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与探究
2016-12-12王利蓉
王利蓉
摘 要:“导学案”是一种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时刻体现教师主导性,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锻炼学生智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给学生设计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课堂学习的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了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关键词: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教师特地为学生的学习设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后对学生的自学指导上,其中,部分内容也可取代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因此学案应受教材内容、学生自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时间的制约,“导学案”设计包括教材理解、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达标测试、知识整理等七个部分。
一、“导学案”力求有目标,有针对性
在“导学案”的开头部分明确学习目标,这个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达到的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
初中英语“导学案”应设计哪些内容?显然应是教师估计学生可能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主要应是教材的“双基”内容。“导学案”设计应立足于学生“易学、想学、会学、乐学”这一根本。在准备“导学案”时,不是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设计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然后再考虑怎样让学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要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学生克服,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导学案”的设计不但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而且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会学、会用、会做”。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导学案”的针对性也体现在不同的课型显示出不同的侧重点上,有助于渗透学习策略。例如,在阅读课中可以设计多种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策略;在综合技能的课型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任务提升学生在听、说、读方面的能力,有利于降低听课的难度,抓住信息,达到学习目标。另外,在语法板块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围绕语法点,提供句子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总结语法点,牢固知识,为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埋下伏笔。
英语知识每天都需要更新,如何真正落实以生为主体,提高自学能力则更需要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上下功夫,力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性作用。
二、教师要创新设计“导学案”,教学时也要做到随机应变
“导学案”是一种需要集体智慧结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的有效设置需要经过教师的集体探讨、个体备课、再集体研究而制订。基于此,在制定“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加强集体合作,多结合多种教学观点不断创新教案设计。也要及时搜集网上或参考书上有价值的内容,适当借鉴。在“导学案”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考虑不同班级的不同教学进度等因素,在课前适当调整“导学案”,使设计出来的“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符合实际需求以及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在得到“导学案”后要进行二次备课,在课堂使用过程中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三、自学指导
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时,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当然,“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合作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学案应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授课过程中,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出急于解决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当堂讨论解决。
五、达标测试
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人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题目应少而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还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题。主要是针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而设计的,这部分题目的设置要多链接学生的难点甚至学生平时最不愿意做、考试时最容易失分的题型。
六、知识整理
学生的学习进入尾声,就应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起导向作用。
七、关注认知差异,体现导学层次
“导学案”在设计上要体现差异性,注重突出学生个体语言的学习习惯与认知不同,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就教学重点反复预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预习题目,让他们在各自学习发展区域内学有所得。这种差异性题目的设计,一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得到有效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提前认知语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学生对语法的理解难度。
导学是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基础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让自主学习得到落实,并且还鼓励了学生敢想敢问,让他们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导学环节也是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确定当堂课的讲解重难点以及教学进度,真正为做到有的放矢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学案”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场所,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为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