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施肥技术
2016-12-09马红伟翟今成
马红伟,孙 卿,翟今成,徐 海
桃树施肥技术
马红伟1,孙 卿1,翟今成1,徐 海2
(1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276001;2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1 桃树营养诊断
1.1 形态诊断叶片大而多,叶厚而浓绿,枝条粗壮,芽眼饱满,未结果树新梢长度50 cm以上,结果树新梢长30~40 cm,短枝具6~8片健叶,结果均匀,产量高。
1.2 桃树缺素症的诊断
1.2.1 桃树缺氮症状土壤缺氮会使全株叶片变浅绿色至黄色。起初成熟的叶或近乎成熟的叶从浓绿色变为黄绿色,黄的程度逐渐加深,叶柄和叶脉则变红。新梢生长受阻,叶面积减少,枝条和叶片相对变硬。
1.2.2 桃树缺钙症状桃树对缺钙很敏感,主要表现在幼根的根尖生长停滞,而皮层仍继续加厚,在近根尖处生出许多新根。严重缺钙时,幼根逐渐死亡,在死根附近又长出许多新根,形成粗短多分枝的根群。
1.2.3 桃树缺钾症状缺钾叶片向上卷,夏天中期以后叶变浅绿色,后来从底叶到顶叶逐渐严重。严重缺钾时,老叶主脉附近皱缩,叶缘或近叶缘处出现坏死,形成不规则边缘和穿孔。随着叶片症状的出现,新梢变细,花芽减少,果小并早落。
1.2.4 桃树缺磷症状初期全株叶片呈深绿色,常被误认为施氮过多,若此时温度较低,可见叶柄或叶背的叶脉呈红褐色或紫色,随后叶片正面呈红褐色。
1.2.5 桃树缺锰症状主脉和中脉邻近组织绿色,叶脉间和叶缘组织褪绿。叶片长大前一般不会出现褪绿。随着生长,老叶色泽变得更深。只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新梢生长才矮化,叶片才呈现坏死斑点和穿孔。1.2.6桃树缺铁症状缺铁症主要表现在新梢的幼嫩叶片上。开始叶肉先变黄,而叶脉两侧仍保持绿色,致使叶面呈绿色网纹状失绿。随病势发展,叶片失绿程度加重,出现整叶变为白色,叶缘枯焦,引起落叶。严重缺铁时,新梢顶端枯死。病树所结的果实仍为绿色。
1.2.7 桃树缺铜症状缺铜的特征是新梢顶枯。缺铜树皮粗糙和木栓化,但发生程度不同,这与品种有关。缺铜的果实有龟裂或流胶现象,可导致郁汁病。
1.2.8 桃树缺锌症状早春新梢顶端的叶较正常的小。新梢节间短,顶端叶片挤在一起呈簇状,形成一种病态,也称为小叶病。夏梢顶端的叶片乳黄色,甚至沿着叶脉也只有很少的绿色部位。在这些褪绿部位,有时出现红色或紫色污斑,后来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缺锌的树结的果小,果形不整。在大枝顶端的果显得果形小而扁。成熟的桃果多破裂。
1.3 叶分析诊断叶分析的结果是果树营养状况最直接的反应,因此诊断结果准确可靠。叶分析方法是分析植株叶片的元素含量,与事先经过试验研究拟定的临界含量或指标(即果树叶片各种元素含量标准值)相比较,用以确定某些元素的缺乏或失调,并参考土壤养分分析结果指导施肥。桃树叶片养分含量诊断指标见表1。
表1 桃新梢叶片营养诊断指标
1.4 土壤分析诊断从果园土壤里挖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经过适当处理和相应分析,测定出各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营养的盈亏程度,从而决定施肥量。
2 桃树施肥技术
2.1 秋施基肥果实采收后(9-10月),地温较高,有利于肥料腐烂分解。根系处于第2次生长高峰期,断根可再生新根,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吸收量,提高树体贮藏营养水平,充实花芽。在基肥施用中,最好以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每株施有机肥50~100 kg,丰产园667 m2每年施有机肥2 000~5 000 kg。有机肥用量较少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可根据树龄的大小和桃树的长势,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确定。基肥中,氮肥施用量约占年总施肥量的40%~60%,每株成年桃树的施肥量折合纯氮0.3~0.6 kg;一般磷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如果同时施入较多的有机肥,每株施五氧化二磷0.3~0.5 kg(相当于含磷量15%的过磷酸钙2~3.3 kg或含磷量40%的磷酸铵0.75~1.25 kg);一般基肥中的钾肥施用量折合氧化钾0.25~0.5 kg(相当于含氧化钾量50%的硫酸钾0.5~1 kg)。施肥时不要靠树体太近,要适当与土壤混合,以免烧根。土壤含水量较多、土壤质地较黏重、树龄较大、树势较弱的桃树,在施用有机肥较少的情况下,施肥量可取高量;反之,则应减少用量,并适量混入过磷酸钙、硫酸钾复合肥等无机肥,沟施以20~40 cm深较为适宜。施肥量为全年施入量的60%~80%(折合三要素含量计算)。春施应在土壤化冻后立即施入,萌芽前3周施完。春施基肥应充分腐熟。通常采用环状或放射状沟施。
2.2 追肥追肥即施用速效肥料来满足和补充桃树某个生育期所需要的养分。施肥方法有点施、撒施、沟施及叶面喷施。一般果园每年追肥2~3次,具体追肥次数、时间根据品种、产量和树势等确定。
2.2.1 萌芽前后(3月上中旬)土壤追肥桃根系春季开始活动期早,所以萌芽前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在土地解冻后、桃树发芽前1个月左右施入为宜。对树势弱、产量高的大树尤其要追肥,以补充上年树体贮藏营养的不足,为萌芽做好准备。萌芽后,为充实花芽、提高开花坐果能力,也要追肥,以补充树体贮藏营养。追施的肥料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2.2.2 开花前后土壤追肥开花消耗大量贮藏营养,为提高坐果率和促进幼果、新梢的生长发育以及根系生长,在开花前后追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辅以硼素。土壤肥力高时,可在花前施,花后不再施。
2.2.3 核开始硬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土壤追肥此时是由利用贮藏营养向利用当年同化营养的转换时期,种胚开始发育和迅速生长,果实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开始逐渐增加,新梢旺盛生长并为花芽分化做物质准备。此时的追肥应以钾肥为主,磷、氮配合。早熟品种氮、磷可以不施。中晚熟品种施氮量占全年的20%左右,树势旺可少施或不施,施磷量占全年的20%~30%,施钾量占全年的40%。
2.2.4 采前土壤追肥采前2~3周果实迅速膨大,增施钾肥或氮、钾结合可有效增产和提高品质。氮肥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刺激新梢生长,反而造成质量下降。采果肥一般占全年施肥量的15%~20%。
2.2.5 采后土壤追肥果实采收后施肥,以磷、钾为主,多在9-10月施入。主要补充因大量结果而引起的消耗,增强树体的同化作用,充实组织和花芽,提高树体营养和越冬能力。
2.2.6 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全年均可进行,可结合病虫害防治一同喷施。利用率高,喷后10~15 d即见效。土壤条件较差的桃园,采取此法追施含硼、锌、锰等元素的肥料更有利。某些元素如钙、铁等在土壤条件不良时易被固定,难以被根系吸收,在树体内又难以移动。因此,常出现缺素症状。采用叶面喷施法,对矫正缺素症效果很好。定植在砂姜黑土上的桃树容易出现缺铁症状,如连续喷施2~3遍0.3%硫酸亚铁,缺素症状即可消失。晚熟桃果实生长后期因缺钙而发生裂果,如果在果实发育期喷洒3~4次氨基酸钙或0.3%~0.4%氯化钙,裂果明显减少。距离果实采收期20 d内停止叶面追肥。叶面肥有0.3%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5%硫酸亚铁、0.3%硼砂、0.1%硫酸锌、氨基酸钙300~400倍液,0.2%~0.3%氯化钙。开花期喷0.2%~0.5%硼砂,生长期喷施0.1%~0.4%硫酸锌。缺铁时喷有机铁制剂。整个生长季可以喷3~4次0.3%~0.4%尿素和0.2%~0.4%磷酸二氢钾。
3 施肥方法
3.1 环状(轮状)施肥环状沟应开于树冠外缘投影下,沟深30~40 cm、宽30~40 cm,施肥量大时沟可挖宽、挖深些。施肥后及时覆土。此法适于幼树和初结果树,太密植的树不宜用。
3.2 放射沟(辐射状)施肥由树冠下向外开沟,里面一端起自树冠外缘投影下稍内,外面一端延伸到树冠外缘投影以外。沟的条数4~8条,宽与深由肥料多少而定。施肥后覆土。这种施肥方法伤根少,能促进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太密植的树也不宜用。第2年施肥时,沟的位置应错开。
3.3 全园施肥先把肥料全园铺撒开,用耧耙与土混合或翻入土中。生草条件下,把肥撒在草上即可。全园施肥后应配合灌溉。这种方法施肥面积大,利于根系吸收,适于成年树、密植树。
3.4 条沟施肥在果树行间顺行向开沟,可开多条,随开沟随施肥,及时覆土。国外许多果园用此法施肥,效率高,但要求果园地面平坦,便于机械或畜力作业。开条状沟施肥,应每年变换位置,以使肥力均衡。
S662.1
B
1006-9402(2016)01-0021-02
201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