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的眼睛、自由的精神与自由的创作

2016-12-12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乐谱视线对象

王 昀

(北京建筑大学 ADA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



自由的眼睛、自由的精神与自由的创作

王 昀

(北京建筑大学 ADA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

本文重点探讨了创作与眼睛和观念及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中将“自由的眼睛”作为切入点,以自由的精神为思考和观察对象物的基本,探讨了其彼此间的连带关系. 文中以自由的眼睛分别地审视那些看似表面上与建筑不相关联的音乐、绘画、书法,甚至那些被丢掉的“垃圾”,发现这一切可以与建筑相关联的空间语言. 本文希冀对建筑创作思路的开启奉献一个有效的支撑点和进行创作的手段.

斗拱; 音乐; 书法; 绘画; 废物

1 由自由的眼睛和自由的精神与自由的创作的关系

记得10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叫做“选择的快乐”的文章,内容是关于由于眼睛的自由视线所引起的一种由自由选择到自由创作的问题.

眼睛作为人的个体与外界之间的一个相互沟通的重要器官,在连接着人的思想时,还可以让人们在行动的过程中保持并让思想付诸实践的同时保证实践的精准度.

眼睛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于视线的自由. 视线所经过之处,客观世界的物象便会呈现在视网膜当中,然而呈现在视网膜当中的“像”理论上理解均可以传输到大脑,但是大脑当中能否去识别这个像,或者说我们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能够看到这个“像”往往又是非常不确定的. 比如说:很多生活中遇到的视而不见的现象表明并不意味着那些客观存在的像没有作用到你的视网膜上,而是由于你的观念当中没有对客观事物所呈现的那个像有一种渴望去看到它的期待,这个像往往又是看不到的. 如果说视线所经过之处,作用到视网膜上的像被通常所认为的是看的动作或行为的话,那么看到的这个像却是在背后有观念和思想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去理解:如果要想让一个视线变得真正的自由,对应着的一定需要有一种自由的思想,否则尽管视线可能是自由的,是无时无刻都在游走的,但是能否看到或者讲自由的视线的过程中,会被过滤和删掉大量信息的结果,说明一种固定的观念在后面所起到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面对同样一朵花,画家眼中的花看到的是有形态本身所引发的美感;诗人能够由此抒发出情感;植物学家眼中可以对其品种进行科学的鉴别. 可见同一个对象物从不同的人的眼中呈现给大脑后所进行的判断会有不同. 也说明了眼睛的视线尽管是自由的,但所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 而反过来,由于观念的确立,也会对对象物本身所产生的其他的性格而视而不见,这恰恰如同画家在看花的时候往往不太会关注到花本身的科学的成分.

既然如此,作为建筑师,当我们所看到对象物时,往往会将自己的身体带入到那个对象物当中的观察特点,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建筑师的观念和眼睛之间的关系.

而这样的一种关系,往往也会有一种职业性的副作用,由于学科之间的分类不断的加深,壁垒也在加强,所以建筑师的观念往往又被锁限在建筑这个门类本身之中,而一种以建筑为主的固定的观念,往往又使得眼睛所看到的视线而变得不自由. 经常的会有当我们看到矿石、会认为矿石是属于地质学的范畴,当我们看到了乐谱会认为那是音乐家的事情,看到了垃圾会认为那是一些别人需要丢掉的东西,而由于观念上的这种固定的切分,使得建筑之外的东西,不被纳入建筑的范畴的这样的一种固定的观念,限制了人的眼睛的自由. 尽管视线是在自由地进行观察,但是所观察到的一切已经由于一种固定的观念,将所看到的物象进行了筛选,而纳入不到所能够看到的那个领域和范畴. 即便在建筑学里面,由于观念的故有化,而使得本来能够由于一个部

件转化到另一个部件的一种思考也被固化.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到目前为止,在所有建筑师的固有观念当中,都认为斗拱一定要在柱子的上面存在,而这样的一种固定的思维,从而使得中国建筑在和现代技术结合的同时,永远是要在柱子上面进行柱头的模仿或者装饰性的处理,其实一旦我们将自己的思想自由起来,一旦让原本在柱子上面的斗拱落地,并在尺度上进行重新收放,一个传统的曾经作为一种构建所存在的传统要素,就会成为拥有未来指向性的建筑[1]668[2]50-178(图1~图4).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表面上看来人的视线是自由的,眼睛是自由的,但是眼睛能够得到真正自由的前提需要一种思想与观念的自由. 所谓的思想和观念的自由,就是我们要打破专业的壁垒,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境界去重新的审视周围的事物,就会为建筑本身呈现出一个丰富的世界,同时也会带来一种真正的创作的自由.

用这样的一种自由的经过了自由的思想所洗礼后的自由的眼睛再去看周围的世界,其实一切都可以成为建筑. 依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用自由的眼睛再去看绘画、音乐、书法、自然、雕塑等一切,其实会发现殊途同归,他们都可以成为建筑.

2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客观对象物进行观察并由此产生的建筑空间的案例

2.1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音乐的审视

首先,我们试图以自由的眼睛来审视音乐中的乐谱,并试图将音乐与建筑之间产生某种关联.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个切入点,而将凝固着音乐的乐谱与建筑的空间相比对,从而获得了音乐与建筑之间相互转换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我们以意大利作曲家朱塞普·恩格勒特于1965年创作的《定音鼓咏叹调》乐谱,我们将乐谱本身直接进行空间转换,获得了具有建筑含义的乐谱空间[3](图5~图8).

又如我们以同样的视点从音乐家埃里克·萨蒂所做的《高尔夫》的乐谱上进行了直接的截取,并将其直接立起来空间所形成的建筑“萨蒂的家”是关于用自由的眼睛审视乐谱的一个实践案例(图9~图13).

2.2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书法的审视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在这样的一种载体书法中同样孕育着空间的含义,比如说中国书法当中强调间架结构,这四个字本身已经说明了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而这四个字是引用了建筑学的语言对书法进行说明,而这一点也说明了书法与建筑之间的关联.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将书法直接与建筑之间进行转换,获得建筑的空间含义. 图14是张旭的《肚疼帖》,我们将其进行空间性的片段选择,从中任意抽取其中的部分,不难发现它直接的可以形成建筑的空间性的结果,将这些空间片段进行随意的叠加,自动的生成了新的建筑空间和形态[4](图15~图20).

2.3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绘画的审视

绘画与建筑之间拥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绘画与建筑间均拥有点、线、面特征的共性本身,说明着二者之间密切的关联性. 如图21为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于1941年绘制的风格派绘画《纽约市Ⅰ》[5]. 我们从这一绘画中进行了建筑的空间解读,直接的将其转化为建筑的空间形态. 图22~图26是绘画与建筑空间关系解读过程. 图27~图29是由立体派绘画《爱国庆祝会(自由单词绘画)》转化形成的建筑空间关系[6].

2.4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垃圾的审视

自由的眼睛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甚至垃圾. 我所说的“垃圾”,并不局限于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垃圾的概念,而更是指那些被时代扔掉的拥有时代技术的垃圾并可从中寻找到富有时代视觉“结晶体”含义的要素. 图30是北京“未来城”的一个巨构的综合体的构想,那是一个未来城市. 图31作为科技大厦的设计方案,图32是新世纪传媒中心,方案源于一个废弃的电脑,将其形态直接转换成为一个建筑,同样可以为我们的设计寻找新的形态打开思路[7].

2.5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自然的审视

我们生活的自然同样的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建筑形态和对空间的理解. 特别是伴随着卫星地图的发展,获得大地图像的方式也变得轻而易举,而这种“鸟瞰自然”图像技术的发展最终也应该会促使着一种空间形态及观念在理解上的变化. 图33截取的是北纬23.45′36.63″,东经117.22′11.19″周边的地形. 从这里,我们对所看到的拥有空间意义的部分进行抽取,并对其进行空间图式层面的转化. (图34~图35). 同时如果将高低起伏的地形直接截取并将其形态直接地转换为可以进入的空间形态,设计便可以直接完成(图36~37),威海市环翠区群众活动中心设计方案便是根据这样的简单操作而设计完成的(图38). 我们从自然中随意捡到的一块心仪的石头其实将其放入城市的尺度上,就会发现他已经成为这个城市当中的地标性的建筑. 图39是由一块天然的石头所引发的一个城市中的演播剧院的设计.

2.6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雕塑的审视

雕塑对于建筑来讲是最为密切的领域,可是我们往往又会将其视为艺术专业的一个领域和范畴. 如果我们不是以古典雕塑为视点,而是以现代雕塑作为我们的基本认知的对象物,其实将雕塑可以直接的搬进城市[11-12](图40~图42).

2.7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矿石的审视

一个矿石或许在一般人的眼里,仅仅是一个结晶体,或者是它本身内部所具有的一些化学含量和成分的问题. 可是在建筑师的眼里它却随时可以直接地转换为建筑. 图43和图44分别是“紫水晶”与“石膏石晶体”所引发的未来城市的形态想象.

2.8 以自由的眼睛对于宇宙世界的审视

宇宙是一个极为广奥的世界,但在地球人的眼里,宇宙世界又经常以星象来加以概括和呈现. 而一旦将这样的星象图(图45)转化为建筑的基本语言,就会形成一种丰富的柱阵空间(图46~图47).

3 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以这样的一种视点、观念和方法去对待我们周边所看到的一切. 作为一种方法论,其实不难发现,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建筑. 本文限于篇幅,我们以上述8个案例来展示我们以自由的眼睛对不同对象物的转换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重点选取了如下要点:首先,当对一系列的对象物进行审视与观察时,实际上某种意义地已将所审视的对象物本身转换为了一种建筑场景. 而这些场景是人在想象中步入其中时所看到的一系列场景,从而也就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对象物转换为了建筑本身. 对这些对象物而言,它们只不过是提供了某种契机,这种契机作用在建筑师的身上,由于建筑师的知觉效应,其眼中能够看到的是一种建筑的意象. 比如说地质学上的矿石、音乐中的乐谱、绘画的点、线、面……,而所有这一切作用到建筑师的大脑后均获得了一个收束点,这个收束点就是建筑空间本身.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并不是那个对象物原本的面貌,而是由于知觉的作用,将对象物进行了一种同一性的转换. 眼睛的自由需要拥有知觉层面的铺垫,需要一种驰骋扫描的视野,更需要一种自由的精神. 这一过程其实在于一种打破领域之间的界限,同时互换了一种自由的精神,只有自由的精神所带来视线和眼睛自由,才会带来自由的创作.

[1] 李诫.营造法式(下)[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6

[2] 王昀. 建筑与斗拱[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

[3] 王昀. 音乐与建筑[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5: 10-117

[4] 王昀. 建筑与书法[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4: 18-128

[5] 人民美术出版社. 蒙德里安[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31-32

[6] 王昀. 绘画与建筑[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 34-156

[7] Carlo Carrà. Manifestazione interventista (Festa patriottica-dipinto parolibero)[EB/OL].http://www.guggenheim-venice.it/collections/artisti/dettagli/opere_dett.php?id_art=170&id_opera=391,2016-08-16

[8] 王昀. 建筑与废物[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6: 35-238

[9] Google. Google earth[EB/OL]. https://www.google.com/maps/@23.453663,-117.221119,9z,2016-08-16

[10] Google. Google earth[EB/OL].https://www.google.com/maps/@36.758463,-110.4935,9z,2016-08-16

[11] Thomas Crow. John Chamberlain: New Sculpture[M]. NY: Gagosian/Rizzoli, 2012: 15-88

[12] Andy Goldsworthy. Andy Goldsworthy: A Collaboration with Nature[M]. NY: Harry N. Abrams, 1990: 12-50

[13] Gamebase.七月份晚上八时星[EB/OL].http://www.gamebase.com.tw/gb_img/346670/86906162,2016-08-16

[责任编辑:牛志霖]

Free Eyes, Free Spirit and Free Creation

Wang Yun

(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reation and eyes, concepts as well as spiri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of creation and the others are explored through free eyes being set as the entry point, free spirit being put as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contemplating and observing objects. In this paper, the re-examination of music,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even discarded junks that are seemingly unrelated with architecture was conducted respectively via free eyes, so as to find their spatial languages in association with architectural design. Hopefully this can be a way to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and creative methods for architecture.

Tou-Kung; music; calligraphy; painting; junk

1004-6011(2016)03-0006-10

2016-09-08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14JDZHB004)

王 昀(1962—), 男, 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 现当代建筑设计及理论,工艺品味鉴赏等.

TU85

A

猜你喜欢

乐谱视线对象
山之高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那座山
乐谱:放飞梦想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基因密码乐谱
当代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