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思路 构建和谐社区
2016-12-12
(中共崆峒区委党校,甘肃 平凉 744000)
“中国梦”一个充满深意的“字眼”,承载着13亿中国人前行的信心,而“中国梦”的实现必须靠13亿双手才能托起来。但就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怎样将这个“中国梦”编织好,实现好,应该说在未来中国社会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社区将成为我国编织这个梦想的最基层的社会结构单位。
崆峒区3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3个社区居委会,153个居民小组,有城市居民43288户,15.07万人。建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3个,社区党支部13个,党小组80个,有党员2055名。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任务,从完善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始终坚持抓好社区的各项建设工作,使社区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政府而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农村人口以及周边各县人口涌向崆峒区这个中心城区,有给社区建设带来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崆峒区各社区对自身的功能定位尚存在不一致的理解;部分社区单位、党员、居民身在社区却主体意识不强,对社区发展不作为,对发生在社区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的倾向非常强等等,基于此想,本文拟对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以“两学一做”教育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激发党员“内动力”,加快社区党建“一体化”
围绕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努力建设一个战斗力强的社区领导班子,以此推动来提高党员融入社区、奉献社区的觉悟,从而增强社区工作的凝聚力。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抓好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巩固基层政权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中的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需要和任务。
培养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群众对党的视觉是通过8700多万名党员的行动来评判的,这就需要以“两学一做”教育为载体,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对优秀党员事迹的展示,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同时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区的建设服好务,增强党在社区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设岗定责为抓手,注重社区服务“专业化”,架设干群“连心桥”
围绕“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十六字服务方针,努力探索为民服务新途径。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要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各类服务热线的优势,形成社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社区服务提供需求信息;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充分吸纳生活于本社区内的党员,组织成立家政服务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人、留守老人、困难群众;特别是要吸纳生活于本社区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组织成立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帮助,打造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圈。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促进青年人员的创业与就业,拓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还必须建立崭新的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功能。每个社区都或多或少的要面对一定的生活有问题的人群,养老、失业、医疗是社区的头等大事,作为基层的党的服务组织,就要以完善的服务体系来应对养老、失业、医疗这些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如可以建立社区的医疗保障设施;可以在吸纳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互助保障组织,实现互帮互助;对社区低保工作要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和“听证制度”,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不定期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义务服务,解决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创新发展机制,助推科学生活新方式,努力打造和谐型社区建设
尽量减少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工作事务,不要给社区居委会附加不合理的任务,要给社区居委会减负,让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切实增强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
利用下岗工人、失业人员的身份和优势,建立“社区服务一条街”,为广大居民户提供方便的餐饮、健身、医疗、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大力发展社区书画协会、文艺表演队等文体活动类民间组织;通过开办家政服务中心,法律咨询站、职业介绍服务站等专业服务类民间组织,方便社区居民生活。通过开展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试点工程。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引导社区群众克服陋习,倡导文明,崇尚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全力打造和谐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