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的试错
2016-12-12陈晓平
陈晓平
“我们本可能开游艇的,现在每年却不断往业务里贴钱。”谈及6年前启动的转型,北森云计算联合创始人、总经理纪伟国调侃,“当时是头脑有点晕。”
2002年,纪伟国与高中同学王朝晖联合成立北森,2010年前,主业是做人力资源测评工具,用户按需求付费,模式清晰简单,一度非常滋润,数千万营收,过千万净利润,但是,不满足一年数亿市场规模,为拓展发展空间,获得一笔风险投资后,北森开始进入人力资源软件。
未曾想,转型之路格外曲折,6年时间,由软件向SaaS服务、由免费向收费、由小微企业转向大中型客户,北森的业务方向数度调整,不断试错迭代,直到三年前,其业务模式才见雏形。如今,北森已成为HR 是中国人力资源SaaS服务规模领先的公司领域规模领先的本土最大的公司,不过,纪伟国承认,由于公司独特的SaaS业务模式和特殊的收入确认方法方影响,真正回报尚还需要再等数年。
曲折的转型
2010年启动转型后,纪伟国坦言,由于无知者无畏,起步进军软件时,北森同时进入人力资源的六大产品线:测评、招聘、绩效、继任、核心人力、调查。当时,公司研发负责人建议,多产品线推进,没有一个底层平台成本太高,于是,北森同时布局了PaaS平台,供其研发人员自用。
2011年中,北森推出了第一款招聘软件产品,当时奇虎360的免费模式盛行,北森效仿采用免费开放的策略,希望获取大笔注册用户,走流量变现的模式,无奈,用户根本不理解其软件的功能,他们甚至分不清北森产品与招聘网站的差别,此路不通。
2012年,北森开始调整业务,开发一款面向中小客户的远程培训解决方案,产品简洁且低价,但是,低价策略实践中无以为继,“销售部门的推进非常快,过度承诺,客户买软件是存在预期的,希望解决某个业务问题,结果应用的情况远不如预期,抱怨连连。”纪伟国解释说。
于是,管理团队的思路又不得不再进行180度的调整,转向高价值的大中型客户,提供复杂的多功能配置。但他们很快发现,各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均有其特色,标准化软件根本无法满足,“客户不断提交各种功能要求,无论做多少个consideration(功能),都解决不了所有客户的问题。”
举一个招聘Offer审批的场景为例,一家客户有主管、经理、总监三人参与审批,分别给出的月薪建议是10000、8000和7000元,总监具有决定权,由于公司最后入职薪酬是保密的,只有总监才有权看到前面两人的建议以及最终的薪酬结果。若是标准软件,这就必须在所有软件的审批流程上进行复杂配置,以满足一个公司的特殊需求,逻辑上不合理,而指望HR部门因为一个数十万元的招聘系统,去说服CEO放弃薪酬保密政策也毫不可能。
标准化开发和定制化需求的矛盾,迫使北森做出改变,不承想,解决的出路是早年内部用的PaaS平台,既然PaaS平台可以提供给工程师团队,为什么不能用于帮助客户进行定制开发?比如,同样是薪酬审批,基于PaaS平台,北森只要在其中插入一层代码,过滤掉薪酬的数据即可。
由于SaaS应用界面的背后,都由PaaS构成,这使得北森与纯粹SaaS服务商的竞争,不再限于具体功能点的角逐,而是能够快速、便捷地提供定制化服务。“利用PaaS平台开发一个定制软件,70%的工作由平台自动完成,北森的开发成本只有国内同行的30%,同时,开发速度是行业平均的5倍。”纪伟国说。
在纪伟国看来,任何企业都需经历自然的成长,北森的PaaS平台本质上是由业务驱动的,当客户不断提出新的定制需求时,也是一直在持续创新的过程,PaaS平台体系连带界面前端的设计能力和大数据基础,短期内无法复制,早年6条业务线并举的鲁莽行动,因缘际会,无意间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先发优势。
2015年,北森的营业收入达到1.4亿元,在同行中收入规模最大,同时,北森也是本土公司人力资源SaaS服务功能最全、模块最多的公司。
战略性亏损
SaaS服务的研发投入巨大,转型初期,公司人员迅速上升至500人左右,其中研发人员超过200人。2012年是北森最困难的一年,由于前期定位在小微客户,没有规模化的收入,北森的现金流迅速耗尽,公司一度难以支持,纪伟国回忆:“起初觉得自己挺安全的,突然现金告急,卖房子凑都不够,连一个月工资都发不了。”最低谷的时候,红杉、经纬的B轮投资以及2000万元的银行借贷,帮助北森支撑了下来。
当时,走下去的唯一信念就是测评业务,“只要测评业务存在,可以裁撤部分新业务,至少公司是死不了的。”纪伟国认为,转型期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业务至关重要。
中国SaaS服务的市场前景,充满巨大想象力。据介绍,以美国为例,仅仅人力资源领域的SaaS服务市场体量,预计在500亿美元左右,其中,领先的Workday公司市值约为15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
2014年,中国的SaaS服务市场一度成为风口,涌进来众多创业公司,他们蹚了当年北森走过的坎坷路,起初普遍定位中小客户、标准化产品、免费,2015年起,开始陆续回归到中大型客户。
2013年以来,规模化收入增幅正呈现加速度态势,而北森的报表上显示巨大的财务亏损,纪伟国解释,在SaaS业务模式下,相当部分收入会延期确认,也与北森的阶段性策略相关。
“未来能不能活得很好,其实取决于竞争的惨烈程度。”纪伟国说,北森在人力资源领域正处于非常有利的格局,其核心竞争对手瞄准的是国际软件公司,只有不断扩大研发投入和市场份额,才能遏制强有力本土对手的崛起,将领先优势保持到市场成熟期,“投资人也不希望我们过早追求盈利。”
现在,纪伟国最关心的是客户需求和内部的响应速度。
2012年,红杉投资时,曾经要求了解详细的客户情况,北森于是统计客户为什么获得或为什么流失等数据,结果红杉认为这种方法没用,一共才数百家客户,不妨去客户那听听一线的反馈,了解究竟哪些功能打动了他们,哪些功能最终弃之不用。
纪伟国认为,北森过往三年相对平顺,这种客户思维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时候,公司不是想法太少,而是想法太多了,有想法一定要到客户那边去验证,功能需求是否真的存在”。
为了提升反应速度,北森重构了组织架构,在PaaS平台下面构建小团队,团队下面再分设小组,由小组独立应对客户,中间不设评审或者领导,在一线直接面向客户,自己寻找突破、创新的办法。
这是纪伟国尤其感到欣慰的地方,“这种架构保证了反应速度没变,当团队越大,基层的单元建制没有改变,而且周围的竞争者更多了,每个都想在团队里面跑到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