一个合作社的供给侧改革路
2016-12-13朱显峰
朱显峰
一个合作社的供给侧改革路
朱显峰
河南省固始县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自2010年4月创建成立以来,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按照“更新观念、科技引导、环保为先、规模经营”的宗旨,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主要做法
创新主导产业种植方式,提升企业效益。一是创新水稻栽插模式,实行机械化育秧插秧。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加快水稻栽插进度,提高水稻栽插质量,新建水稻育秧流水生产线和插秧机,进行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为提高机插秧质量,合作社技术人员采取两段栽培技术和创新除草剂使用方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机插秧草害严重、无效分蘖多的难题。二是创新水稻种植方式,提高水稻生产效益。2012年,合作社借鉴江苏经验,进行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试验,2013年推广水稻直播栽培1800亩,2014年至2015年,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全部采用水稻直播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而且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提高了合作社的生产效益。
实行“院县合作”,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2014年,河南省农科院与固始县政府签订了“院县合作协议”,河南省农科院针对固始县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提出调减籼稻种植面积、增加粳稻种植面积的“一增一减”解决方案。河南省农科院首选的示范点就是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河南省农科院帮扶进行“籼改粳”试点。该合作社抓住机遇,于2012年引进粳稻种植500亩,通过推迟播期、增加密度、加大施肥量、科学防病等措施,粳稻种植成功,获得亩产650公斤,其市场售价比普通稻谷高0.10元/公斤。该合作社顺势而为,按照“让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的指导原则,迅速扩大粳稻种植面积,同时,探索出“小麦—粳稻”轮作的种植技术,不仅调整了茬口,而且推进了粳稻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引领全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调整种植结构,开展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油菜是固始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制约油菜规模化生产的因素主要是播种和收割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时间紧、任务重、投工多、劳动矛盾突出,是大面积种植油菜的瓶颈问题所在。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开展油菜生产全
程机械化研究,重点突破在油菜播种和收割上的技术难题,较好地解决了油菜规模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为全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油菜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取得的成效
明确了发展思路。沐浴着农业新型主体强劲发展的春风,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起起伏伏。合作社发展初期,思路只固化在发展粮食生产上,实行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制度,由于小麦成熟期较晚,导致水稻错过栽插的最佳适宜期,再加上小麦的茬口不利于水稻的高产栽培,致使下茬水稻的生产效益下降,稻麦轮作制约了合作社土地效益的发挥,合作社的效益也是逐年下降,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及中央推动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意见,合作社实行小麦—粳稻轮作制,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也提高了品质,土地的比较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效益也走出低谷,逐年提高,实践再次证明,“思路决定出路”。
提升了发展质量。通过“院县合作”的逐年发展,合作社的科技水平逐年提高,科技贡献率达到75%以上,一批农业科研试验和试验示范项目在合作社进行大田展示示范,如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扶持种植类项目、农业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发展质量,而且也提升了周边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
加快了发展速度。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结合中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发展道路。目前,合作社被固始县顺兴粮油公司选定为“顺心莲”牌有机香米的生产基地,通过实行优质优价、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的生产效益迅速提升。合作社法人丁志发眼光敏锐,他把取得的效益投入到再生产、再发展过程中,推动合作社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道路,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农经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