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6-12-13冯玉杰

散文百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篇目阅读教学教材

冯玉杰

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



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思考

冯玉杰

河北省围场县天卉中学

《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九年的阅读学习中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和确定了目标。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共分上下册六册,每册规划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五篇文章(现代文、古文、诗歌)这五篇文章均有2-3篇精读篇目,2-3篇略读篇目。每个单元围绕主题设计,与一些版本以文体为主的阅读单元不同。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完成“课标”的任务,达到课标的要求和目的,又能改变传统教学教教材,为教材而教的“任务式”教学的不当做法。我们就要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规划。

一、首先要明确认识,改变固有的阅读教学观念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工具,它为学生的语文阅读提供了典型的范例。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阅读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委员会精心选择审定的,其即考虑阅读内容的难易度,文质特点,思想意义又考虑到读者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更要考虑教材的普适性。可以说它是学生阅读的首选精品,但是教材相对于学习者来说它只是学生学习的范例,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对课内阅读的有机处理可以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如果错误的将课内阅读当成阅读教学的全部,一味的去讲教材,教教材,把教材学习当成全部教学任务,照本宣科那就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原则,囿限了学生的阅读空间,陷入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悲惨境地。

二、明确要求与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内阅读篇目按主题单元设置。每单元五篇文章紧紧围绕某一主题设计阅读要点。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确,语文学科首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所以在阅读中要有机的训练学生“读、品、析、悟、辨”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不同文体的辨析感悟能力。那么,我们的教材单元的设置难免会忽略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造成了文体认知的凌乱和不序列性。语文教材设置的精读篇目和略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是考虑教材的普适性,不可能兼顾地域性差异。所以,我们在兼顾主题单元的同时又要考虑校情学情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对单元阅读进行有机整合。让课内阅读即发挥了范例引领的作用,又兼顾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理念就是基于课程整合的,整合后的教材更符合我校学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一篇精美的文章既有语言风格的特色又有思想内涵的深蕴,还有构思与写作手法的巧妙,更不乏结构的精巧,人物形象的丰满。所以我们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步入了看哪哪好,难以割舍的境地,于是面面俱到,致使一篇文章被分析的支离破碎,甚至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也因此耗费了大量的课时,到了下一篇文章仍然是难易割爱,继续重蹈覆辙,势必造成同类读点的重复训练阅读。于是教学时间紧,无暇顾及课外阅读,把语文学习囿于课内阅读的圈子难以自拔。这种教学策略实质就是教教材。试想一个主题单元的几篇文章每篇都会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都有自身的突出读点,一个主题单元除了要围绕凸显的主题外,依据语文的工具性也都有课标规定语文知识训练点。所以,我们只要抓住每篇课文的一两个训练点围绕单元主题去阅读,读精、练实,一课一得,不搞机械的重复阅读,那么一个单元下来,主题凸显了,语文知识点兼顾了,阅读量又增大了,岂不是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余下的时间搞好课外阅读链接与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拿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为例:这两个单元所选文章为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和对自然科学探索方面的文章,单元主题为接触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索自然奥秘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想。语文知识是学习说明文体,能够抓住说明对象及特征,掌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解说明语言科学准确及生动形象的特点。为此,我们对这两个单元十篇文章进行整合,可以把《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作为精读课文,然后,在围绕单元主题学习的同时把语文知识分散到这几篇文章中去指导学生阅读探究。比如《中国石拱桥》侧重抓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方法,《苏州园林》侧重说明顺序《大自然的语言》侧重说明语言的品析《生物入侵者》侧重说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的研析同时兼顾说明顺序的逻辑顺序的深入辨析。其他文章让学生根据精读课文的学习进行自主阅读,在此同时,有机地进行课外阅读链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度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比如可以链接《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学习以时间为顺序进行说明,链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深入领会事理说明文的写法并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等等根据学情还可以大量进行阅读链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四、关注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读是基础,没有充分的读,阅读永远不会落到实处。往往一些老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读,对一篇文章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分析写法,人物思想,篇章结构等上,把一篇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语文学习是从读开始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和能力,要对读的方法进行指导。语文阅读的方法有默读、朗诵、品读、浏览、速读、跳读等等,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会达到不同的目的,取得不同的效果。在这里尤其要重视诵读教学,诵读教学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所应继承的优秀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之一。诵读教学的大力提倡可以看作是对语文教学传统方法的回归,是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对语文教育突出重围的呼唤。诵读对于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意义,而记忆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培养人们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博闻强记的最佳年龄,错过这个阅读背诵的最佳时机,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吟诵古今中外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一方面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高雅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只有多读、熟读,反复吟诵,才能培养语感。背诵名家名篇,既可以加深对精美语句的感悟,也可以体验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趣,逐渐养成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能力”,“背诵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强烈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

读和写是语文学习的两个基本环节也是语文学习的两个基本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检验,读和写是相互推动的,忽略了写的读就失去了最终落脚点,没有了读的写那只能是无病呻吟。所以,在课内阅读中一定要与写有机结合,有读就有写,揪住一个阅读训练点及时让学生动笔去写,将读的成果在写上验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我们在阅读时训练了环境描写,我们就及时给学生安排一次环境描写的写作,可以就是一个片段。这样将读写紧密结合,达到了读写相长,才是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

猜你喜欢

篇目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