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标记法评价并干预临床环境的清洁效果
2016-12-12马文霞MAWenxiaCHENKai乔美珍QIAOMeizhen金美娟JINMeijuanWUChen吴旭琴WUXuqinZHAOYao刘明星LIUMingxing
马文霞(MA Wen-xia),陈 凯(CHEN Kai),乔美珍(QIAO Mei-zhen),金美娟(JIN Mei-juan),吴 琛(WU Chen),吴旭琴(WU Xu-qin),赵 瑶(ZHAO Yao),刘明星(LIU Ming-xin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荧光标记法评价并干预临床环境的清洁效果
马文霞(MA Wen-xia),陈 凯(CHEN Kai),乔美珍(QIAO Mei-zhen),金美娟(JIN Mei-juan),吴 琛(WU Chen),吴旭琴(WU Xu-qin),赵 瑶(ZHAO Yao),刘明星(LIU Ming-xin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目的 了解荧光标记法在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某院20间病房,对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做荧光标记,清洁后4 h内进行荧光标记复核,未见荧光标记为清除,见到荧光标记或部分荧光标记均为未清除,计算荧光标记的清除率。持续干预半年:每月向保洁员反馈监测结果,并进行规范化培训,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第1个月)、干预后(第2个月)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为58.33%(84/144)、85.90%(134/156),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15.31%(30/196)、52.94%(108/204)];干预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持续干预半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个月的15.31%提高至第6个月的85.18%,ICU由第1个月的58.33%提高至第6个月的9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9、28.46,均P<0.001)。结论 荧光标记法简捷有效、成本低廉,临床上容易普遍开展,适用于环境清洁效果的快速评价,有助于环境清洁效果的持续改进。
荧光标记法; 清除率; 物体表面; 环境; 清洁; 干预; 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是医疗安全的基础[1],虽然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如手卫生、隔离防护措施等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不发生医院感染,但有效地进行环境表面清洁仍然是消除细菌,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步骤之一[2]。常规的环境微生物采样监测方法虽然准确,但费时费力,不易普遍开展。本研究旨在了解荧光标记法在医疗机构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持续干预后环境清洁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利康环境清洁消毒监测包,含卫生监测显色笔和紫外线手电筒。
1.2 方法
1.2.1 标记和复核方法 随机选取条件相近的3个普通病区及1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每个病区随机选取5间病房,计20个病房。用卫生监测显色笔在每间病房的门把手、床头柜、床栏、桌椅、呼叫器按钮、输液架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各标记1~2个荧光点,用紫外线手电筒确认荧光标记的位点。在保洁员清洁后4 h内进行荧光标记复核。未见荧光标记为清除,见到荧光标记和部分荧光标记均为未清除。清除率=清除点数/标记点数×100%。
1.2.2 干预方法 先对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状况进行基线调查,了解各病区原始的清洁状况,然后向保洁员反馈清洁基线调查结果并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再进行环境清洁荧光标记考核,以后每月对保洁员进行结果反馈和规范化培训,整个干预持续半年,干预期间采用荧光标记法对环境清洁的改善状况进行跟踪评价。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各组干预前后清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房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情况 干预前(第1个月)、干预后(第2个月)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高于普通病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956和43.575,均P<0.001)。干预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普通病房和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情况比较
2.2 持续干预效果评价 持续干预半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普通病房由第1个月的15.31%提高至第6个月的85.18%,ICU由第1个月的58.33%提高至第6个月的9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9、28.46,均P<0.001)。见图1。
图1 持续干预半年病房物体表面的清洁效果
3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不论是否采取干预措施,ICU的整体清洁效果均优于普通病房。采用荧光标记法对临床环境清洁效果进行跟踪评价,ICU和普通病房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不断提高,清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因为荧光标记法能够敏感地识别环境表面的清洁情况,评价效果直接[3],只需用显色笔在需要清洁的环境表面进行标记,环境经清洁处理后,再用紫外线手电筒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清除,通过计算清除率评估清洁效果。此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既可以反映被测环境的清洁效果,又可以反映被测人员操作的规范性,通过向相关人员反馈调查结果和规范化培训,持续跟踪干预,荧光标记的清除率大幅提高。由此可见,荧光标记法是一种简捷、客观的环境清洁评价方法,也是一种快速提高环境清洁依从性的管理工具。微生物培养法虽是医院环境检测的标准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清洁效果,但其需要48 h 才能得到检测结果[4],不能及时纠正清洁不合格操作人员的行为[5],并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不适用医院环境的实时快速监测[6]。而现流行的ATP生物荧光法虽然有简便灵敏、便于携带、现场操作便捷等优点[7],但其成本高、耗量大,只适用于重点部门的环境监测,不便于普遍开展。相较这两种方法,荧光标记法简捷有效,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既可以实现快速监测,又便于环境清洁效果的持续改进,适合在全院普遍开展,更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效果评价中推广应用。
虽然荧光标记法有诸多优势,但是应用于临床环境评价时,仍不可取代常规环境微生物检验。因为荧光标记法通过荧光标记是否被清除评价环境清洁效果,无法判断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效果,更无法直接检测出病原菌,对物体表面细菌的种类、数量均无法进行定性、定量的判断。医院环境中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的监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重要内容,也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故荧光标记法应用于临床环境清洁评估时仍有一定局限性。
[1] 苏静,张涛,赵红.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833-4835.
[2] 谷继荣.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3):231-235.
[3] 李阳,韩光曙.荧光标记法在环境物表清洁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6):41-42.
[4] 付丽萍,宁瑶. ATP生物荧光法评估ICU 环境清洁水平[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0):2277-2278.
[5] 柯雅娟,许晨耘,俞诗娃,等. ATP生物荧光法快速监测外科手消毒的应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57-1158.
[6] 赵红,苏静,刘晓勇,等.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监测口腔科诊室物体表面污染程度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956-958.
[7] 许晨耘,符林秋,柯雅娟,等. 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手工器械清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42-2443.
(本文编辑:张莹)
Fluorescence labeling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d intervening cleaning effectiveness of clinic environmen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2015-12-03
马文霞(1987-),女(汉族),江苏省宜兴市人,统计师,主要从事卫生统计学研究。
马文霞 E-mail:1679353753@qq.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1.018
R197.323.4
B
1671-9638(2016)11-08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