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并非一“股”就灵
2016-12-13许欢
许欢
前不久,在第八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行业发展峰会上,嘉宾们对目前检测行业发展进行了讨论。其中,国有检测机构改革引发行业关注。恰逢8月18日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发布。对于这份试点文件,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鲍磊在发言时认为,国企股份制改革并非一“股”就灵,但通过改制、员工持股等措施,能有效防止骨干人才流失。
这份刚颁布的试点文件,对国企改制、员工持股,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国有检测机构改革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又遭遇了哪些困难?《中国纤检》杂志记者约访了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鲍磊,他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中国纤检》:8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指导性意见》),此《试点指导性意见》对作为央企的钢研纳克会带来哪些影响?
鲍磊:实际上这个文件我们已经等很久了。国企改革这些年一直要突破的瓶颈就是员工持股。在这份文件出来之前,也曾下发过征求意见稿,大家也都提了很多意见,总体来说希望政策可以再放宽些。但文件真正下来后,我们拿它和以往文件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应该说与预期的反差比较大。这份《试点指导性意见》下发后,反而把央企业一级、二级给封住了,它只允许央企三级以下单位可能进行试点,而且对于央企,只有10家试点单位,但央企仅三级单位就有几万家,比例是非常低的。
在《试点指导性意见》出台以前,钢研纳克下属三级以下单位如果要做员工持股,只要合理,且集团同意,到国资委备个案就行。《试点指导性意见》出台后,钢研纳克下属三级以下单位再做员工持股,就得去争取那10家概率很低的试点。不过,试点期限要到2018年,那时或许会根据试点情况再决定政策走向,但无论放开还是收紧,都是两年后的事了,这两年中的变数也会很多。
《中国纤检》:现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员工持股能有效防止人才流失吗?相对于人才来说,央企以往的优势还存在吗?现在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鲍磊:的确,目前国企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干了几年已经能借上力的骨干员工,流失比例比较高。当然原因有很多,但收入因素占比较大。国企员工工资总额都有上限,这也是上面的规定,所以给骨干员工工资不能太高,在人才市场上就没竞争力。但如果通过员工持股,把骨干员工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做长远考虑,就可能把员工留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以往大家认为,央企什么都管,包括分房子,也不会随便开除员工;工作压力不大,收入也还可以。但这是以前,现在央企工作也并非很轻松,而且养老都社会化了,就算能分房也要排队,不可能全覆盖,排上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以往的优势已不太明显。另外,央企大多是传统业务,都是很成熟的构架,在稳妥地向前发展,不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上升渠道非常有限。因此那些有想法、想折腾做点事情的年轻人,央企对于他们来说优势就更不明显。最后那些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年轻人都跳槽了,反而是求稳定的留下来的比较多。
一般来说,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就有忠诚度了,他们都已做成点事、站稳了脚跟,会舍不得走。但那些做了四五年、练手也练得差不多、对企业还没那么依恋的员工,主动跳槽的很多,有点诱惑就跳了。不过即使稳定的员工也有风险,他们有点成绩和名气后,猎头会过来挖人,对方会给出很好的机会和条件,谈来谈去就动摇了,思想斗争一下也跳了。其实作为央企,我们很难用高薪去外面挖人,工资有上限要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如果用高薪挖来人,对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也是打击。现在大家收入高点低点都差不太多,但如果突然为了某些需要挖来一个人,新人刚来不熟悉业务也没基础,不会很快做出贡献,却比原来老职工工资高那么多,对现有职工就会造成冲击。
《中国纤检》:有种说法是,国企股份改制并非一“股”就灵,您在论坛峰会发言时,也曾提到过这个观点,其原因是什么?
鲍磊:国企股份改制,也是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有的单位股份改制后企业向前发展了,但也有改完后出现各种不平衡,最后又收回去的,所以说不是一“股”就灵。而且,《试点指导性意见》出台前,已经有一部分国企改过了,现在再做试点,还要看两年后运行得如何,是不是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改完后国有资产就流失了,这些都还要再看。
另外,从经营来说,经营好不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公司股权只是一方面,管理层和骨干持有股份只能对积极性有促进,但决策失误和股权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大企业即使改制也难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混合所有制改制后会达到一个制衡作用,决策风险会降低、决策速度会提升。而且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董事会如果能做到调整原来的领导班子,还算能见到效果,要做不到这一点,还是原来的领导班子,最后也不见得有太大效果。
混合所有制在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时,当时只是个概念,没有具体往下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才真正往下推,但现在来看,落地的也不多。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现在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增加了国企活力是个好事;也有人认为是又一波瓜分国有资产的浪潮来了,现在也还存在争议。最初一轮国企改革是把国企卖掉,可能有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现在反而很谨慎,所以,混合所有制改制强调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
钢研纳克早在2012年就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只不过当时没有员工持股。现在我们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因为引进了6家战略投资,其中一家是美资,所以我们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了,只不过差员工持股这一步。如果不考虑员工持股,按照原来的设想继续争取上市,也不容易,IPO排队的公司太多了。
《中国纤检》:钢研纳克股份制改制自2010年开始,2012年已基本完成,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仍未上市,您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鲍磊:作为央企下属二级单位,改成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国资委同意。我们上面的母公司中国钢研集团,也希望钢研纳克可以上市,这在公司治理上会有很多好处,对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很有利。现在国资委似乎已经有所松动,但IPO还是得排队,上市的路还很漫长。虽然改制上市不顺利,但经营还是顺利的,目前主要还是差在政策上。据我了解,现在国有检测机构上市的还不是很多。
《中国纤检》:从1992年开始,国企改制到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二轮了,到这一轮改制情况如何,您认为难点在哪儿?改革中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鲍磊:有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这一轮国企改革和上一轮国企改革环境不一样。上一轮国企改革后正好赶上经济上行,这一轮是赶在经济下行、在谷底,改制比那时艰难得多,但这才能检验出改革的真正效果。同样,改制也是相对难操作的,从前可以全员持股,不愿持股也可卖给别人,但谁都有份。现在是不允许的,现在做员工持股,只能覆盖部分员工,就会有一些情况出现。比如已退休的老一辈职工,在前面打下了基础,改制时却没法照顾;而在职员工,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进入改制计划,谁在计划内谁在计划外,也不能完全平衡。所以,可能稳住一批人,但又可能打击一批人。
此外,有些公司改制时,它有新增业务,并有领导愿意出来牵头,把身家全部押上,放手一搏,拿新业务出来做混合所有制改革,把风险和自己捆绑到一起背水一战,这谁都不会有意见。而且国企改革有这样的说法:“不能上持下,不能左持右。”所谓上持下,是说上级公司人员不能持下级公司股份;所谓左持右,是说平级公司人员不能持平级改制公司的股份,这些都不允许。《试点指导性意见》没出台前,有的央企下级公司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改制的,我认为这也是挺好的渠道。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公司的某块业务亏损,到活不下去的程度了,直接砍掉有点可惜,就想办法改革,做股权激励,最后也突破出来了。对于这一轮国企改革,我觉得都是可以操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