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2016-12-13周燕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反流食管证候

周燕萍

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199



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周燕萍

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199

目的: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

壮药穴位贴敷;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西医除应用抑制胃酸及促进胃动力药外, 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案, 难以解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涉及食管内、外、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困扰。笔者观察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脾胃科门诊、住院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36.83±9.99)岁;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40.83±11.4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专家组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有典型的烧心和反流症状,且无幽门梗阻或消化道梗阻的证据,排除可能引起烧心症状的其它疾病;②内镜下可能有GERD的表现[1]。

1.2.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胃病学术深圳会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中虚气逆证,主症: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次症: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生产厂家:北京太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19990114),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壮药药方组成:八角茴香(学名:八角)30g,两面针30g,穿破石30g,丁香10g,茶辣(学名:吴茱萸)10g,玉桂(学名:肉桂)30g,回头青(学名:香附)30g,山辣(学名:沙姜)30g加工方法:把上述药物粉碎后,过筛,加入鲜姜汁调和成膏状,选穴:脾俞、胃俞、膈俞、三焦俞、天枢、足三里、气海穴;每日换药一次,以4周为1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禁食生冷、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初诊时与结束时主要症状(反酸、烧心、胃痞满、胸骨后疼痛) 单项的记录与评价,进行症状疗效评价和证候疗效评价。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6 年版《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症状总积分=程度总积分×频率分,治疗前、治疗4 周及停药后4 周对反流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判断疗效。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但< 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对反酸、烧心、胃痞满、胸骨后疼痛程度积分,无症状(0分);轻度(1分):需经提醒方能忆起有症状;中度(2分):有症状主诉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重度(3分):有症状主诉且影响日常生活。三项积分之和为反流症状程度总积分。频率积分,无发作(0分);轻度(1分):每周发作次数≤3次;中度(2分):每周发作次数>3次,但<7次;重度(3分):每周发作次数<7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 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壮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具有明显疗效。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GERD的发生多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一过性失调,食管清除作用异常,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等因素所导致[3]。治疗多用PPI抑制剂加促胃肠动力药,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总体效果欠佳[4]。采用壮药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壮医认为人体的大多数疾病,主要是因正气虚而受痧、瘴、蛊、毒、风、湿等有形无形之毒的侵犯,致使天、地、人三气同步失调,或人体三道两路运行不畅,功能失调。壮医药的治疗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治法大体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两类。壮药穴位贴敷是以壮医三道两路等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脏腑腧穴理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特定壮药贴敷,作用于脾俞、胃俞、膈俞、三焦俞、天枢、足三里、气海穴等穴位,调整、调节、调动人体气血,使之趋于均衡,而具有调节谷道、平顺三气、降逆和胃之功,使疾病自然向愈。

本研究中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 ,说明壮药穴位贴敷具有较好疗效,提高临床痊愈率,为临床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种可行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林三仁,许国铭,胡品津.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 . 胃肠病学,2007,12 (4):233-239.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 (9):844-845.

[3]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0-373.

[4]时玉华. 小陷胸汤合平胃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11):166-167.

(编辑:穆丽华)

2016-09-17

周燕萍(1976- ),女,壮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脾胃病方向及中医护理。E-mail:2414303741@qq.com

R

A

1007-8517(2016)21-0083-02

猜你喜欢

反流食管证候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
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合并胃间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