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段的教学
2016-12-13王巧玲
王巧玲
摘 要:阅读教学中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通过引领学生关注句子的有序表达,掌握段落的阅读方法,习得段的写作方法将段训练得扎实,可以顺利地过渡到高年级篇的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段语文;扎实有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C-0044-02
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尴尬:面对同一教材,不同的语文老师对教材关注角度的不同,教学设计就会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同。面对如此多的不同,我们却很难借助一个正确的标准评判自己的语文教学。
笔者认为我们纵向来看小学语文各阶段的教学侧重点。低段:落实字词教学,重点研究的是词和词之间的联结;中段:落实段落教学,包括段落的理解、积累和实践;高段:落实篇章教学,包括篇章的理解、积累和实践。三个学段,每一个学段抓实抓透侧重点,最后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才能完全过关。在中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扎实地进行段的教学呢?
一、关注句子的有序表达
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一定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组合必定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句子教学中,句子表达的条理性是建立在学生掌握句子概念,理解句意和感知句式的基础之上。为了让学生言之有序,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句子间的表达顺序和句子组合方式。
如四年级《观潮》一课,第三自然和段第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这两段是从声音、形态两方面写出潮来时壮观的景象,学生能轻易掌握,学生难的是不清楚这种壮观的景象,是怎么写出来的?按什么顺序把声音、形态两方面结合起来的?于是,有位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把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提炼出来:午后一点左右,( )。过了一会儿,( )。再近些,( )。越来越近,( )。
像这样,把表示顺序的词语提取出来,放大给学生看,让学生填空,就是在熟读课文和落实重点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尽量用课文中的语言复述文章描写的情形。一方面,通过对这两段话的变式,让学生感受到这两段话中句与句是按什么顺序连接在一起的,另一方面,达到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实现背诵的教学目标。
再如,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一课,我们看这些句子:“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风景,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连接词,不仅内容理解了,写作顺序、句和句之间的关联也清晰明了。
如果我们中段的语文课堂,能经常关注到一段话的表达,那么到了高段,学生就不太会出现一段话前后矛盾,牛头不对马嘴,或者颠三倒四说来说去还说不清楚一个意思这些问题。
二、掌握段落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就是说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这样。我们可以交给学生哪些读懂一段话的阅读方法呢?
1.让学生学会动笔批注。
我们常常讲,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一篇文章如此,读一段话,也是一样的。比如,有的段落,很明显是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的,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到段落中画一画中心句,在寻找中心句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发现了这个中心句和别的句子之间的联系。有的段落,很明显是几方面的并列关系,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用小标题来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写在句子旁边。
2.让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训练。它不仅是一种语文能力,到一定的时候,还会转变为一种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在中段的阅读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概括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平时段落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段落采用摘句法、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缩句法等方法对段意进行概括。 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3.让学生学会寻找关键词。
很多段落,都是有关键词的。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核心,它们可以是内容上的关键词,也可以是中心思想方面的关键词,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养成寻找关键词的习惯,把书读薄,读成一个词语,那么,对整段话的把握,肯定是会越来越到位的。
特级教师支玉恒上《他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写得是一位叫阮恒的小男孩献血给受伤的女孩,以为自己会死,但他依然这么做。他把这篇文章读成了两个字:生死。这两个字,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生死面前,选择的是朋友的生,自己的死,这是高度的锤炼和概括,没有一定的眼力和功力,是读不到这样的境界的。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读书能力,就要先从段落开始,采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三、习得段的写作方法
说到写作方法,就不得不提“读写结合”。什么是读写结合?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这样一段话“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语言训练活动必须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发展,而不是已有水平的简单复现”。
有的教师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思想内容之后,往往让学生将自己此时的感想用文字写下来,以为这是进行写的训练。其实,这样的写的活动仅仅是写作业而已,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促进作用。有效的写是要有要求与指导的。怎样才是读写结合呢?
如本人在执教《小露珠》中“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这一例句时,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再谈谈读懂了什么,接着借助朗读符号,让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得更流利、更有感情、更自信。在此情况下,让学生运用“越来越……”说话,学生很自然地用这个句式把朗读同学的变化串联起来:“这位同学的朗读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有自信了。”就这样,学生说的内容丰富了,语言也丰富了。这时的“越来越……”就不再是书上的句式,而变成学生自己表达的生活工具。这才是语言训练,这才是学生的语言发展。
再如,《祖父的园子》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园子里的动植物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为了让学生体会文字传递的情感和文字表达的语言形式,薛法根老师是这样展开教学的:他先鼓励学生将课文中描写作物自由自在的段落背诵下来,并模仿这样特殊的表达方式“……愿意……就……;想……就……”写一写“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同样是要表达“自由自在”,学生能够借鉴课文的特殊句式、特别的表达方式,在仿写中进一步加深对“自由、快乐、幸福”的体会,这样的写作活动才是有宽度的,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从中段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利用教材找准练笔点进行随文练笔,实现读写结合,相信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必须抓住段这个重心,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段的阅读方法,领会段的表达方法,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研究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并列、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将一段话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卢玮芳.“四段式阅读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5,(6).
[2]顾景红.激发情感,开启学生阅读之旅[J].小学教学参考,2015,(9).
[3]陈薇.例谈导图式语段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7).
[4] 李彩香. 习作评讲:正面强化,避重就轻[J].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Z2).
[5] 王天镪. 课堂教学用CAI课件的设计方法[J]. 中国电化教育, 2000,(5).
[6] 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