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质检工作要点
2016-12-13
2016年质检工作要点
2016年质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质检工作的目标任务,大力宣传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深化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量文化建设,深入落实“十二字方针”,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改革当先,着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着力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
坚持质量为本,着力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要从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入手,制定实施建设质量强国行动计划,会同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提升消费品质量
突出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老百姓普遍关心的10种消费品。各地结合实际选取一批重点消费品,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打好“组合拳”。以标准提升为引领,加快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并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积极推广精益制造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对重点消费品开展重点性能指标比对,加大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和社会宣传力度。电子商务以消费品为主,加快构建“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诚信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提升出口商品质量
加强质量示范,大力推动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建设,树立“中国制造”质量标杆。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倒逼作用,促进我国企业按照更高的技术标准提升出口商品质量。
提升服务业质量
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质量分级管理,推动建立优质服务承诺标志与管理制度,培育一批能够代表“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企业。实施服务标杆引领计划,继续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加强品牌建设
加快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加大品牌研究力度和培育力度,推动完善政府质量奖配套激励措施,整合各类质量安全示范区,放大品牌效应。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和保护力度,推动品牌评价国际互认,助推中国品牌“走出去”。
坚持安全第一,着力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全国质检系统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风险防范,突出监管重点,转变监管方式,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维护消费品安全出重拳
围绕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扎实推进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推动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联动处置。综合运用执法打假、集中整治、缺陷产品召回等手段,保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打好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
围绕重点设备,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重点部位场所安全检查,加强重点设备和薄弱环节的安全监察,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开展电梯安全攻坚战,加快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逐步形成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攻坚战,全面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
坚持改革先行,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全国质检系统要坚持改革先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手段,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增强放权的协同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强化服务的便利性。
深化质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做好质检总局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工作,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推广“两随机、一公开”抽查方式。
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强对基层质量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夯实基层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工作,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和执法成效。
检验检疫监管体制改革,要健全和完善检验检疫一体化制度体系,深化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改革。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要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行政法规立法,重点结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加快直属系统检验检疫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标准化工作改革,要贯彻实施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行动计划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抓紧完成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积极推进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工作,全面推开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加快构建新型标准体系。
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部署和地方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新常态下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
面向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优化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重点实验室布局,支持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完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
面向结构改革、绿色发展。充分利用质检技术优势,为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面向国际合作、全球治理。充分利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这一“世界语言”,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
面向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强化民生计量监管,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大力开展自愿性产品和服务认证。
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
共享质检大数据资源,搭建质检大数据平台,加强质检大数据开发利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加快整合质检系统质量安全、质量技术基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全面加强质检自身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狠抓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法治建设,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完善质检制度体系,加快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从有法可依到良法可依,从严格执法到公正文明执法,从事后纠错到权力运行全过程监督,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思维,从法治保障条件到整体法治环境的转变。重点开展质量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立法研究,全力推进标准化法、计量法、卫检法修法工作,配合做好电子商务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制修订。着力强化执法层级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抓好督查整改,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抓好政策研究和舆论引导。抓好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