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基于大数据研究的分级阅读出版

2016-12-10笪许燕

出版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读本丛书读物

笪许燕

分级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在欧美进行了60多年,已被广泛证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范式。究竟什么样的分级阅读读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级阅读,或者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分级阅读读本呢?本文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研

究的分级阅读读本的研制、实践和营销推广的做法。

热词:分级阅读 大数据 国际阅读素养测评体系

所谓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读物。

分级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在欧美已经进行了60多年,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体系和分级标准,如蓝思分级法、A—Z分级法等,已被广泛证明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范式。

借用分级阅读概念,缺乏真正应用

分级阅读的概念被引入我国后,在出版界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很多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纷纷看到了分级阅读潜藏的巨大商机,各种“分级阅读”“阶梯阅读”“桥梁书”应运而生。在当当网上搜索“文学分级阅读”关键词,就能找到几十种形形色色的汉语分级读物。但是如果对这些出版物进行归类整理,就不难发现很多所谓的“分级阅读”其实并不严谨,与严格意义上的分级阅读有很大差距。

当下主流的汉语分级读物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借用分级的概念,将世界名著换个包装。其实只是根据文章长短大概归了类,或者是将过长的原著进行了改写或缩写,并没有具体的分级依据,这种分级做法是最简单随意的一种。二是将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用分级的概念重新包装。篇幅短的放到低年级,篇幅长、难度相对深一点的放到高年级。三是由名人编选的分级读物。编选者的学术水平决定了这类读物选编质量还是不错的,作为课外读物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作为分级读物来说,其分级方法依据个人的学术眼光和经验,比较片面,有些篇目的分级也不甚合理。

基于阅读教育,进行分级阅读研究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分级阅读读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级阅读,或者说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分级阅读读本呢?

就这个问题,我社市场部在全国近百所小学的图书校园行活动中,进行过问卷、研讨等不同形式的调研。通过对近百所学校上千名校教师和数万名小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从教师到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

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是: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应该如何衔接,阅读量与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成比例,阅读兴趣与教育功能如何结合等。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家长给买的书往往不是自己喜欢的,而自己喜欢的书家长不给买,书里的生字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书看完以后就扔到一边了,很少会深入思考或写读后感等。

这些共性的问题给我们的选题策划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分级阅读读本能帮助教师和孩子们,解决他们的困感。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王蕾副教授于2012年牵头组织成立教育部社科儿童分级阅读研究课题“基于阅读教育的小学阶段分级阅读研究”项目组,是国内高校较早开展儿童分级阅读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有儿童阅读教育研究者、儿童文学研究者、儿童文学创作者、小学语文教研员、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涉及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文化等多学科的整合探究。请这样的专家团队来进行分级阅读读本的研制是再合适不过了。

结合理论与实践,策划分级阅读读本

我社于2014年与王蕾副教授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参与分级阅读读本的研制与实践工作。

我们按照文学史的脉络,海选了各个时期世界各地代表作家的作品,按“由文本到儿童”的原则,将作品按字、词、句、文体、主题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难度进行分级,发给之前参与调研的学校,让学生阅读,并借鉴美国三大阅读素养测评体系PISA、PIRLS、NAEP的阅读框架,设计内容版块,编制测评习题,对学生进行阅读素养的测试与评价,进而根据实践数据对作品的分级标准进行调整和优化。

经过我社与课题组的合力打磨,科研成果图书《海绵儿童分级阅读书丛》推向市场。强大的科研与实践背景是丛书与市场同类书的最大区别,在研制实践优化的漫长过程中,丛书形成了以下编写特色。

1.根据选文的难度系数,将丛书分为12册。每册书的封面上有1A、1B、2A~6A、6B等标识,共12册,即12级,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小学阶段的孩子既可以按1~6年级的顺序选择阅读,也可以根据自身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不同需要自由选择,比如,4年级的孩子不一定就要选4A、4B,也可以选择5A、5B或3A、3B等。

2.文学体裁的安排以儿童的适读性为核心理论。低阶段的作品以童话、寓言、儿童诗为主,中阶段增加了散文、小说、科普美文,高阶段又增加了纪实文学,体裁更为丰富。除此以外,每个主题单元内文体也进行了合理搭配。比如,1A分册“上学了”主题单元中的三篇文章就分别是童话、故事和儿童诗。这样既尊重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让孩子感受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折射出的文学光芒。

3.每分册选文及主题的设计与编排,既体现文学本位、儿童本位、教育本位的主导思想,又体现分级理念。丛书选文按主题的形式进行整合,主题围绕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四大全人教育主题展开。低阶段着眼于自我认知、与同伴交往、亲情等主题,如1A分册中,考虑到孩子刚上小学,对新环境、新朋友、新生活充满好奇,安排有“上学了”“结识新伙伴”“上学要识字”“问不完的为什么”等小主题。中阶段拓展到大自然、童年回忆和生活中的科学等主题,如“童年的水墨画”“天蒙蒙亮的时候”“自然中的科学”“生活中的哲理”等,高阶段引入人物传记、生命主题、战争主题、环保主题,如“生命的色彩”“为爱种一片树林”“向生命鞠躬”“战争中的孩子”等。这些主题的选文贴近孩子的生活,长度、难度适中,以期能引进孩子的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4.对阅读教育目标的评测也体现分级。很多教师反映阅读量与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成比例,那是因为很多读本缺少科学的评测体系,对阅读效果没有很好的检验。丛书每个主题单元都设置了“阅读成长”板块,是按照国际阅读素养测评体系编制的游戏化的练习。

国际阅读素养测评体系中对儿童的阅读能力进行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形成解释、做出评价等方面的归纳,而这几方面的能力也是递进的,整体感知最容易,做出评价最难。丛书“阅读成长”板块中练习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如,低阶段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为主,体现在客观题的单选和多选中;中阶段则对形成解释提出了要求,通过主观的问答让读者联系自身经验,对文中的关键词、细节、人物行为、表达方法等做出合理的解释。高阶段则加大了做出评价能力的训练比重。例如,6A分册15单元的问题“《细马》中的邱二爷、邱二妈分别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要求读者就曹文轩作品《草房子》中的两个重要人物给出自己的评价,并结合小说细节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让孩子们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好的阅读习惯,边阅读,边自问,边思考,从而达到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的提升。

转换科研成果,营销分级阅读读本

《海绵儿童分级阅读书丛》的研制出版带给读者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是切切实实的科研成果,而非出版机构单方面“策划”出来的分级读物。这样的科研成果不应该只局限在课题参与学校使用,而应被推广到广大读者的面前,让更多孩子、家长和教师受益。

针对这套书,我社分别做出了针对教师、家长、孩子三套推广方案。通过教师培训、讲座的形式,让教师了解读本如何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如何延伸阅读;通过校园公益大课的形式走进孩子们中间,根据他们的阅读状态和水平,为他们支招,选择合适的读本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困惑;通过群分享、家长会、微课,让家长们知道如何为孩子选书。

立体化的营销方案果然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每个孩子都能从丛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分册,丛书出版第二个月就加印了,部分学校还将本书用作了学生课外延伸阅读教材或指定用书。

我们在分级阅读出版方面进行的探索性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的市场太大,地区差异也太大,一套分级阅读读本远不能满足全国的市场需求。希望更多对分级阅读感兴趣的专家、科研单位、出版机构、图书馆、学校共同加入汉语分级阅读的研究、出版、推广与实践,提高全国小读者的整体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读本丛书读物
雏燕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人梯书库”丛书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