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驱动下的人才发展战略
2016-12-12宗慧敏
宗慧敏
摘要: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核心正是人才。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力资源关键在开发好人才资源。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才能使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创新驱动 人才发展战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是核心,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核心正是人才。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讲话中,习近平连用“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等词汇,大力号召“广开进贤之路”,可见人才问题在他心中的分量。
在知识社会,人才是核心资源。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管理干部人才,都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资源。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人力资源关键在开发好人才资源。当今,人才优势已经成为最大的优势,人才开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落实创新发展驱动下的人才发展战略,就是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用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科学地抓好人才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树立“三个”观念,把握人才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一)牢牢树立“以人才为本”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管理是以人才的开发管理为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也是以人为本在人才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进并留住人才关键是思想上重视,应当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开发培养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要真正尊重和爱护人才。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观念,增强战略性人才资源管理理念,切实提高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要想真正站在时代的前沿,必须全面树立“ 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的观念, 转变思路,广开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牢牢树立“人才多样化”的观念。识才、选才、用才,要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身份” 的狭义人才观。首先,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高学历人才只有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没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各类技术人才,他们是生产一线的实用人才,只有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才能激励广大普通劳动者脱颖而出,才能壮大人才队伍,最终推动社会发展。其次,破除求全责备的通才观。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今天,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专业化,人才是在某一特定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创新、发现。所以选才要具包容性,选其专长,扬长避短。我们要以更开放的思想、更宽阔的思路、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引才机制。
(三)牢牢树立“人才是创新驱动力”的观念。人才拥有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知识,先进的技术。超前的思想观念是人才的优秀品质,思想引领行动,先进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的平等、自由,反对封建腐朽思想,引发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拥有先进思想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排头兵。知识就是力量,人才是先进知识的创造者、拥有者、传播者和率先使用者。人才在知识的积累、继承中也承担了创新者的角色,创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发现的过程,他们既是创造者,也是使用者、传播者。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财富,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开发者、运用者,他们把先进方法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唯有让“创新唯才”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使各行各业的广大劳动者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施其才,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创新发展驱动下,必须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必须让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了广阔天地。
二、创新人才开发“三大”机制,不断拓展人才强国道路
(一)创新人才系统开发机制。 人才开发要靠长期持续的系统推进。必须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开发机制,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注意各类各层次人才开发的衔接配套,推动人才发展规划与科技规划、教育规划协调配合。促进各类人才体制间横向流动,体制内外柔性流动,系统内纵向提升,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人才客观评价机制。 本着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才实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改进考核方法。重点建立人才需求评价机制,人才适用性评价机制,人才贡献率评价机制。同时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一元标准向多元标准转变,从重学历资历向重能力业绩转变,从官方评价为主向群众评价为主转变,科学构建各类人才评价体系。
(三)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业绩贡献与薪酬待遇相配套的人才使用机制,重奖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外,还要加大精神鼓励,扩大宣传,提高优秀人才知名度,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同时建立优胜劣汰的人才淘汰机制,激活人的潜力。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进则退的良性用人机制。
三、深入实施“三大”工程,不断开发人才资源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也逐年增加,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等机制逐步完善,人才资源总量实现持续增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人才总量偏少,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些单位只看到培训投入的成本,而看不到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升后所产生的综合效益。重点企业没有创新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不了自己的品牌,目前不少企业还处于中国加工阶段,离中国制造尚有距离,更谈不上中国创造。人才在行业分布上不够合理,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一)打造“持续腾飞头雁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方抢抓开发战略的机遇,经济发展实现了从温到热,由弱到强,自慢到快的重要转折。在此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深刻体验到人才资源开发的神奇魔力。当前,国家积极实施多项人才工程和人才政策,吸引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但是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掌握国际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技术与信息动态,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高国际化运作能力及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并不多,世界级大师更是稀少,难以在国际化竞争中形成人才优势、发展优势。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才竞争无国界,增强人才需求的紧迫感,积极应对和参与国际间的竞争。依托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对各领域的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家;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创领军人才。同时将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结合起来,真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领头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支持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格局。
(二)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在我国这一人力资源大国中,经济增长却遇到瓶颈——企业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千人中从事研究和开发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只有0.5个,发达国家是5.1个。我国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只占技术工人的5%,而发达国家则达到了35%。为解决这一历史性问题,新形势下的中国应当充分利用高职高专、技术学院等院校,大力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开发、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激发技能型人才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热情,不断提高其在生产第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操作难题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评及进修体系,加强培训班次的质量和数量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形成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培养、选用、评价、激励机制;增加政府和企业专项资金投入,用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奖励和创新创业扶持。
(三)力推“新农村人才保障工程”。实现现代化,难点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当前要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和农村六大增收行动,整合各方资源,拓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渠道。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高种养能手、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能工巧匠、乡村科技人才等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力度。创新农村人才的评价、激励、使用和流动机制,提高农村人才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同时,以实施医疗、教育培训、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计划项目为抓手,为农村人才集聚成长,发挥作用提供坚强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在新一轮的发展号角下,在创新发展的驱动下,我们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才能促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才能有力推动我们的人才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才能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人才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第一资源——科学人才观简明读本[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科学人才观”浅说[DB/OL].江西日报,2011-01-03.
[3]白春礼.让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DB/OL].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6-20.
[4]周济.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DB/OL].人民网,2012-06-20.
[5]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DB/OL].光明日报,2001-03-17.
(作者单位:中共如皋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