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投资机会
2016-12-09安信证券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吴立
文|安信证券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 吴立
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投资机会
文|安信证券农业行业首席分析师 吴立
农业行业与(移动)互联网加速融合是大势所趋,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
农业迎来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农业面临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双重困局,也同时经历土地、经营体制的深刻变革,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离”导致土地流转加速,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同时,农业行业与(移动)互联网加速融合是大势所趋,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
在当前大互联网时代下,从国内外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我们认为真正能解决中国农业两大困局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大方向: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农业互联网)。
生物农业
我们提出的生物农业主要是相对于化学农业而言的,化学农业在历史上对农产品增产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也有许多负面影响:如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地力下降等。随着生物科技与农业的加速融合,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更好地提高农产品种植、养殖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生物农业的主题之一就是种业,其重要性可称之为农业芯片。2013年汪洋副总理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百年发展史启示:生物育种是方向,并购整合是方式。
第一次并购浪潮阶段:农业机械化与化学农业为代表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给农化企业带来超额利润。20世纪60年代末,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利润率的降低,同期,玉米种粮比达到25∶1。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投资于制药和化工企业等的少数大公司,通过并购活动进入迅速扩张的种子产业。
第二次并购浪潮阶段:生物科技迅猛发展,并首先在医药和种业领域得到应用。 生物育种成为育种的重要手段。通过第一次并购,拉大了巨头和中小种企的差距。种子公司之间横向并购,一项技术或基因可以用于多种作物,避免重复研发的高额费用。种子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之间的纵向并购,生物科技公司需要以种质资源为载体来研发,研发成果则通过种业得以在市场上实现经济价值。
再看我国的化肥产业,单位面积化肥施用为437千克/公顷,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安全线是225千克/公顷。过多施用化肥,会造成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大气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等。因此,未来的趋势就是少量施用化肥,改为施用环保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
最后是动物疫苗。我国养殖效率与国外养殖效率差距仍较大,主要是由于养殖技术和防疫水平较低,而且很多种猪是由国外引进的。国内外动物疫苗的品质差距主要是在于研发工艺,因此,未来动物疫苗行业的变革方向,应从销售渠道、工艺、营销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
智慧农业
我国农业市场空间大,产业落后且信息不对称严重,用户规模大且分散,交易环节长成本高且可持续性强等现状,我国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亟待提高生产效率,这就给智慧农业提供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由于它正在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农业产业生产者提供信息服务和生产指导。同时,随着互联网设施成本的降低,农村互联网应用加速。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为手机上网奠定使用基础。手机应用服务的多样性和深入性,增强了手机网民的上网粘性。
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科技的智慧农业,通过农业大数据的计算和互联网的载体作用,将改变农业以经验指导作业的习惯和模式,塑造以数据为依据,科技为手段的新的农业作业、经营模式。
可以说,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据是金矿,云计算是从数据中提炼黄金的工具。会采集数据者就相当于拥有了金矿,而会使用数据(挖掘、分析)者则相当于炼金人,他们将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赢家。拥有数据,即为大数据时代的王者。数据以PB级的数量激增,对新增和存量的大数据资源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维护。
未来,互联网将对整个农业产业链进行改造。从农资销售、中介服务、土地流转到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整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上都已经出现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身影。国内涉农互联网企业主要有7种类型,分别为:农产品销售渠道变革型、产业链大数据型、专业合作社服务商、数据挖掘型、农业物联网、土地流转电商化、 农资电商型。
大数据将改变商业模式
在向产业互联网时代升级的潮流中,大数据作为一种以数据驱动生产向智慧型转变的新兴力量,将深刻改变产业的商业模式。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Google、Amazon等公司,在互联网端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也有通过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传统软件公司正向互联网公司转变。再者就是像金融机构、运营商、政府部门等,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但却没有能力自己有效地利用。
回看在农业大数据领域有所探索的企业,有的本身就以大数据为主营业务(比如东方国信),有的是以互联网+农业为基本模式,有的则来自传统农业领域。对于PE、VC界大佬们应多关注从事涉农互联网的创业家,如农业大数据类:阡陌科技(种植)、农信互联(养殖);农产品供应链类:91农业(生鲜)。
产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的集聚、开发和应用态势会更加明显。与互联网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农业企业,基本可以划分为几大类。有的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如12316平台、兴农网、惠农网等;有的只是生鲜电商,如沱沱公社、京东生鲜、一号店等;有的则是力图构建互联网生态圈的传统企业,如大北农、金正大、诺普信等。
比如唐人神集团,2016年受益养殖景气传导,内生外延双驱动,再次进入高成长发展期。公司积极调整产品及客户结构,加大前端料的销量占比,在行业景气中迎来新一轮发展期。公司从2015年加大商品猪养殖领域的布局,一方面通过合资企业、“公司+农户”等方式自建产能,另一方面通过收购龙华牧业加速产能储备。预计2016年生猪出栏约25万头,养殖业务的拓展将极大提高公司的盈利弹性。为实现生猪养殖与饲料生产、肉品加工、互联网共享、金融服务等四大平台为支持的唐人神互联网+生猪生态产业链平台发展战略,公司制定了全面推进种苗、饲料、肉品、养殖和并购投资五大业务板块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的打造,全面启动自我建设扩能与资产重组购并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发展思路,进入二次创业期。
据数据存储厂商希捷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随着大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数据经济时代。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Gartenr预测,2016年全球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2320亿美元。
很多传统农业企业都在试图转型,所探索的新模式多与大数据相关;也有很多业外企业跨界进入农业,宣称要在农业大数据领域大展拳脚,但也有很多企业仍然无法清晰地描述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当数据资产成为企业无形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时,怎么利用数据资产重构商业模式?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估值?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