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代本草看黄褐斑药物选择

2016-12-13姜玉蔡玲玲翟烨林玮华吴美超王羽侬张丰川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黄褐斑本草美容

姜玉 蔡玲玲 翟烨 林玮华 吴美超 王羽侬 张丰川



·学术论坛·

从历代本草看黄褐斑药物选择

姜玉 蔡玲玲 翟烨 林玮华 吴美超 王羽侬 张丰川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因妨碍美观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佳。本文收集历代本草中有关黄褐斑治疗的药物,总结此类药物具有取类比象,性温味甘辛,归经以肺、脾、胃、肝、心经为主的特点,药物功效包括益水清火、平补脏腑、逐瘀生新、宣肺发表、引药入阳明、芳香开郁、运湿化浊、以毒攻毒;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黄褐斑提供依据。

历代本草; 黄褐斑; 药物特点; 药物功效

中医药和美容之间的联系历史悠久,目前学术界认为其可追溯到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新石器时代的图腾中可以看到对面部文饰等美容行为的描述。同时,对美容药物最早的记载,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代名著《山海经》,其记载有“轻身延年、面生光华、益气不老、耳目聪明”的中药就多达126种。历经后世不断发展,据国内学者考证,最早的美容专篇出自《肘后备急方》第56篇,这篇文章不但记载了治粉刺、酒渣鼻、黧黑斑这样常见损容疾病的理法方药,还载有保健妆饰方。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更是贴近当时妇女的日常生活,不嫌其鄙的载有多种化妆品的制作方法[1]。美颜药的记载在唐代医家孙思邈笔下发展到鼎盛,他的著作《千金翼方》专门有“面药”“妇人面药”两篇,将皇室贵族的美容方公开,结束了此前美容方密不外传的时代,满足了人民对美的追求[2]。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笔者通过总结《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本草备要》等本草经典内涉及美容养颜功效的中药,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揭示历代关于治疗黄褐斑的药物选择。

1 中医学对黄褐斑的治疗概括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颜面部,资料显示大多中青年女性患有此病。欲治病须先探求本病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著述,认为本病病位涉及肝、脾、肾三脏[3],证型多分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或肾阳虚、脾虚湿盛、冲任不调等,其病机总归于气滞血瘀在颜面而成斑。历代本草所载治疗黄褐斑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治疗作用药物,如治疗“黑干、黑曾、黑干黑曾、面黑干、面黑、皴黑”等色素沉积性病证;另一类为美容保养作用药物,论述效果时多用“令人面生光” “令人悦泽” “久服好颜色” “耐老” “色媚好” “光泽”等词语形容的药物。

陈筑君[4]统计《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御药院方》《普济方》《圣济总录》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医籍关于黄褐斑内治所用草药,其中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祛风药、补益药、收涩药、安神药、温里药、祛湿药、清热药、活血药、化痰药、息风药。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于治疗黄褐斑各有侧重,但皆离不开对肝、脾、肾三脏的调治,兼顾驱邪,如运用化痰、祛风以及活血之法。

2 黄褐斑治疗药物的选择依据

古人治疗黄褐斑主要基于取象比类特色理论进行药物选择,配合引经药物,同时兼顾药物性味归经,使得药物直达病所,发挥功效。

2.1 取类比象特色理论

以子补肾:以种子、果实入药最多,植物种子、果实大多富含油脂,可润泽肌肤,悦人容颜,还可以补肾。如:菟丝子、冬瓜仁、桃仁、杏仁等。黄褐斑总因肾虚血瘀而发病,治斑离不开补肾,可选用五子衍宗丸,滋肾温阳活血通络。肾气足,则温煦推动有力,为后期活血通脉化斑打好铺垫。以皮治皮:取皮类药物药性走皮肤之意。如:木兰皮、桑白皮、白藓皮、秦皮等。以色制色:针对皮损颜色选用具有相反颜色的药物。如:黑色药可用于治疗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白色药则治疗黄褐斑等色素增加性皮肤病[5]。另外,还有取白色药物美白皮肤之意,如白芷、白术、白蔹、白茯苓、白僵蚕等。而且色白入肺,治肺可以美皮毛。取色彩美艳的花药以达姿色娇媚之意,且花药芳香,芳香药开窍、化湿、醒脾、避秽,适合用于治疗黄褐斑[6]。以脂润肤:历代本草中常见一些动物类美容药。如:白僵蚕、猪胰、麝香、鸡子白、猪蹄、鹿角、牛乳等,这些油脂类药物具有润养皮肤、保湿的作用。同时脂类是膏剂赋形剂,这对美容制剂的配方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气相求,取象比类作为中医思想里重要的一支,体现在美颜药的用药规律中。

2.2 药物性味归经

对历代本草美容药的四性五味进行总结发现,四性中,使用最多是温性药;五味之中,使用最多是甘辛药,次之为苦咸药。《肘后备急方》治斑的美容药:温热性药物占35.97%,甘味药物占44.51%,辛味药占29.50%,苦味药占23.12%[7]。《千金方》中治斑美容药:甘辛味药物占65.70%,苦咸味药占27.40%,温性药占53.10%[8]。药物的四气五味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甘味药能补益脏腑的不足,辛味药发散斑块、调气行血,芳香药物有辟秽、化湿、开窍的作用;少量苦味药物可清泻火热、降泻肺气、燥胃内湿浊。古人认为损容疾病多偏于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血瘀导致局部皮肤的青紫,日久则可出现肌肤甲错等症,故而治疗当以温通为先,在治疗黄褐斑时选用温性药物,加速气血循行而利于祛邪和濡养皮毛肌腠。

结合当今药典的药物归经,可以发现药物归经多以肺、脾、胃、肝、心经为主,可以发现归肺经的药物最多,脾胃经次之,最后是肝经、心经。肺与皮毛相表里,使药物可以直达病所,还可发汗解表,驱邪外出。脾气健运,气血旺盛,补虚驻颜。心火常静,肝木调达,肺金清润,则周身脉络自然贯通。此外,头面部为“诸阳之会”,灵活使用上行、走阳经的药物以使药物直达头面部,也是常用方法。《本草证要》载有“走头面七窍”的药物,如生黄芪、藁本、川芎、防风、刺蒺藜等。

3 黄褐斑治疗的药用功效

3.1 益水清火泽肌肤

所谓益水清火,乃以“阴火”立论辨治黧黑斑,黄褐斑初期尤其应注重滋阴补肾,主因疾病初期虚火煎熬,灼伤络脉,血溢脉外,瘀血停留乃发为斑。《外科正宗·女人面生黧黑斑》: “黧黑斑者, 水亏不能制火, 血弱不能华肉, 以致火燥结成斑黑, 色枯不泽。”《普济方》言:“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脏,热入血室。”此时大可选用一些益水清火的药物。如:泽泻“久服轻身面生光”(《本经》);《本草备要》论“入膀胱,利小便,泻肾经之火邪……又能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此外类似药物还有:菟丝子、枸杞、莲须、麦门冬等。滋阴泻火法可以纠正患者的阴虚内热体质,抑制黄褐斑患者的炎性反应。现代研究指出,黄褐斑的发病机制除与血管血流变学异常有关[9],还包括皮肤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10]。

3.2 平补脏腑悦颜色

根据历代医家对黄褐斑病因的普遍认识,其内在因素为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或五志过极化火,耗伤气血,肝、脾、肾三脏虚损,治疗以补为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曰“胃足阳明之脉……颜黑……是主血所生之病者”“肾足少阴之脉……面如漆柴”“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肝足厥阴之脉……面脱色”。《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曰:“肾病者,颧与颜黑。”故从脏腑经络的内在联系探讨“面黑”的病因病机,临证治疗多运用补益药物,调和脏腑。这类补益药药性平和,适宜久服。现代医学证明,表皮细胞更新由基底层移行到角质层再到脱落至少28天,损容疾病病程恢复时间较长,更需缓药久服。例如:葳蕤“平补而润……悦颜色”(《本草备要》);菟丝子“滑泽之功”(《本经》),“平补三阴甘辛和平……温而不燥,不助相火”(《本草备要》),此外还有覆盆子、熟地黄、蛇床子等都是平补机体之美容佳药。使用补药时要注意先调脾胃,重用醒脾、健脾药物,长期温补恐滋生痰热,要适当佐以益水清火之药。

3.3 逐瘀生新巧焕颜

3.4 宣肺发表去皮风

祛风美容药,可以宣肺发表去皮风,从风邪论治美容养颜。《女科百问》言:“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14]使用祛风药物的原因,一是风邪乃黄褐斑的一大致病因素;其二在于治疗黄褐斑离不开较多的补益药,恐滋腻碍胃,补而难消者,惟减补益之力;其三祛风类药物也有美白养颜功效,如: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本经》),秦椒“除风邪气……久服,轻身好颜色”(《本草备要》)。此外,类似药物还有白僵蚕、秦艽、柏子仁、威灵仙等。

3.5 引药入络走阳明

阳明之脉营于面,故引药入阳明经的药物可以治头面诸疾。升麻“疮家圣药,消斑疹”(《本草纲目》),《本草备要》载升麻能引诸药同入阳明也。《本草备要》还记载白附子“治面疾……阳明经药,能引药势上行,治面上百病”。此外《本草崇原》认为辛夷“阳明之气有余,则面生光,故治面黑色也”。故而在大队的药物配伍中适当加入引经药物,可以增强疗效。

3.6 芳香开郁畅气机

《医宗金鉴》中对“黧黑斑”的解释为“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女性患者心思细腻,容易焦虑急躁,加之本病亦属沉疴顽疾往往长期求医问药未果加重焦虑,情志抑郁则气机不畅,影响面部气血输布最终面色不华。笔者临证常用小柴胡剂、越鞠丸加减,配合芳香开郁之法。其中强调香附这味药“调气开郁性平气香……乃血中气药……女科之仙药也”。还有旋覆花:“味咸,温。主治气结,胁下满”(《神农本草经》)“去面黑,色媚好”(《本草纲目》)。

3.7 运湿化浊防衰老

湿邪也是导致人体皮肤不洁的另一因素。湿为秽浊之物,内阻机体,影响气血之运行,干扰脏腑之功能,从而加速机体的衰老。通过祛湿化痰,可以重新调整气机循环,美容养颜。冬瓜子:“利大小肠……去面皯黑,润肌肤,及《本经》悦泽好颜色用也”(《本经逢原》)。柏实(柏子仁):“除风湿痹。得秋金之令,能燥湿平肝也。久服令人润泽美色”(《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3.8 以毒攻毒换新颜

据文献记载,古人运用有毒药物来美容养颜。但这些药物大多功效峻猛,现代大都较少采用。如:甘松香有小毒,外用拔毒祛腐,敛疮生肌;密陀僧有毒,外用拔毒祛腐,敛疮生肌,去死肌恶肉;轻粉善走皮表,燥湿浊、疗顽癣、杀疥虫、止瘙痒、攻毒、祛腐、敛疮,用于疮疡溃烂、腐肉已去、新肉已生而久不敛口等。思考此类药物,好比当今的激光美容技术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虽然疗效颇佳,但亦有不少患者禀赋不耐,盲目追风。治疗黄褐斑关键在于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具体分析,诊疗过程中逐步调整治疗方案,不可求速效而无所不用其极,而对于色素位置较深,且能耐受患者,运用激光治疗可建殊功。

4 评析与展望

中医美容是一门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思维方式,以辨证论治为诊疗方式,根据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药归经、毒性等药性理论结合配伍灵活运用,调整机体脏腑平和气血津液正常输布的学科。中医美白养颜取法自然,尊重个体化治疗,没有固定的成方可以推治百病,往往因医师水平不同而存在疗效差异,需要不断将前人总结的规律同个人临证经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治病疗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联合,人们现在可以应用物理和化学手段来改善皮肤外观和皮肤老化的问题,传统中药与之相比,可能存在着起效慢,疗效不确定、不显著等缺点,这是临床医师普遍认识到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传统医药美容。毕竟新技术也有不良反应和疗效差异,有些技术还在发展期,不够成熟。笔者认为将美容皮肤外科及相关技术同传统医药联合起来,是未来皮肤美容科发展的必然方向。针对黄褐斑治疗,提倡在激光美容前期利用中药调理机体使患者身心达到一个相对平和稳定的状态,此时病人色斑明显淡化、缩小,再进行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术中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而且效果也好。同时术后再配合中药调理,弥补激光美容见效快却易复发的缺陷。现代人普遍推崇纯净自热与健康之美结合,一方面香氛疗法的风靡盛行;另一方面美容保健化妆品市场推出的萃取自然精华,如绿茶、红石榴、薏苡仁、豆乳、火山泥等系列产品的畅销,都证明传统美容中药是一座需要继续不断发掘的宝库。

[1] 任旭. 中国中医美容学发展源流[J]. 亚太传统医药, 2005,(1):87-91.

[2] 任娟莉. 《千金方》去(黑干)(黑曾)方应用探要[J]. 陕西中医,2003,(1):80-81.

[3] 邢峰丽, 冯建平, 杨静霄,等. 从脏腑辨证治疗黄褐斑的研究概述[J]. 环球中医药, 2015,8(8):1022-1024.

[4] 陈筑君. 中医治疗黄褐斑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 杨柳. 欧阳恒教授以色治色学术思想及中药色象理论研究展望[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2009:2.

[6] 刘翔, 李小莎, 唐雪勇,等. 欧阳恒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9(6):335-337.

[7] 傅美容. 葛洪《肘后备急方》美容方药规律探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8] 韩百欢. 关于《千金方》外用“面药”用药特点与规律的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9] 何黎. 黄褐斑诊治新思路[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1):13-14.

[10] DJ Lee,J Lee,K Ha,et al. Defective barrier function in melisma skin[J].J EurAcad Dematology & Venereology Jeasdv,2012,26(12):1533-1537.

[11] 闫跃东,王金花. 大黄蛰虫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9):536.

[12] 万克英, 罗丽芳, 余广松. 复方活血化瘀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6):368-369.

[13] 李思仪. 桂枝茯苓丸证治规律研究及治疗40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4] 南宋·齐仲甫.女科百问[M].申玮红,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5.

(本文编辑: 韩虹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皮肤科“十二·五”重点专科;2015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2015-JYB-XS167)

110003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姜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蔡玲玲、张丰川);北京中医药大学[翟烨(硕士研究生)、林玮华(硕士研究生)、吴美超(硕士研究生)、王羽侬(硕士研究生)]

姜玉(1989- ),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学。E-mail:xiaoyu4039@126.com

张丰川(1968-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医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秘书长,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学方向。E-mail:bjzfc@sina.com

R275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12.014

2016-01-20)

猜你喜欢

黄褐斑本草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美容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