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6-12-1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交流各省份工作情况,分析新年度全国纤维产业和纤维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基本形势,研究棉花、非棉及校服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新年度工作任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纤维质量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真正实现为纤维产业发展服务。
我们会议变成了圆桌会议,也是为了落实党中央“两学一做”的精神实质,转变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看在座的大部分是纤维主产和非主产省的主要领导,这说明地方机构的同志对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十分到位。
上一年度,全国各级专业纤检机构在各地质监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纤局的工作部署,一手抓质量监督,一手抓质量管理,积极参与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大力开展棉花质量问题专项整治,加强非棉纤维产业调研和监督检查,推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宣贯和实施,开拓了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的新领域,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想主要谈一谈当前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和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
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在当前比较热,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曾两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的公报中,也形成了“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原则共识。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要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拉动,转变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这是国家经济方针的重大变化,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动,对纤维产业的影响,对我们工作的影响,在座的各位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比如说国家确定的棉花产业去库存政策,国家每年抛出储备棉200万吨任务;比如说政府简政放权,为了降低制度成本,将取消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制度;比如说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棉花及非棉的市场有效供给等等。
可以说,供给侧改革的范围十分广泛,实质是为了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化和多样化。具体到纤维产业领域,这就为纤检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发展历史来看,纤检机构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经济发展而设立的。我们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在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中,配合“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创新了监督检查、公证检验的管理机制,开始了经营棉公检试点和储备棉公证检验,为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调控提供了基础保障;到承担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核心工作,全面开展产地仪器化公证检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纤检机构能力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再到参与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通过打击转圈棉和提供公证检验服务,在保护农民利益和棉花产业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一直将工作重心紧密地联系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当前,我们要立足实际深入分析研究供给侧改革对纤维产业的影响,转变过去的常规做法,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应对产业中出现的产量波动、质量波动、价格波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有效供给,我们要牢牢抓住“有效”二字,在提高纤维产品有效供给中发挥作用。
棉花方面,目前的突出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产不足需转化为优质棉缺口大。纺织企业对美棉、澳棉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近几年在部门政策协调中,要求国家放开配额管理的呼声一直比较高,对国产棉质量方面主要围绕在高品质棉稀缺、异性纤维、棉短绒、棉结含量高等方面。我们近几年的公检数据也表明,棉花质量形势不乐观。这其中既与注重产量数量的总量思维政策引导有关,也与棉纺行业转型升级对优质棉需求增加有关。但从我们自身出发,也存在监督职能弱化、公检有效性不突出、机构改革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提高棉花有效供给,关键是提高棉花质量。这是个涉及生产、收购、加工、流通、纺织贸易等棉花产业链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从政策层面形成合力加以推动,也需要市场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交易习惯,让棉农获益,让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提高效益。作为纤检机构,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按照以下方向创新工作模式。一是确立新形势下纤维质量监管的主要目的。要从过去“两个确保”,即确保不发生系统性质量风险、确保棉花质量不出现大的滑坡,逐步转变为提高棉花质量水平。我们在规划纤检事业“十三五”时期的工作目标时,也是以这个方向作为出发点,作为纤检系统一个五年长期规划的总目标。二是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要进行创新。我们要紧紧围绕纤检机构监督检查、公证检验、监督抽验三项基本工作职能,发挥这种特殊的产品质量管理体制的有效性。目前我们的大数据优势在棉花产业内十分突出,包包检验积累的数据优势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但同时也看到,供销部门在做籽棉收购环节的大数据,交易市场在搭建棉花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棉花协会在做棉花市场形势分析,中储棉在做棉花生产流通领域的价格市场监测,各个部门都在抢占棉花大数据领域的制高点。我们认为,纤检机构在棉花收购加工环节,除了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所形成的数据优势没有充分挖潜。这些质量数据时效性强,代表性强,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和统计分析,完全可以作为纤检大数据的有益补充。三是要挖掘企业需求,以企业需求作为监督措施的创新导向。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棉纺协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质增效等主要任务。这些都是棉花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求者,纤检机构要在服务纺织企业转型升级上想办法,在解决纺织企业关注的质量问题上加大工作力度。
在非棉方面,毛绒、茧丝和麻类产品各有特色,但也同样面临着提高有效供给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羊绒质量呈下降趋势,以内蒙古优质产区为例,1995年以前,细度14.5微米以下的优质山羊绒占多数。但到目前为止,已经不到总产量1%,优质山羊绒成了稀缺产品。茧丝行业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茧丝行业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但我们仅仅是丝绸数量大国,不是丝绸质量强国,高端产品领域仍是空白。麻类产品总量不高,但随着纺织行业结构调整,麻类混纺有所增加,对需求的要求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对于非棉方面提高供给水平的思考,包括几个非棉主产区纤检机构,可以下大力气进行专题研究。羊绒方面,尤其是内蒙古产区,要以改革质检体制为契机,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推动羊绒产业向现代农业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一是提高供给水平,满足养殖环节对羊绒质量数据的需求。将监督抽验环节前移,对育成羊羊绒关键质量指标开展监督抽验,解决公证检验对羊绒质量提升指导性滞后问题,引导农牧民依据检测结果对育成羊分群饲养、抓绒、分级、出售,推动我国羊绒质量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在现有政策内组织有效力量扶持大型企业,帮助企业夯实技术基础,改进质量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茧丝方面,将毛脚茧问题作为提升供给质量的整顿重点,规范蚕茧收购秩序,改善蚕茧收购中毛脚茧、过潮茧的质量问题,促进我国丝绸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麻类方面,可以对纺织企业进行摸底,初步掌握辖区内纺织企业对麻类原料的需求。
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适应国家标准化
改革的要求
标准化作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性工作之一,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构成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技术基础,是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支撑。去年,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改革的工作方案,标准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国家标准体系的改革方向将由过去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全面向底线强制性标准和市场化推荐性标准过渡。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是标准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新型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的首要任务,实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整合精简后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将上升为国务院发布实施的行政技术法规。
对于纤检机构来说,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条例出台前,我们依靠技术标准借船出海,实施价格监督检查的同时做好质量检验,从而不断提高纤检机构的地位和有效性。那么在新的标准改革进程中,我们更应当牢牢抓住标准作用提升的机遇,力争把棉花、毛绒、茧丝等产品标准纳入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为实施纤维质量监督奠定基础。
目前,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完成纤维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方案的上报,国家标准委已经正式公开征求意见,预计2016年底完成整合精简方案的审定发布。我们纤检工作涉及4项强制性标准,GB 1103.1《锯齿加工细绒棉》和GB 1103.2《皮辊加工细绒棉》将整合后作为棉花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保留毛绒和絮用纤维强制性标准。那么下一步标准修订工作,要与纤维质量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新的标准要结合好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产业上中下游相互融合,推动产业收购、加工、检验、流通、使用各环节共同控制质量、提升质量。二是要兼顾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满足底线标准的基本需要。三是要针对行业发展中的检验技术需求、检验指标需求进行试验研究,力争将其中的重要指标尽快纳入标准内。四是要结合现行的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要确保各单位能够实施标准监督检查的职能,为纤检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技术依据。各地纤检机构在工作中有大量的经验积累,这些都是我们制定新的强制性标准的基础。
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开辟校服质量
日常监督检查新局面
今年3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以178号部门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了《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赋予了专业纤检机构对校服、面料、絮用纤维制品三类纤维制品的日常监管职能。标志着纤检机构确立了从纤维到纤维产品的“全链条监管”模式在制度层面的初步建立,对于我们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争取主动创造了机会,填补了国内校服、面料质量监督工作法制管理体系的空白,这是全系统扎实推进保障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总局对我们的要求是,要借鉴棉花的成功经验,创新体制机制,首先做好校服和面料两类产品的质量监管,逐步形成“纤维—纤维制品全链条监管格局”。
对于这两类新产品的监管,我们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监管经验方面。我们在棉花和絮用纤维制品监管工作方面,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对于校服的日常监管,可以借鉴棉花监督中“过程监管”的理念,对校服从生产到使用形成全过程监管,也可以借鉴絮用纤维制品日常监管中成熟的制度体系。二是起点较高。总局178号令出台以前,很多地方纤检机构已经由当地质监部门授权,开始不同程度地承担了校服等纺织品的监督抽查和检验,工作模式熟悉,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同时不少机构在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也投入不少,为下一步开展校服日常监管和检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2016年,我们在做好178号令宣贯的基础上,要着力推动校服日常质量监管工作的实施,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日常监督检查和监督执法关系,虽然178号令赋予了专业纤检机构对校服等纤维制品的日常监管权,但纤检机构开展监督执法工作,仍需要取得所在地质监局授权。二是要处理好与校服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将工作重点落在校服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而不是行政执法。提高校服企业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校服企业是校服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保证校服质量安全。三是要分清监督和“双送检”的关系,虽然“双送检”制度是维护校服质量安全的措施之一,但“双送检”工作中的检验环节,并不属于法定监督工作方式,任何具备检验能力的社会组织、机构,都可以参与校服检验,并对检验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努力宣传,争取获得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关系,以行动赢得政府关注,以协调获得部门支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得社会认可,尽快打开校服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结合当前改革形势,
坚持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不动摇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下一个五年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纤维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要在总体方向和变化中找到自身的定位,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一是要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当前,国家层面要求我们将监管重点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但目前与事中、事后监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序设计,对事中、事后监管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及时转变监管理念,运用市场、信用、法治等手段协同监管,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加强与棉花协会、棉纺协会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全方位提升监管效果,避免出现“监管空当期”。
二是要实现纤检事业“十三五”良好开局。纤检事业“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纤检理论、制度、技术、机制工作体系,纤维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纤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化纤维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构建四项目标。要推动的纤维质量监督方面的重点工程包括:纤维质量监督体系建设,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纤维制品放心工程建设,纤维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我在这里不再一一展开说明。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大家要以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为底线,认真落实好“十三五”发展规划,抓好各项重点项目的启动,实现良好开局。
三是要积极应对棉花加工资格认定改革。去年3月开始,国家发改委发函征求意见,考虑取消棉花加工资格认定行政审批。经过多次汇报、协商,最终仍然确定取消这一行政审批事项,目前正在报国务院批准中。这一变化对纤检工作的影响比较大。第一,政府收回有形的手,市场发挥无形的手,纤检机构在履职过程中,倒逼着要针对企业需求提供高效的服务,也就是从监管向服务转变。同时,还要提供有效的监管,要创新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重新找准监管工作的定位。第二,加工资格放开后,400型、200型、两小一土并存,如何创新新的体制机制,维护公平合理的交易环境,避免出现一放就乱、劣币驱逐良币。第三,加工资格取消后,现行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和复查制度也将取消,纤检监督、标准、计量等工作如何继续保持,如何有效落实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是要提高非棉纤维监管工作有效性。非棉纤维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穷落后地区),除内蒙古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不是当地支柱性产业,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对质量监督支持力度不够,而且受地理位置较偏、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很多地区仍沿袭传统的生产、贸易方式,市场竞争不充分,长期缺乏优质优价的良性市场环境,交易主体素质不高,质量意识淡薄,各类质量问题难以及时根治。同时,非棉纤维收购加工季节性强、时段集中,在收加旺季,监督检查工作在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的支持不够,虽然我们的一线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部分地区监管力量不足,监管经费缺乏,监管效果仍不突出,对非棉纤维产业发展驱动乏力。今年,我们在预算中设置了茧丝质量问题专项整治经费,为开展茧丝质量问题专项整治的机构提供经费支持。这是中纤局首次针对非棉纤维质量监督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各相关机构要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抓好整治任务,打好非棉监督第一场专项战役!
五是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要注重公平、公正、透明,要廉洁行政、廉洁自律。要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廉洁自律工作的领导与监督落实。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全面推动纤检机构反腐倡廉建设。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实施“透明检查”“透明执法”,大力弘扬“勇于改革、敢于负责、甘于务实”的精神,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主动的姿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同志们,今年是 “十三五”开局之年,增强发展信心,落实工作举措,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于主动应对各方面压力和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发扬纤检系统的优良作风,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共同努力,推动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新成绩,为我国纤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