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模式构建探讨
2016-12-08林颖
林颖
摘 要:人文素质是人才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的复兴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需,同时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故应重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其次探讨了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意义,之后,剖析中职语文教材人文素材,最后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举措。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应包括两个基本内涵,其一是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应坚持文理渗透和情景交融的原则;其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基础理论教育进而培养中职生的创造能力。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其人文精神,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涵盖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
一、中职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结合笔者中等职业教学经验,对现阶段的中职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
(一)人文知识欠缺
相比同类学校,中等职业学生的生源相对较差,且在大众的意识中,职业学校的目标就是学一门技术,这就使较多的中职学校并不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进而影响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获取。当前,较多的学生在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以及文学名著等方面有所欠缺,与设定的标准不相符,相反,他们的兴趣点在等级证书的获取,等级证书的获取表明他们已具备该能力。
(二)薄弱的专业知识
中职学校在教学理念中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一般来说,专业技术教育是学生系统教育中的一项内容,通过该教育,学生能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若一味地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可将学生培养成纯粹的“技术人”。人文素质教育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但能够影响专业人才的形象,使其有内涵和修养,成为丰富的专门技术人才。
(三)人文精神欠缺
由于中职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在知识和阅历等方面有所欠缺,在心理上面临“自我中心”等问题,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由于不够成熟,他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只重视表面忽略了问题的根本。同时,由于承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悲观,较为严重的是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中职生的培养,将其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职业精神的技术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先教会学生做人,还能教会其做人和做事相统一。
(二)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从情感和意志等角度,将中职生培育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促使他们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文素质教育能够补充职业教育中人精神层面的知识,指引着学生结合自己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职业,学生在择业中能够较好地处理兴趣和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三)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两方面上都有所成长,进而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所带来的缺失和遗憾进行平衡和消解。中职语文教育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使他们的心态健康发展,使他们培养成一种健康和向上的生活方式,若他们面临所谓的生存境遇时,能够避免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疑惑。
三、中职语文教材人文素材分析
中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名家之作,这些作品能够较好地去反映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就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素材。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找出语文教材中所涵盖的人文信息。好的文章,一定涵盖着大量的人文信息。在寻找人文信息的过程中,不应强行加上思想教育的标签,而是将人文理念成为当代学生建设精神家园的基础。借助于现在的教材,在挖掘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应指引着学生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自身方面的理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冲突。中职生正处在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阶段,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应借助于语文的特点和优势,审时度势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四、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举措
(一)通过阅读,获取人文精神的熏陶
通常,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烈。老师所开的书目中不要有仅仅是文学作品,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将书的范围适当放宽,例如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史哲知识。书的知识面越宽,越能够满足较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促使他们获得全面的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借助于写作等方式化,促进人文精神有所提升
写作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能够反映学生真实地水平和能力。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积累情况、事物看法以及人的情感态度的反映。通过写作,知识储备量、认识水平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弱都会得到体现。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生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我国开始注重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因此,应较好地利用语文教学这种教育资源,通过转换上课过程中的内容、方法或者途径,对其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