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篇角度谈句间关系

2016-12-12潘云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

摘 要: 语篇可以指任何一段口头的或书面的、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语篇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字一个句子甚至一篇文章。句间关系指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在结构与语义上的联系,可能是显性的,可能是隐性的,使该语篇具有语篇的特征。句间关系主要有:并列,顺序,转折,因果,对比,递进。本文将从语篇角度出发分析句间关系。

关键词:语篇 句间关系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43-01

多数语篇都是由许多句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句子是语篇的基本单位,但是语篇意义非句子意义的简单相加。语篇语义处理是分析并确定句间关系的关键。句间关系本质上是小句间存在语义关系。句间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1)有语言标识符号的;2)无语言标识符的。

一、有标识的句间关系

有语言标识句间关系,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联系语,以词汇和短语为主。另一种是语法结构,体现为句子的结构特征,形式表现为主位推进、平行、对比等。

1.联系语连接的句间关系

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联系语表达式,它们是语篇中表示小句或句子之间关系的单词或固定搭配的短语。广义而言,联系语表示该话语是如何与语境发生联系,与小句关系的类型和性质相关。

1.1 句间联系语的性质

语篇的联系语是表明句子之间各种逻辑关系或时空关系的词或短语,如汉语中的虽然,尽管,因此,由于,而且等;英语中的and、or、therefore、however、hence 等。本小节主要从小句间关系的角度,讨论句间联系语的类型和性质。

1.2 句间联系语的功能

在局部连贯方面,联系语有三种作用:标明说话人对语言单位之间的连贯关系的选择和确定,或者强调话语单位之间的连贯关系,或者提示注释或补充说明。在整体连贯方面,联系语起到五种作用:(1)引导话题,(2)结束话题,(3)话语参照或篇章指示,(4)引导话语以外的信息,(5)话语框架。

2.基于语法结构的小句关系

除了联系语之外,小句关系在语言上的标识还体现在相邻或相关的小句的语法结构上的关系。若干个句子之间在结构上相联系,最明显的就是排比句式,相关的句子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句子结构。

2.1 跨越小句的主位推进

小句关系主要有两种:配比关系和逻辑序列关系。其中,他在确定小句之间是否存在配比关系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是对比两个小句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简言之,就是对比这些小句的成分中哪些是重复的、哪些是变化的。

2.2 主位推进的类型

Van Dijk (1977) 认为有两种推进模式:链式结构和平行结构。徐盛桓(1982)将英语中的主、述位发展结构划分为四种类型:平行性发展、延续性发展、集中性发展和交叉性发展。张今和张克定(1998)归纳了六种主位推进模式:对比推进、平行推进、链式推进、辐射推进、辐辏推进和交叉推进。黄衍(1985)提出的七种主位推进模式: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交叉型、并列型、派生型和跳跃型。本文认为,黄衍的模式最为细致详细,分析语篇句间关系时可借用这一模式。

二、无语言标识的句间关系

前面说过,语篇中的句间关系,从形式上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语言标识的,或者是联系语,或者是句法结构;另一类就是无语言标识的句子连接。对于后者,要把两个或若干个句子理解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段,就须借助推理。

1.句间关系的推理

语篇中的有些小句之间,没有联系语来标识其句际关系。理解者经常需要填充一些未说明的细节,才能成功地理解这些小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对语篇的连贯的表征,理解者必须就所描述的事件生成推理,使语篇连贯通顺。

案例分析:①It was very cold on that winter morning.②Mary slipped on the porch.③So he broke her elbow and then was sent into hospital.④Mary stayed there for two month. ⑤And finally she returned home yesterday.

这几句话从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无关联,但读到这两句话时,要把这两句话整合成一个连贯的语篇,理解者就必须生成推理:人行道上有冰或者雪, Mary滑倒了,从而肘部摔伤,从而被送进医院在哪里呆了两个月。两个月后恢复了才回到家里。句①和②是隐性的因果关系,句③出现了连词“so”句⑤出现了连词“and”这两句是显性因果关系。

该语篇中虽然有的小句间虽然没有表明明显的句间关系但,实际上并不难识稍加推断即可理解。稍加推测即可察觉其中的隐性关系,不会影响读者对语篇意思的理解。

三、结论

本文讨论了语篇中句间关系,有的是有语言标识的句间关系,很容易观察与识别,有助于对语篇意思的正确把握与理解。有的是没有语言标识的句间关系,可以通过对上下文的框架知识的理解,来解释由推理而联系起来的句间关系。

参考文献

[1]朱永生, 苗兴伟.(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J] . 今日中国, 10-11.

[2]胡壮麟. (2008)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M] . 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89-123.

[3]董敏.(2002)语篇连接词的认知语义及其语义限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6):97-101.

[4]胡曙中.(2005)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黄衍.(1985)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语出版社.

[6]李佐文.(2003)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J].山东外语教学,(1): 32-36.

[7]Hoey,M.P.(1983) 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 [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8]Hoey, M. P.(2006) Clause Relations [A].In Brown,Keith (ed.),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ol. 2 [K]. Elsevier Ltd,474-481.

作者简介:潘云,(1991.2-),女,汉,江苏南京,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翻译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元文性:语篇的意义生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存现句的语篇功能研究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