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核生化条件下武警交通部队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与实施

2016-12-10郑占军

中国应急救援 2016年6期
关键词:部队救援危害

郑占军

初探核生化条件下武警交通部队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与实施

郑占军

本文就武警交通部队在发生核生化灾害事故后的抢险救援行动组织实施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在核生化事故救援任务中的处置原则及提高救援能力的有效举措,对于部队参与救援核生化事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核生化交通部队抢险救援组织实施

2015年以来,我国核生化安全事故频发,从2015年 1月31日临沂焦化厂粗苯车间爆炸、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PX项目工厂爆炸、2015年6月12日南京化工厂二醇丁醚装置爆炸、2015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化工厂爆炸、2015年7月16日山东日照液态烃球罐爆炸、2015年8月5日江苏常州甲苯类储罐爆炸,到2015年8月12日天津新港危化品仓库爆炸和2015年10月21日山东平邑化工厂爆炸,可以说,核生化事故从未远离我们。核生化灾害事故一旦发生,部队将责无旁贷作为抢险救援主力军冲锋在前,救援在先,发挥尖刀和拳头作用。武警交通部队参与天津港“8· 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行动中,对这支抢险救援“国家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武警交通部队作为武警部队工程抢险专业救援力量,着眼“全域机动、抢险保通,多能一体、高效救援”目标,已成为国家级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特别是在道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养护、机动等方面的应急救援工作,已走在了前列。但在核生化条件下武警交通部队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与实施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重点研究。

1.核生化事故的特点和危害

1.1核泄漏事故的特点及危害

一般来说,在核设施内发生了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则称为核事故。其主要特点有泄漏和沾染时间长、防护困难、处置难度大等。泄露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体内形成放射病,严重时还会增加癌症、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

1.2生物事件的特点及危害

图1 整装待发的官兵

图2 现场教育动员

生物事件是指由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对人类或动物造成大规模疫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动物失能或死亡,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的事件,通常分为两大类:生物恐怖事件和公众卫生事件。其主要特点有生物的专一性、隐蔽性、突发性、危害面积大、易造成社会恐慌等。如2003年在我国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与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禽流感,都给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影响。

1.3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特点及危害

化学事故也称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中,由危险化学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故。其主要特点为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种类繁多、危害途径多、救援难度大等。相对上两种危害,危险化学品事故虽然单次危害小,但因其发生频率高、范围广,造成的社会危害更为严重。

2.武警交通部队在核生化事故救援中担负的主要任务及应把握的处置原则

2.1武警交通部队在核生化事故救援中担负的主要任务

2.1.1损毁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抢通

核生化事故发生后,很可能对道路、桥梁、隧道等一些基础设施造成损坏。修复损毁道路、桥梁、隧道是武警交通部队的主业,也是优势所在。要在第一时间内对事故中损毁的此类基础设施进行修复,保证交通顺畅,为下一步抢险救援清除道路障碍。

2.1.2损毁建筑物及各类大型钢构物的破拆、转运、清理

受领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后,武警交通部队要对影响救援行动的损毁建筑物及各类大型钢构物进行破拆,清理现场废墟,建筑垃圾等,并转运到指定位置,妥善处理,以防二次污染。

2.1.3危化物的控制、转运、清理及销毁

对危化物实施有效控制和清理是消除次生危害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在行动中,要在事故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的科学指导下,对危化物进行快速、安全、科学的控制、转运和清理工作,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2.1.4任务区的封控、洗消及疏散救助工作

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有效封控,设置明显标志,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防止少数破坏分子乘机扰乱社会秩序,维护好污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安全稳定。要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车辆、器材装备等进行及时洗消处理,防止污染进一步蔓延扩大。对事故区域内的遇险人员和可能危及到的人群进行疏散,尽快撤离事故区域;对受伤群众进行抢救治疗,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2.2武警交通部队在核生化事故救援中应把握的处置原则

2.2.1坚持救人为先

在救援行动中,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放在首位,按照“救人第一、方案科学、组织有序、安全作业”的原则,调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争分夺秒抓紧组织人员搜救。

2.2.2加强自我防护

救援行动中,由于危害途径多元,救援官兵要加强自我防护,确保自身安全。作业前,要加强对常见危化物的类别、性质、机理等方面的常识性学习,掌握其在各种条件下产生的物化效应,以便及早对现场产生的突发情况做出正确判断,防止因盲目处置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作业中,要正确佩戴好各类装具,指定好安全员和观察员,对次生灾害苗头能够提前预警,做好防范;作业后,要及时对防护装具进行更换,对机械车辆进行洗消,防止因洗消不彻底造成污染进一步扩大。

2.2.3秉承以快制危

危化物质有随风、水流向下风方向或下游地区扩散的特点,生物危害还有随动物流动传染的特点,如不及时消除,危害范围将会迅速扩大,受害人员就会越来越多。处置时要做到“信息传递快、分析判断快、定下决心快、指挥行动快”,达到“以快争取防护时间,以快减少危害扩散,以快减少人员伤亡”的救援目的。

2.2.4贯彻以技治害

由于危害物质种类多、性质各不相同,使得抢险救援工作带有很强的技术性,从搜集信息、判断情况、做出决策,到确定部署、调配力量、规定行动方式,直至展开救援行动,无不与应用技术密切相关。救援行动中指挥决策必须以技术保障为根本支撑,实施“科学救援、安全救援”,保证整个救援行动安全高效。

2.2.5加强沟通协调

核生化事故救援行动中,调用救援力量多、涉及单位广,要主动与其它单位加强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协同、高效处置。如 “8·12”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行动中,武警交通部队与防化、气象、环境、侦测等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同,对可能突发的险情及时预警,提高了处置效率。

2.2.6注意统分结合

核生化事故救援的组织指挥,应采取统分结合的办法,即在指挥部或联指的统一领导下,救援行动在计划方案上要统一、任务分工上要统一、宏观指导上要统一;而在目标救援指挥上要分散、专业指挥上要分散、单项任务指挥上要分散。最终,通过统分结合,提高行动指挥和救援效率。

3.武警交通部队遂行核生化救援任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升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举措

3.1武警交通部队遂行核生化救援任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事发情况突然,波及范围广阔,伤害途径繁多

核生化事故,无论是由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引发,其发生的确切地点、时间、影响的范围、程度等都是事前难以预测的。一旦发生此类事故,染毒气体便会迅速向下风方向扩散,污染事故源点和下风广大空间的空气、地面、水源等生产、生活设施。有毒有害物质将通过皮肤、呼吸器官、血液等途径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1.2应急处置困难,救援力量多元,相互协同复杂

由于危害物品种类多,每种有毒、有害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物化性质,对人体的伤害机理与伤害途径各有不同,必须进行特定的消毒处理和医疗救治,这就导致现场处置复杂、困难,需协调众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

3.1.3危害种类多元,侦检程序繁杂,指挥决策困难

此类事故危害种类多、伤害途径广、处置措施繁、技术要求高。如:危化物种类就达上千种,每种化学物的毒性、危害程度、防护措施、施救方法、洗消药剂选配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及要求,加之生物毒剂、病毒还具有人体感观难以察觉的特点,导致侦察、监测行动复杂、难度颇大,给组织指挥者对危害种类的情况判断、方法选择、任务分工等决策部署带来诸多困难。

3.1.4环境污染严重,洗消难度较大,持续时间长久

核生化事故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可对空气、水源、物体等造成污染,短则几时、长则数日、甚者数月乃至更久,因而要想对污染区域和物体进行有效消毒,工作量大、程序繁杂、技术性强。

3.2提升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举措

3.2.1加强核生化事故应急专业队伍培养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核生化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基础。应坚持“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为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3.2.2加大核生化装备器材购置资金投入

核生化事故应急处置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靠适用的器材装备也是提升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证。目前,武警交通部队缺少甚至没有专业的核生化救援设备,这在行动中影响了部队救援处置能力。

3.2.3完善现有后勤供给保障体系

遂行核生化条件下救援行动,要求在传统后勤保障的基础上,把核生化器材、装备纳入保障范围,作为保障重点。平时,要加强对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必须做到日检查、周保养,定期测试,使其保持良好的操控性能。

3.2.4创新行之有效的专业训练模式

核生化事故应急处置具有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处置难度大、危险性强等特点,对武警交通部队来说,此类训练是一个全新课题。平时训练中,必须摒除传统的思维定势,紧贴遂行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需求,优化训练模式和组训方法,提高官兵遂行核生化救援任务的技能和熟练度。

3.2.5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要全面完善,通盘考虑核生化事故发生的所有因素。要深入核生化单位内部,加强调查研究,对核生化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对发生概率、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影响范围进行准确评估。

3.2.6开展贴近实战的应急救援演练

演练中要充分考虑到核生化事故的发展趋势,科目设置要体现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力求让官兵熟悉处置操作规程、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救援体系和强化协同作战能力。

4.结束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掌握核生化事故的特点、危害及救援部队在承担任务中自身特长、短板,才能够在救援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效进行核生化事故救援。当然,在核生化条件下的抢险救援行动对武警交通部队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

作者单位:武警警种学院交通系

[1] 张金鹏.试论核生化灾害及救援力量动员问题,法制与社会,2014.4(上).

[2] 张家明.核生化事故应急处置对策探讨, 安全,2012.12.

[3] 张黎鸿.日本大地震灾害救援对后备力量应急能力建设的启示.人民武装动员,2011.7.

猜你喜欢

部队救援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紧急救援
俄部队军演
药+酒 危害大
儿在部队又立功
3D打印大救援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酗酒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