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世界上的人在说些什么
2016-12-12谢燕青
本刊记者 谢燕青
关于茶,世界上的人在说些什么
本刊记者 谢燕青
当一个英国人因为出于对茶的热爱,通读中国历史,熟稔地和你说起云南景颇族的迁徙历史时,你不大不小总会觉得有些震惊。
作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茶产业。茶,一度成为中国的其中一个代名词。
彼时,中外商贾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通道,把丝绸、茶叶销往海内外。外国人开始知道中国茶,并开始了他们的喝茶生活。如今,茶,不仅仅作为商品在海内外流通,更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地球上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一步认识茶。不少外国人甚至不再满足于中国人对于茶叶的研究,转而自己投入“茶海”,解读茶叶。
那么关于茶,世界上的人在说些什么呢?在开封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我们碰到了不少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采访,我们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趣的是,我发现在这一次全球范围内的茶文化传播中,茶教育成为了其中的热点和重点。世界茶人通过教育和培训,持续激发和努力加深茶文化的传播热度和广度。茶文化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风潮,在各地“开枝散叶”。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地球村,有人认为茶是让我们接触和尊重其他文化的美好纽带。
在美国,据美国茶叶协会估计,美国茶叶的年销售额已经从1990年的20亿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110亿美元。2015年,美国茶产业依然处于持续增长中,虽然不是每个板块均衡发展,但是顾客对茶叶的兴趣持续增长,开启了美国饮茶之风的新纪元。现在美国的超市里面就能找到不同品牌、口味的茶叶。如今,茶文化在美国逐渐兴起,连锁茶馆在美国各地纷纷开张。但让奥斯丁·霍吉觉得困惑的是,为什么在美国买不到自己在中国“喝到的好喝的绿茶”。这一次,他从美国来到中国,试图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发挥中国茶业优势。他觉得中国茶业还可以发展得更好,重回巅峰时代。
不同国家一年的人均茶叶消费量(单位为磅,从浅紫到深紫分别代表0-7的数值)
茶产业和茶文化往前发展的其中一个要素,离不开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美国人的性格很坦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Wonderful Tea Life USA创始人刘霞在美国休斯顿开了茶文化网站,通过展示茶文化,很多原本不喜欢茶的人慢慢开始接受茶,并愿意深入了解茶了。
日本人工藤佳治在1996年,成立了“香乐中国茶沙龙”,介绍中国茶及其来源,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文化乐趣,通过体验及教育来传达其魅力。迄今为止,参加沙龙的人数已高达2万人。沙龙的学员需要付费参加课程,通过学习中国茶的知识,来了解中国茶,学习冲泡中国茶,进而品味中国茶。他认为,在未来的日本,中国茶,无论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作为一种文化意涵,将会更持久地融入日本人的生活。
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卫·里昂斯目前正在澳大利亚从事茶文化培训工作,他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注意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对茶产生兴趣。很多人纯粹出于兴趣爱好,报名参加茶叶培训课程,并积极参与到各类茶事活动中。他说,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茶文化仍然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对于许多饮茶国家而言,茶不过是一种不起眼的日常饮品,甚至就是一个茶包,他们并不明白其文化价值。大卫希望通过培训这一形式,把茶文化的概念推广出去。他提出,在全球饮茶的趋势下,他们这些与名优茶有着紧密联系的人,应该怎样普及茶知识、孕育茶文化,从流行茶中获益呢?
茶,是来自新加坡的李自强涉足的第十七种行业,并将成为其接下来为之努力的事业。他在新加坡从事茶艺培训工作,并开创了自己的流派。
在采访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茶艺培训教育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十分流行,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人们通过“受教育”这一形式,对茶文化产生认知,并进而爱上茶。在国内,有学者建议在开展各类培训和文化交流项目中渗透茶文化传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茶文化国际传播团队,注重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更易理解和接受中国茶文化的各国汉学家、本土汉语老师、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开展茶文化系列培训活动。
但在培训如火如荼的同时,来自马来西亚的许玉莲提出“纯茶道的觉醒”。茶艺茶道培训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怎么教。
我们采访的在六个不同国家生活、工作的茶人,他们各自从自己的专业和关注点出发,与我们分享了其对于茶的观点和看法。中国茶文化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同的国家“生根发芽”,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生发出新的内涵和活力。比如说,勉卫忠在《茶西传阿拉伯及对其文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茶与茶文化由海陆丝绸之路西传至阿拉伯地区,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中国茶文化的熏陶下吸收自身的风俗文化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阿拉伯茶文化,茶已成为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对阿拉伯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也是中阿交流的物质载体之一。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人投入到传播和推广茶文化的队列中。他们并不以金钱为目的,而是因一种纯粹的热爱在推动着他们宣传茶。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茶,并把学习茶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茶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土特产”,她开始成为全世界的文化产品和符号。但愿今后,我们有机会能够听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