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道别
2016-12-08
?【美国】威廉·C·博伊尔斯
邓明生/译
我那年才十岁,却陡然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因为我即将远离熟悉的家乡。尽管我还年幼,但这短暂的时光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家族中度过的,这里凝聚着四代人的欢乐与苦楚。
最后的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我的避难所——那个带顶棚的游廊,独自悄悄地坐着,身子不断地抽动,伤心的泪水如泉水一般直往外流。突然间,我感到一只大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爷爷,“不好受吧?比利。”他问道,随后坐在我旁边的石级上。
“爷爷,”我擦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这可让我怎么向您和我的小伙伴们道别呀?”
他盯着远处的苹果树,静静地望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再见这个字眼太令人伤感了,好像是永别一般,而且还过于冷漠。看起来似乎我们有许许多多道别的方式,但都离不开‘悲伤这两个字。”
爷爷已是老泪纵横了(在这以前,我还未见他流过泪呢),声音也随之哽咽了。
“在可怕的战争终于爆发时,我儿子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孩子一道远离家乡去前线。我和他一道步行,到了火车站……十个月过去了,我收到了一封电报,原来比利已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牺牲了。我所能记起的一切就是他一生中与我最后说的话就是‘再见。”
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再见。千万不要被世上的悲哀与孤独缠绕。相反,我倒希望你能记住第一次对朋友问候时的那种幸福愉快之情。把这个不同寻常的问好牢牢铭刻在心中,就如同太阳常在一起,暖烘烘的。当你和朋友们分离时,想远一些,特别是记住第一次问好。”
一年半过去了,爷爷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几个星期后从医院回来,他又选择了靠窗那张床,以便能看到他所珍爱的玫瑰树。
一天,家里人都被召集到一块来了,我又回到了这幢旧房子里。按常规长孙也有与祖父告别的机会。
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我轻松地握着他的手,正如当初他拉着我的手一样。
“您好,爷爷。”我轻轻地向他问候,他的眼睛缓缓地睁开了。
“你好,我的朋友。”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我赶紧离开了。
我静静地伫立在玫瑰树旁边,这时,我叔叔走过来告诉我爷爷过世了。我不由得又想起爷爷的话和形成我们友谊的那种特殊感情。突然间,我真正领悟出他说永不道别和不必悲哀的真正含义。
【评点】
这篇文章总共写了三次真正的离别:爷爷送他的长子上战场;“我”十岁时离开故乡;爷爷故去离开我们。在三次离别的叙述中,文章不但说明永不道别的道理,而且抒情部分感人至深。以精彩的故事情节为载体进行抒情,娓娓道来关于“离别”的见解,这种手法非常值得借鉴。
【片段一】
妈妈风尘仆仆地赶了150里路来医院,却只能陪我几个小时。短暂的幸福过后,宁静的病房里,她留下的只是半杯温热的水,床上坐过的皱褶,还有满满一抽屉的水果。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母亲单薄的身影和疲惫不堪的眼睛始终没有消失,可又看不见、摸不到。
【评点】
片段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母亲走后留“我”独自在病房的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片段二】
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绝世友情因有了离别,才会被千古铭记;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情丝因有了离别,才分外动人;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思因有了离别,才是那么的动情。正因为有了离别,无数句唯美的诗词才会被时间恒久地刻印。
【评点】
离别往往是伤感的,但是这个片段逆向思考,挖掘离别背后的文学价值,很有思想深度。在语言表达上,三个短句铺排为排比句,更是气势宏伟,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