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

2016-12-13王琦进齐晓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三位一体专业课程

王琦进,齐晓霞

(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设

王琦进,齐晓霞

(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

课程是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因此应根据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网络工程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建立起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依据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实践训练,突出双证教育与学科竞赛。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网络工程;课程体系建设

网络工程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技术领域,是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社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但网络专业人才尤为短缺。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专业培养的应用型和创新性体现不够,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够合理,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能力比较薄弱[2-3]。因此,如何改变传统培养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并形成特色,是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校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2015年学校在获“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后,进一步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三个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其中之一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探讨。

1 以能力为导向,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落脚点。我校构建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生涯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辩证思维、博雅情怀和高尚志趣;“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扎实基础和较强应用能力;“职业生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较高的职业素养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网络工程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以培养卓越网络工程师为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及其它育人活动,使课程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后,确立“厚基础、强实践、提视野、突双证”的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具体来说,网络工程专业的通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板块,占总学分的36.9%;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占总学分的58%;职业生涯课程贯穿于4年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和创业意识、校企合作班等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5.1%。

图1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2 以模块化课程群带动专业课程改革

2.1 根据专业培养标准,重组课程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对接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大职业领域,即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和网络开发工程师。专业课程通过“筛选→引进→整合→调整→运行”五个环节,在“基础理论教学体系”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图2),形成了“网络互联”“网络开发”“网站设计”三大课程群。课程群在内部课程逻辑结构与递进关系上,既体现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又突出了应用工程领域的层次对应[4]。课程群分别突出网络系统互连与集成、网络应用设计与开发,为不同兴趣与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

图2 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2.2 根据人才培养能力要求,优化课程模块

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对课程群进行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的一体化课程模块优化,着力构建了“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专业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贯穿在教学计划中、落实在实践训练里,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贯彻就业导向与职业导向,以适应社会岗位对能力目标的要求。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逻辑关系的重建与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职业资格能力要求与课内教育的扩展与提升,形成富有特色且互相关联的课程模块结构(图3)。模块中核心课程的就业方向为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

图3 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

2.3 根据课程间关联,改革课程开设

新生入校初,学校安排专业负责人和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思想教育。第一学期,安排大一新生进行一周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让新生带着好奇心去了解网络技术,带着问题去学习网络知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体现应用能力的养成,每门新课程的开始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任务、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等。

在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双语教学。为了使学生“能懂、愿懂、易懂”,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双语思维层次”梯度模式,让他们逐步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表达计算机网络知识,思考和解答问题;其次,在教材选用上,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 Network Fourth Edition”教材为蓝本,开发自编教材,引入了海外网络工程案例对话内容[5]。在“无线网络”“PHP动态网站设计”等课程上,采用案例式、项目式教学,将课程知识点与工程案例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的推进,带动课程知识点的逐步深入讲授;最后,通过项目报告、答辩汇报等形式考核学生课程掌握的情况。

2.4 根据课程应用性需求,改革考核与评价

考核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式更加突出应用、注重过程,通过建立“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过程全程化”这种新的多元化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和评价的合理性。对“路由与交换”“PHP动态网站设计”等部分课程,实施“以证代考、以赛代考、以项带考”等考试方式改革,使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训练内容等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标准,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科学评价。

3 以实践训练推动职业生涯课程建设

实践训练的创新与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职业生涯课程落实与深入的核心。应不断创新实践教育形式,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开发各具特色的学科与科技竞赛、创新实践训练项目。通过职业生涯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教师应用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通过实践与探索,专业构建了“一主线、四层次、五平台、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年实践不断线这“一主线”,丰富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四层次”的实践内容;加强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五平台”建设;保证素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应用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八模块”真正落到实处。

3.2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依托“网络与通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系统”“H3C网络工程实验实训教学系统”“云虚拟网络安全仿真系统”“无线网络实验与仿真系统”“嵌入式开发与协议仿真系统”“WEB开发实训系统”等6个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以及1个“网络实践与创新中心”,如图4所示。

图4 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构成图

实验教学中心将实验实训室建设与专业课程群模块课程进行了紧密对接,课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基地对应“网络综合布线”课程;H3C网络工程实训室对应“计算机网络原理”“路由与交换”课程;云虚拟网络安全仿真实验室对应“网络安全”“TCP/IP协议”课程;无线网络实验室对应“无线网络”“网络仿真”课程;嵌入式网络实验室对应“Linux操作系统”课程;WEB开发实训室对应“PHP动态网站设计”“Oracle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满足了实验教学,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学科与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保证。

3.3 双证教育与创新训练

职业生涯课程围绕校企合作、学科与科技竞赛、职业资格认证三方面进行。在不断完善校内“网络实践与创新中心”的同时,积极对外合作与交流,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使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不断深入。我校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H3C)、科大讯飞、达内科技集团、合肥肥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联合设立冠名班,把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堂,突出“双证”教育。通过设立企业奖助学金、赞助学生主题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学院与H3C合作成立了H3C网络学院,合作共建H3C网络工程实验室,引入H3CNE(网络工程师)、H3CSE(高级网络工程师)、H3C-SWLAN(无线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分互换,将“路由与交换”“无线网络”等课程与行业资格考证课程进行有效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双证”获取率。合作共建3年来,已有230余人拿到了H3CNE证书,15人拿到了H3CTE(网络排错专家)证书。

广泛开展学科与科技竞赛项目,以赛代训,提高竞赛获奖水平。每年举办校级“网络技能大赛”“网站创意设计比赛”,积极备战安徽省网络技能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网络大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认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该专业学生于2014、2015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网络技术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学科与科技竞赛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深化了应用能力培养。

4 结语

学校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三个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用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价值。

[1]崔杰,仲红,石润华,等.基于“卓越计划”的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4):16-18.

[2]何秀,田立伟,陈强,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旬刊,2016(1):59-60.

[3]蒋宗礼.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5):18-21.

[4]施晓秋,刘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30-35.

[5]齐晓霞,王琦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8-191.

2016-05-17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计算机网络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gkk014);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网络工程新专业建设”(2014zytz03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卓越网络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zjjh048);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5jxtd04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网络与通信虚拟仿真教学中心”(2015xnzx024)。

王琦进(1980- ),男,副教授,硕士,从事计算机网络与模式识别方向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6)10-0120-04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三位一体专业课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简介: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