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1信用卡的金融生态

2016-12-12韩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信用卡信贷银行

韩璐

超 8000 万用户,月营收破亿,完成 3.94 亿美元的 C 轮系列融资,这是 51 信用卡的最新战绩。

不可否认,在创投领域一片寒潮的当下,这样的数字很扎眼。51信用卡CEO孙海涛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专访时也承认,营收的增长带来了切实的安全感与底气,未来的成长空间也让他笃信发展的方向。他唯一担心的是,在日新月异的金融领域,会一不小心错过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孙海涛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如果不是在小切口看到大机会,或者没有4年前的坚持,就不会有51信用卡。

51信用卡的成立与孙海涛自身的经历有关。孙海涛是个连续创业者,此前创立过E都市、房途网、租房宝。在租房宝的创业期间,由于需要支付公司服务器、房租等费用,孙海涛的钱包里一直放着4张信用卡,可是庞杂的账单总让他混淆了还款银行和日期。“连续创业者”+“信用卡深度用户”,敏锐的观察与切身的痛点交织,让孙海涛发现了信用卡背后的商机——何不开发一款信用卡信息管理工具,把账单信息管起来,或许积累下来还会变成有价值的数据。

于是孙海涛带领公司4名骨干,在酒店闭关一个月后,研发出了51信用卡的核心APP “51信用卡管家”最初的产品模型。孙海涛说,创业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判断事物成败的可能性。从初创时候的几年,到后来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能够对产品的商业模式有清晰的认知。

如果将创业比作是孙海涛喜爱的德州扑克,他学会了放弃很多小牌,来赢一把大牌。51信用卡对他而言是一副好牌,要做的就是“all in”。

逆转银行态度

客观地说,孙海涛成立51信用卡,并不是破天荒地创造了需求,更多是发现并满足需求的过程,但这个需求要被满足可不容易,因为背后要打交道的,是保守而谨慎的银行体系。

在孙海涛的印象里,向银行申请信用额度贷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直到自己拥有了4张信用卡,每张卡拥有5万-10万元的授信后,他开始意识到负债和信用对于一个创业者的重要。

孙海涛回忆道,当时的银行伙伴不止一次告诫他,这件事浪费时间、精力,要及时收手。谁会将如此私密的个人数据交给一家创业公司管理?

孙海涛告诉记者,51信用卡最先尝试的就是与银行共同发行联名卡,但现实是,一个月后合作都没有敲定,“当时我们的规模还很小,和大机构的合作非常被动,不论是银行还是邮箱服务商都是如此。”

求人不如求己,在“51信用卡管家”APP推出初期,孙海涛决定尽可能只聚焦于用户,通过完善功能需求来赢得用户信任。用户注册后授权51信用卡通过技术来解析用户信用卡账单的邮件,从中提取详细的账单信息并同步在应用中,实现用户信息管理以及个人债务智能化管理。

切中了用户多卡管理的刚需,“51信用卡管家”APP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用户,上线不到5个月便拥有了200万用户,而且还不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吸引了薛蛮子、华映资本600万元的天使投资。

用户数量增加、产品声量增大的时候,51信用卡开始计划做一些转变。

“当平台上开始汇集各大行信用卡用户的时候,一些新崛起的城商行甚至大银行的态度发生逆转。”孙海涛告诉记者,在管理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51信用卡也开始尝试与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合作,在“51信用卡管家”APP上推广信用卡,收取一定的佣金。

有意思的是,孙海涛发现,通过平台渠道一天就能达到20万-30万元的营收,到后期甚至达到40万-50万元的营收。尝到甜头的银行开始谋求与51信用卡的合作。孙海涛说:“过去,对于银行来说,平台的价值就是广告价值,但现在它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成功热身为51信用卡带来了第一桶金,也让孙海涛清楚地意识到,当用户手中的信用卡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信贷金额的依赖越来越大的时候,信用卡背后的信贷消费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信贷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原本传统银行执掌的信贷业务开始向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倾斜。

管理负债场景

传统银行都偏爱服务于“高富帅”——大资金借贷,且信誉良好。孙海涛想要服务的,则是普通人——那些就缺了几万、几千甚至几百元的小额、分散的信贷人群。在他看来,这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本质。

51信用卡也尝试过几次对用户行为的试探。孙海涛告诉记者,较早的时候,“51信用卡管家”APP上会释放一些用卡优惠信息,但发现访问量不如一个白金卡供应的消息,而关于用户提升额度的经验之谈,甚至会有10万以上的点击,他们发现了信用卡的信贷属性对于用户的重要性。

其实,信用卡是银行“最聪明”的业务,享有自主定价权,甚至在孙海涛看来,它天生带着互联网基因,“信用卡的定价很高,如果不全额还款,利息是18%,如果分期则利息略低,对于按期还款的用户来说,银行可能是亏损的,相当于给用户免费使用资金。但真正有价值的用户,是那些有信贷经验,能够为信用卡支付利息的人群,而这群人刚好被我们的服务所覆盖。”

孙海涛坦言,找准用户后要做一款赚钱的产品并不难,因为平台网罗了这些最能变现的“饥渴型”用户。于是,一些城商行开始与51信用卡合作,给平台上的用户提供信贷服务,由城商行提供资金,用户可以相对轻松、便捷地贷到资金。

2014年4月,51信用卡又联合宜信推出了“瞬时贷”——这款纯在线操作的信贷产品的运行逻辑就是根据用户信用卡电子账单、电商交易行为和社交方式等数据,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身份确认和反欺诈分析,从而实现系统化申请、自动审核、自动放款。

“瞬时贷”由51信用卡提供用户订单,宜信完成整个风控审核,并给出授信、提供资金。在交易过程中,51信用卡不承担风险,并在每单贷款中抽取一定的佣金。“我们最核心的资源是优质的信贷资产,这批拥有信用卡的人群其实已经被银行优选过,本质上可以将我们看作是积累了好几年优质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平台。”孙海涛告诉《21CBR》记者,51信用卡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就打通了理财端、资金端,“瞬时贷”的授信区间在1万-6万元,目前可达到每天1000万元左右的放款额。

据孙海涛透露,截至2015年5月,平台上的信用卡用户当月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已达33亿元规模。

可是,仅作为“隔岸观火”的渠道与平台,孙海涛并不甘心。对于金融产品的设计,卡位资金链条中的上游地位,是他想赋予51信用卡的意义,“我们有一个相对优势的地位,有大量活跃用户的信贷数据,也有用户多维度的互联网数据,譬如通讯录、社交数据,以及各种在线消费数据,这些交叉验证大大提高了提供信贷服务的能力,以及风险定价能力。”

孙海涛开始组建自己的风控团队,从渠道身份转而参与开发生产自己的信贷产品。

构建金融生态

在某种程度上,孙海涛的“野心”,是平台自身发展推动的结果。比如“瞬时贷”这样的合作产品,原先制定的产品逻辑与风控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会轻易改变。可事实上,51信用卡的平台上每天都会诞生大量新数据,如果直接参与经营风险业务,就可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与授信额度,并配合上线资金端的理财产品,在平台内部形成一个金融服务的闭环。对于想从工具转型、切入更多金融生态的51信用卡来说,不需要依赖于任何第三方就可以独立跑通自己的业务,至关重要。

去年1月,51信用卡推出独立的创新金融产品应用“51人品”,用户在向“51人品”导入社交数据、信用卡等财力信息后,平台将运用大数据为其人品值打分,不同的人品值对应不同的借贷额度,目前平台拥有“人品投资”和“人品借贷”两大金融业务,形成金融闭环。

孙海涛觉得,51信用卡的发展,讲究的是“顺势”两字,不论是工具时期探索撮合信贷,随后与主流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产品,再到如今形成独立闭环,不断满足用户的用卡、信贷需求是不变的宗旨。

下一步他想探索出一条道路,通往少卡甚至无卡用户的世界。“我们平台目前近八成用户都是多卡用户,而少卡以及无卡用户本身则需求相对较弱。”孙海涛觉得,与其艰难地抓住弱需求,不如创造一个新需求来说服他们使用。

接下来,51信用卡将在大众消费,譬如支付领域推出一些产品,也打算把51信用卡打造为一张网络金融卡,额度更大、借贷更快、取现更快,还兼具理财功能,以此吸引无卡和少卡用户使用。

“以后包括常用的房贷车贷、三方借贷及水电煤等生活账单都将被覆盖。”孙海涛希望能够实现个人负债的全面管理,并与更多的金融机构合作,获得更全面的金融牌照。此外,也将启动一系列投资并购战略,发起成立产业基金,投资信用卡金融生态上下游,补充更多场景、数据及资产。或许不久后,51信用卡所释放的能量又将全然不同。

猜你喜欢

信用卡信贷银行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信用卡资深用户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信用卡诈骗
“存梦银行”破产记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银行激进求变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人卡分离”时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