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综合类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2016-12-09舒安琴徐川平王维朗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综合类载文影响力

曾 玲,舒安琴,徐川平*,王维朗

(1.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医学》编辑部, 重庆 401120; 2.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 400044)



医学综合类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关系研究

曾 玲1,舒安琴1,徐川平1*,王维朗2

(1.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医学》编辑部, 重庆 401120; 2.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 400044)

根据2010—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的数据,选取医学综合类期刊影响因子(IF)、即年指标和载文量,分析其IF和载文量变化趋势、IF与前两年的载文量之和、即年指标与当年载文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综合类期刊IF逐年上升,但上升趋势不明显;近两年载文量与IF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当年发表的论文数与即年指标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医学综合类期刊应根据其自身的综合特性,设置重点栏目或特色栏目,以突出优势,扩大影响范围;应合理控制载文量,寻求优秀稿件,刊登高质量的医学科普文章,提高医学综合类期刊的可读性。

医学综合类期刊;载文量;发文量;影响因子;即年指标

一、引言

载文量是否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认为,载文量大小与期刊IF不存在学术上的因果关系,载文量增加或者减少和期刊影响力指标的变化也不存在学术上的因果关系[1];也有的研究者认为,载文量较大的期刊其IF高于载文量较小的期刊[2],期刊的载文量与IF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3]。亦有研究发现,当IF小于1时,IF与载文量无关;当IF大于1时,42%的期刊其IF与载文量呈正相关,58%的期刊其IF与载文量无关[4]。目前,不少学者认为关键是要看期刊的稿源是否充足,如《Nature》的载文量很大,但影响因子依然很高。

以上研究都是以科技期刊中高影响力的期刊为研究对象,如被SCI收录的或者是IF较高的中国科技期刊。国内医学综合类期刊作为医学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刊登的稿件涵盖医学各个领域,其载文量与IF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载文量的增加是否会影响期刊的影响力?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医学综合类期刊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资料来源与样本选择

根据2010—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的数据,统计医学综合类期刊的核心IF(以下简称IF)、来源文献量(载文量)、即年指标。

以2013年收录的47种期刊作为统计源;2013年收录的期刊有4种在2012年未被收录,故2012年统计期刊为43种;2013年收录的期刊有12种在2011年未被收录,故2011年统计期刊为35种。

分析综合医学期刊3年IF、载文量变化趋势,统计当年载文量与即年指标、IF与前两年来源文献量之和是否存在相关性。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IF、来源文献量均为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变化趋势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载文量与当年的即年指标、IF与前两年载文量之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以相关系数r表示,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与分析

1.医学综合类期刊 3年IF和载文量变化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医学综合类期刊2011—2013年IF是逐年上升的,但是上升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4,P=0.286)。从表2可以看出,医学综合类期刊2011—2013年载文量逐年下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5,P=0.652)。

表1 2011—2013年IF分布

注:期刊数指2013年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的47种医学综合类期刊在统计当年被收录的数量。

表2 2011—2013年载文量分布

注:期刊数指2013年被统计源收录的47种期刊。

2.统计当年载文量与期刊即年指标、IF之间的相关性

(1)统计当年载文量与即年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即年指标指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反映期刊统计当年的影响力。2011—2013年医学综合类期刊载文量与统计当年的即年指标不相关,结果见表3。

表3 统计当年载文量与即年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统计当年IF与前2年载文量之和的相关性

IF指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反映期刊前两年的影响力。本文以2013年收录的47种医学综合类期刊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2013年47种期刊的IF和2009—2012年的载文量,根据IF的计算公式,将IF与前两年载文量之和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发现,2012年和2013年的IF与前两年载文量之和不存在相关性,2011年IF与2010年和2009年载文量之和呈负相关性(r=-0.370,P=0.026),结果见表4。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综合类期刊2011年的载文量越大,其IF越低,而2012年和2013年IF的大小与载文量无关。

表4 2011—2013年IF与前两年载文量的相关性分析

五、对医学综合类期刊办刊的建议

学术期刊诞生至今已有近350年的历史,这其中大量的综合性期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如《Nature》《Science》等,综合性没有影响其巨大的学术影响力。

医学综合类期刊与医科大学学报相比,后者刊登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较多,虽然杨勇等[5]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2013年的数据,认为医学综合类期刊的IF比医科大学学报类高。但是,学报有强大的高校科研团队支持,其市场压力较小,在优质稿源的获取上较医学综合类期刊容易,来稿量或许比后者少,但优质稿件占比大。而医学综合类期刊与专业期刊相比,其读者群较零散,没有固定集中的专业领域读者及作者。对于专业期刊来说,每个学科的容量有限,并且专业期刊可以吸引该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论文,而综合类期刊如果不能吸引高质量论文,其学术影响力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医学综合类期刊应根据其自身的综合特性,突出优势、扬长避短。

1.合理控制载文量,寻求优质稿件。黄明睿[6]认为,长期以来,由于过分重视期刊的IF,使得某些期刊的发展出现偏颇,尤其是有些期刊为了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IF而过度减少刊发的论文数量,这样反而会造成期刊的实际影响力下降。但一味增加载文量也并不能提高IF,因此,医学综合类期刊需要利用其自身的综合性,扩大其学科影响力范围,拓展来稿渠道和来稿量,在大量的来稿中寻求优质稿件,控制总载文量,增加优质稿件的载文量。要避免盲目减少载文量,应根据其自身学术水平定位和受众定位,开设针对优质稿件评审及发表的绿色通道,利用编委、专家资源主动约稿。要重视向热点、重点领域的稿源约组稿,使载文量的分布趋于合理,以保持、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在医学综合类期刊中不乏大量的地方性期刊,其受地域性观念、主办单位学术能力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在实现其学术追求和学术目标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局限[7]。如果期望所有期刊都办成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al》相当的水平,也不现实。当然,地方性的医学综合类期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能定位,即为本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所以刊登高质量的医学科普文章,提高医学综合类期刊的可读性,寻找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可行的发展道路。

2.医学综合类期刊应该注重或设置重点栏目或特色栏目,以突出优势。现代学科的发展规律是由综合向专业发展,再由专业向综合发展,它们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8]。医学综合类期刊不受专业学科的限制,可以较自由地设定栏目,同时兼顾研究问题的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这是专业期刊不具备的优势[9]。由此,医学综合类期刊可统计分析各刊每年刊登论文的学科分类,方法有多种,在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 中的“出版内容结构分析”可以查看2007—2013年各个学科发表的论文比例,以及该学科的“全国比重”(该刊该学科发文量与全国该学科发文量之比)、该学科发表的论文总被引频次等。据此,医学综合类期刊可以对载文集中度最高的学科进行分析,然后选择相对发文量较多,或者影响力较高的学科专业进行跟踪。有研究认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应根据自身优势,将发表的论文涉及的学科控制在3~5个范围内,以增加稿件的集中度。每个大学科内仅设1~2个重点学科分支,集中刊发该分支学科内的高质量论文,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0]。

[1]何荣利.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与载文量的相关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4):500-503.

[2]安梅.科技期刊的主要影响力指标的波动与期刊载文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5):711-714.

[3]严美娟.239种SCI收录神经科学杂志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的关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3-85.

[4]贾志云.载文量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5):858-861.

[5]杨勇,栾嘉,冷怀明.以学术影响力为中心的办刊策略——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5):532-536.

[6]黄明睿.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7):749-757.[7]曹振华,翁惠明.合理定位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打造个性品牌——提升地方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影响力专家谈[J].东岳论丛,2013(1):11-16.

[8]田峰,尹玉吉.论综合性学术期刊存在的合理性[J].编辑学报,2013(3):211-213.

[9]孟大虎.特色栏目建设与综合性社科期刊的竞争优势[J]. 大学出版,2008(1):64-67.

[10]赵更吉,陆泉芳.综合性学术期刊改革设想[J].科技与出版,2005,3:12-13.

(责任编辑 周 骥)

10.3969/j.issn.1008-6382.2016.05.011

2016-07-2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4YJAZH100);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传统报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2014ZDCB20);重庆市科委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一般)(cstc2015shmszx120044)。

曾玲(1986—),女,重庆市人,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医学》编辑部编辑,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加工、期刊评价指标分析、期刊质量管理研究;舒安琴,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检验医学传媒部编辑。

G237.5

A

1008-6382(2016)05-0077-04

*通信作者:徐川平

猜你喜欢

综合类载文影响力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