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6-12-09陈思怡

小小说大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发廊武陵野猪

陈思怡

人们常常以为创作打工文学的平民作家都是不拘一格,性格怪癖的文艺范屌丝,经常特立独行,行为怪异,清贫潦倒。而今天我笔下的这位文学痴迷者却改变了人们这种认识。他是很有经济头脑的打工仔,有车有房,物质条件充裕。他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参加各种文学party,交往得有情有义,他抓住一切空闲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声名远扬。他就是被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评为2013年中国小小说十大新秀之一的夏一刀。

夏一刀本名夏新祥,高中毕业。十八岁开始成为泥瓦匠。后来开始转行做装修,现在为某装饰公司项目经理。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各种素材。夏一刀从初中时代开始迷恋文学,对文学知识的积累主要是碎片化的阅读。在雨天、中午、深夜街道的简陋条件下,在朋友打牌、逛街、喝酒的时刻,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如痴如狂地练习写作,并与各种文学创作者交流心得,快速提高。日积月累,他的学习经历和阅读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科班出身的一般大学生。他从发表一些小品文开始,逐渐向散文小说等领域进军,近年来,受武陵小小说文化思潮的影响,夏一刀开始创作小小说并一发不可收拾。现已发表小小说近百篇。

从夏一刀的人生阅历中,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出身农村来城里打工的作家,是怎样在简陋的学习环境中用生命创作的。他融入生活,拥抱文学,热爱生命,创作艺术,并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谱写出通俗流畅,深受广大读者追捧的华彩篇章。

2015年,夏一刀在《桃花源》发表的小小说《野猪横行的日子》被《小说选刊》转载,获得小小说界的一致好评。这篇作品写的是在文革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身为队长的父亲在饥饿的驱使下,为了让村民吃一口饭,带队偷窃公共粮食,并有意造成野猪横行的假象,以此来达到少交公粮,迷惑上级的目的。但最终事情被揭发,父亲因而遭受非人迫害。作品虽然写的是一个乡村小故事,但这个小故事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涵,触及当时的政治层面,有着很深的关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塑造了鲜明独特的父亲形象。

首先作品标题《野猪横行的日子》巧妙而又深意。野猪表面上是危害农作物的动物,实际上读者还可以作更深一层的解读,暗示当时社会恶人当道,就像野猪一样横行,标题意味深长。其次,父亲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作品一开始就写父亲经常教育自己的三个孩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父亲高大的形象深入孩子心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为了达到少交公粮的目的,却撒着弥天大谎,不仅欺骗县上来的领导,还领着一帮村民,在晚上大肆偷窃队里的粮食,并造成野猪糟蹋的假象来迷惑领导,这分明的表里不一,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上行动的是另一套。然而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再清楚不过了,父亲这些做法是时代所迫,是村里人的生存所迫。父亲冒着政治上,人格上的极大风险,只不过是想让村民少饿肚子。父亲不仅是一位诓骗者,而且是一位敢作敢为,敢担当的好队长。

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用了很多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动细节。如”爹出早工回来,拖起一个土坯碗到锅里盛粥,站在灶边,呼噜噜一阵响,一碗水一样的稀粥就到肚里了……“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父亲,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父亲只有默默地隐忍和付出,而父亲的这一切只有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又如作品中的我对野猪的好奇,在月夜里想对野猪弄个究竟,不想看到的却是父亲带领村民偷玉米。我感到非常吃惊,父亲在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写到这里,作者又很好地插入了一个细节“父亲赤着膊,挥舞着大手把掰下的包谷集中到一起,然后一遍一遍地数,之后一个一个地分给疤子们”父亲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偷包谷,原来他不是给自己,而是给村上填不饱肚子的村民。读到这里才真正理解父亲的用意。父亲是一个具有大爱的人,作品挖掘出在饥饿年代底层干部闪光的人性,让人们还留有一分余温。但我不懂,我举报了父亲,父亲遭到了非人的折磨。这里作者写道“跪下,县干部一声断喝。父亲跪下一条腿。一个干部飞起一脚将父亲的另一条腿踢弯下去”。父亲只是跪一条腿,头高高地昂着。父亲是队长,他不领罪村民就要遭殴打,为了保护村民,他只有挺身而出,他绝不向恶势力低头。作品很好地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同时,我们也看出了父亲大义凛然,一人做事一人当的豪迈。作品《野猪横行的日子》就这样真实地写出了父亲人性的善良,敢担当这些闪光点,这在一篇小小说里是难能可贵的。

还有他的另一篇小说《男人皮军》,讲的是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小包工头的五好男人,与发廊小姐的相爱,抛家弃子,最后落得鸡飞蛋打的故事。表面上看皮军喜新厌旧,为了发廊小姐,不惜抛弃妻子净身出户。实际上皮军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敢于承担敢于追求真正爱情的男人。两年后发廊小姐离开了他,他前妻也原谅了他,几次要求复婚,皮军完全可以回归家庭,但他拒绝了,皮军虽然孤独,什么也没有了,但他留下了自尊。

《老人与井》写双目失明的老人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给村民打井的故事。故事的内涵也很深刻。老人一定要在老井善卷井原来的位置打一口井,这是很有深意的。在武陵,善卷被称为德祖,(道德高尚的祖先)。而老人正是传承了德祖的遗风,临死之前也要善泽乡邻。黑牛也秉承了这一美德,最后不折不扣地找到了善卷老井的位置,完成了瞎伯的心愿。这是善的传承,也是善的延续,我们既看到了武陵人的厚道,也看到了武陵美好的遗风。

小说历来是以塑造人物形象取胜的,小小说同样具有这一特点,但要这小小的篇幅里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难度非常大。夏一刀不但做到了,而且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成功和有深度,我们可以看出他创作的功力,夏一刀的创作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看到更典型更丰满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他的笔下。

猜你喜欢

发廊武陵野猪
萌萌的小野猪
我不是一把秋扇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谋生之道
智慧的野猪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烫头
野猪受骗
武陵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