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语言应“别是一家”

2016-12-12张冰冰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播

张冰冰

摘 要: 广播新闻的来源丰富,信息源往往带有自身的语言特点。而广播当中使用的有声语言,应经过转换,体现自身的风格特色和审美诉求。本文从广播语言质的规定性出发,以广播新闻中使用的语言为样本,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借助大量新鲜的语言范例,从标点、字音到语句、段落、节目串联,厘清广播语言所应呈现的面貌。

关键词: 广播;新闻播音;有声语言;有稿播音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93-03

广播出现后,“在广播中语言主宰一切……再没有比广播中的讲话声音得到更专心注意的人类声音了……”[1]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感情的传递、事实的传达,都只能依靠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以及配合使用的各种音响音效。广播的传播除此之外全无凭借,是文字、图像都无法介入的传播过程,这决定了有声语言在广播传播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线性传播的特质和受众接受的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应该是介于书面语和日常口语之间的规范的有声语言,应该与报章杂志、互联网、甚至电视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既要堪登大雅之堂,又要朗朗上口、声声入耳。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广播语言艺术之美。

在分析广播语言的过程中,本文选取近期广播新闻节目中使用的语言为样本,因为“新闻播音是有稿播音的一种形式,也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更广、政策性更强、心理素质更成熟、语言功力更扎实的一种创作。”[2]在这种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播音员与记者、编辑密切配合,做好从稿源到实际稿件、到稿件“形之于声”各个环节的修改、转化工作,更好的运用广播语言为听众服务。经过筛选、转化的这种广播语言,最低标准是清楚明白,最高标准是符合受众的审美诉求、引领时代语言风尚。

一、选字用词要适合广播

广播要清楚明白,基础是广播新闻报道选字用词甚至选取标点符号必须恰当,避免产生歧义,同时要避免抽象化、概念化,而注重挑选形象、生动的词语。

有声语言与文字的区别,在标点的使用上就有体现。有一些标点、符号,书面语中写在那里、印在那里并无不妥,但正确的朗读方式并不普及。比如,省略号等标点,要播音员怎样念出来呢?如果想表达“等等”的意思,就需要直接在文稿中写下“等等”,如果不必出声,何不直接写下逗号或者句号呢?再比如,有听众反应:“新闻主持人在念到波音747—8时,将波音747与8中间的横线念成‘减而不是‘杠。”这就是错误的读法。还有火车的车次,书面语中经常使用D、K、T、Z等字母表示,但有声语言表达中,应读作动、快、特、直等。

广播中使用有声语言,要特别注意音同或音近的情况。比如“友谊医院”与“友怡医院”,“挫伤”与“磋商”,读错字音容易让听众误会。即便读的是对的,像“刑拘”与“行拘”,如果在广播里就这样使用,听众无法分辨是刑事拘留还是行政拘留,而这两种情况性质差异还是相当大的。有一些词语本身没什么问题,字面上也不算错,但读出来容易产生歧义,就最好寻求替代,比如“房市”一般还是说“楼市”为宜。尤其容易犯错的是在网言网语的转化方面。有时网上的言语是根据口语换个音近意迥的字,换了字,表面“看”,念出来有时就岔了意思,甚至成了脏字。尤其网友给自己起的网名,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播音员也好,编辑、记者也好,不仅要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多去了解,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和警惕,多念出来听一听,感觉一下是否有不寻常的效果,再确定该如何报道。

广播新闻里用词、用短语不应是随性的,要经过思忖琢磨,选取符合广播特点的用法。报纸上使用“上述”、“下面”等表示方位的词语指代前一段文字所提到的内容,但广播当中,就不如使用“刚才提到的”、“接下来”等词语更能体现广播的线性传播特质。再如,电视媒介常常使用“我们来看……”,在广播中,就不如 “我们来听”更熨帖。有些词语,字面上不会使人产生困惑,一旦需要说出来,就很容易感到为难,不知如何下“口”为宜。比如,报纸上可以写“‘猴姑、猴菇、猴头菇等类似饼干琳琅满目”[3],而广播中如果见字出声的念出来,见不到文字的听众就难免要迟疑、思考,甚至怀疑是不是播音员磕巴了?必然影响传播效果。近来个别媒体多次使用“15多万种”这类表达方式,书面语中可能不易感觉有问题,但读来实在别扭。量词在书面语中有时不妨缺省,甚至在行文时能够与上下文结合,体现一定的韵味。但在口语中,量词却很少能够略去。比如新闻中出现过“不料七八个城管逮住一学生暴打起来”,这句子在书面语中可以使用,在有声语言中就显得怪异,尤其“七八个城管”似乎是力求口语化的效果,而“一学生”又变成书面语、甚至近似古汉语的写法,语言风格也不统一。尤其在报纸、电视的标题中,为了节省版面,不仅量词可省,在不造成歧义、或者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理解的情况下,个别词语可能都不必写全,甚至多数人习惯使用双音节词、但单音节词也可以表达基本意思的情况下,使用单音节词亦无伤大雅。但在广播语言当中,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否则不仅容易贻笑大方,就是普通听众也很容易听出“刺耳”之处。

选字用词不仅要准确,还要生动形象,寥寥数语点出特色所在。即便是报道统计数据,也不能一味使用数字,如果必须使用,最好配上形象化的解释,广播的听众没有时间按下暂停键来计算某一具体数字相当于什么、是否会对他的生活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新闻广播工作者替听众完成这项任务。有些表述不适合广播,就要尽量避免使用。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受众是分散的、收听是随意的。这就要求广播语言传播工作者必须精益求精,在如何使有声语言动听上下大功夫。

二、语言逻辑要单纯清晰

在语言基本素材恰当的前提下,广播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注意,有声语言的线性传播特质决定了广播语言的逻辑不能复杂。在实践中,广播新闻的信息源包括报纸、通稿、微博等多种渠道,有时甚至是多种渠道的文字拼凑出来的,文字本身是供读者阅读的,稿源本身的逻辑相对复杂多变。而广播要求一句话甚至一段话,只说一件事,或者一件事的一个维度,换到下一句、下一段、或者另外一位播音员,再来说另一个意思,否则听众就不容易听懂。广播是伴随性的媒体,除了少数学习性质的节目之外,听众一般不会全神贯注的收听,往往是一边开车、遛弯、跑步、做饭洗衣,一边收听广播。这就决定了广播必须是通俗易懂的,不适合使用过于复杂的说理方式。

逻辑不能复杂,要求串联起形象化的概念的方式,必须单纯。首先,语句内部的逻辑要讲究。广播中需要较多的使用短句、较少的使用长句。在报纸上,尤其是时政类稿件中,可以看到长达数行、百余字的句子,阅读时尽可以略去诸多修饰语、只看主干,或者只挑部分词语着重理解,但现在的广播听众不可能去费这份心力,同样需要我们把长句改短,而且逻辑清晰,要修改到一听就懂的程度。语句中文字的排列组合,如果错位,在报章杂志中有时不成为问题,但线性传播中,就可能发生变化。文字摆在那里,有时看起来没有问题,读起来却会造成语义混乱,贻笑大方。比如,在京城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出现过“奥马巴”这样的疏漏,而广播播音员一读,就会发现应该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比如,在实际播出的稿件中,我们见到过这样的文字“未来一周,将举办……心理调试进行社区等34项活动。”编辑如果不格外留心,很可能就忽略了这样的错误。

广播逻辑的“线性”,对广播语言语句、段落、篇章间的逻辑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要求。线性传播的广播语言在段落之间要讲究,一段只说一层意思,而不能随意反复、不能语义重叠。各层意思之间,又要连贯,彼此有起承转合,有逻辑关系,而不能像报纸、网络的小标题,彼此之间可以是宕开一笔,另说另聊,正文之外穿插前传、补充、链接,几句话之后又对前文有影射、有对照、有重复。也不能像电视,声音只是多重信息中的一重,离开了画面,广播听众无法同时感受多维视听冲击,只能凭借电波里传送的有声语言。好的广播新闻编辑,甚至在不同稿件之间,也能形成线性的逻辑和关联,形成整个节目的有机勾连。

三、要有审美追求

广播语言与其凭借的书面语之间存在区别,如同“词”区别于“诗”而“别是一家”。从审美风格的维度上讲,广播的语言首先不能过于含蓄,要清楚明白。中国传统文论重视“隐”,要求读者从字里行间探寻真谛,书面语言可以要求读者细细品味,最终“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广播的传播方式造成其接受过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报纸可以写“尽管朝鲜近期对韩国展开密集‘炮轰……”,而广播里读不出引号,不能边读边参考上下文细品语义,这句话就不是所有听众都能够清楚的理解——此处的“炮轰”是从舆论角度说的,而不是说朝鲜对韩国发射了炮弹。其次,广播语言要保持风格的统一。频率可以有频率的风格,节目可以有节目的风格,播音员可以有播音员个人的风格,但无论哪种风格,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能频繁变化,特别是不能总是随着信息源的变化而成大杂烩。广播新闻语言的来源包括报纸语言、电视语言、本台记者的语言、网络语言等等。这些语言的风格差异很大,适合广播这种载体的程度也存在区别。除了有些读报节目,需要特意保留语言来源本身的风格体现转述过程之外,多数节目都应该保持自身的语言风格。第三,广播语言还应留意语流的节奏。报纸使用单音节词没有问题,但有时在广播里出现,朗读中就会发现没有那么流畅。比如,“记者了解到,企业负责人参评劳模,还必须过计生、纪检监察等‘关。”最后一个“关”字,写在文章里没有任何问题,但读出来就会感觉语流急剧变化,气息运行不畅,要么改为双音节词,要么格外注意用气吐字,方能平安过关,保持新闻播报语尾不坠的特色。

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体使用的有声语言,不能因浅显而流于直白,仍应细细雕琢。余光中在《逍遥游》后记里曾写道:“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并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对广播语言的锤炼,也应有这样的精神态度。作为广播媒体,我们可以选取不同的词语、尝试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可以通过语言的勾连把各种相关的素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逻辑关系组织报道内容,把新闻事实完整有序地展现出来。选取哪个词语、如何勾连、运用何种逻辑关系、如何措辞呈现适当的逻辑关系,皆是可以用功之处。

《论语》云,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易》言,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刘向《说苑》道,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使用的语言不可不讲究。我心中理想的广播语言,应该是像黄维梁评价余光中的诗——“讲词采,而且章法井然”。在全媒体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语言的讲究,是传统广播的优势,传统广播工作者更要提高业务水平,多为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当下需要的用户去考虑,不仅从内容编排上考虑受众、用户需求,还要使用受众、用户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使得广播的传播效果最大化,才能在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保存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戴维·克里斯特尔.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张 明.从“有稿播音”看有声语言的魅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174-175.

[3]韩 振. “猴头菇”类饼干并非保健品[EB/OL].2014-9-1.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4-09/01/c_126938704.htm.

Abstract: Information source of broadcasting news has its own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since information source varies a lot. However,spoken language used in radio broadcasting should be transformed from original language style to reflect its own characteristic and aesthetic appeal. This paper selects many cases from real working experiences,discusses the usage of punctuation,pronunciations,sentences,and paragraphs in broadcasting language so as to reveal what original broadcasting language should be .

Key words: broadcasting;news radio;spoken language;draft broadcasting

猜你喜欢

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日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