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意栽花巧于预设,无心插柳妙于生成

2016-12-12孙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孟姜女精心预设

孙卉

“预设”与“生成”本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预设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面对教材、面对学生考虑教什么与怎样教这个基本问题。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教材、学生等多方面因素对一堂课精心设计。生成是指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个体。他们不一定会按照教师的课前预设进行思考,也不一定会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课前设计的教学思路去走,这就会出现一个个“意外”,需要教师的“即席创造”。特别是具有丰富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一个不断发展推进,有着不可预测性的过程,时时处处都有可能“节外生枝”。

这一组矛盾,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会遇到,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结论的丰富性,过程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使语文课堂几乎是不可预设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创新观念一个接着一个,表面上热闹非凡,课堂气氛活跃,但其实师生们常常会被一些错误的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形式上热闹,内容上混乱,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

怎样使“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面临的问题,也是进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浅见: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精心预设。《礼记》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传统的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但这些精致的预设往往有一个缺憾:以归纳和演绎取代了直觉与情感体验。为了尽可能排除不确定的因素,教师力图用逻辑的力量来征服学生。这样的预设由于过于精细,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精心的预设应是有弹性,留有空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了必然丝丝人扣,必然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因为语文是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多义的语词、多样的美感,甚至还有多向的价值追求。同样,面对文本的心灵也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精心预设时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可能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当生成点出现时就会立刻转化为应对措施,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精彩。

例如:在上《窦娥冤》时,当我分析三桩誓愿时,有一同学突然提出:“窦娥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不惜立下如此残忍的毒誓,真的不可理喻。”此时,许多同学应和着说:她的誓言太毒了,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老百姓怎么活?学生的这一问题否定了三桩誓愿,而事实上,这篇作品之所以能在戏剧史上大放异彩,正因为“发誓愿”这一精彩的一笔。这个问题涉及到美学上的问题,即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问题;另外,还涉及到文学创作的问题。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到学生有可能会问到这个问题。我想从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学生可能很难接受,因此,我引用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例子,设计了几个问题:

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一故事激起人们对她的同情和对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愤恨,但我们不会去质疑这一情节的真实性,更不会去想孟姜女哭到长城后并不能使始作俑者受到惩罚,反而加剧了老百姓的痛苦,让更多的“万喜良”去受苦受难。人们为孟姜女掬一腔同情泪,甚至为她修建了“姜女庙”。这是为什么呢?

生:老师你不是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师:对呀,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我们在写作是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而读者在阅读时并不从理性的角度、实用的角度去考虑事件的本身,而是从感性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去欣赏作品的美,感受作品的魅力。

生:老师你的意思是文学作品与其他的作品是有区别的。

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窦娥冤》的话,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这一番誓愿究竟会造成多少人的伤亡,究竟会造成多大的财产损失?而只会为她的悲而悲,为她的恨而恨。

师:我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视角的。但我们应以文学的态度解读作品,否则难免会走错路,误解作品。

由于我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这个问题就解决的比较圆满,并且还教会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态度。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不可否认,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的,且“以生为本”的预设,但有时课堂上的许多情况我们还是无法预知。当这些意外出现时,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智慧,调动知识储备,如能善加利用,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应该是有效的。生成性的结果无疑是多元的、丰富的、活跃的,但也常常因此带有随意性和自由性,加上由于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结果并不都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我们不能漫无边际地任其生成,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使课堂生成偏离了正常的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必须分辨怎样的生成是有效的生成。例如有学生读《背影》读出了“违反交通规则”,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出林冲的“凶残”,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出杜十娘“好傻”,教师必须加以淡化或巧妙的避开,引导学生回到课堂的主题上来,同时不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教师应善于发现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中值得深入、展开、放大、细化的有可开发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要善加引导利用,会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帮助理解主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出现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这就是课堂生成过程中“不可预设的美丽”。总之,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在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充满人文精神的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心栽花”就能繁花似锦,“无意插柳”也能岸柳成荫!

猜你喜欢

孟姜女精心预设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孟姜女哭长城?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吾栖之肤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