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商标纠纷看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2016-12-08罗艳娥
罗艳娥
摘要:“微信”是腾讯公司设计并运营的一项社交软件,其商业成功令人望其项背。但是,价值几百亿的“微信”商标并不一定是属于腾讯公司的。是先推出产品还是先进行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对于创业公司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策略
提起微信,没有人不佩服张小龙的,大概也没有人怀疑微信是属于腾讯公司的。但是,微信商标所有权属问题还真是腾讯公司无法言说之痛点。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测试版发布,三天后,2011年1月24日,腾讯正式向商标局提交了“微信”图文商标注册申请。可是,在此之前2个月,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12日向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三件“微信”文字商标注册申请,分别涉及商标分类中的9类、38类和42类(这几类都是与计算机、通讯、软件等行业相关的,其中第38类更是互联网企业必争之类)。自此,腾讯公司和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开始了微信商标权属的旷日持久的争夺战,截至目前,官司还没有最后结案,价值高达几百亿的微信商标所有权是否属于腾讯公司,难说。
同样的例子,号称拥有1.5亿用户的“滴滴打车”在产品上线3个月才想起来申请商标注册,结果是截至目前已有两家公司因“嘀嘀”商标起诉滴滴打车侵权,其中,有一家索赔金额更是高达8000万元。
令腾讯公司雪上加霜的是,创博亚太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起诉腾讯微信产品涉嫌侵犯其项名为“提供与位置信息相关联的在线黄页电话簿的系统和方法”(专利号:ZL200910084756.8)的专利,该专利主要是提供与位置信息相关联的在线黄页电话簿的系统和方法,具体包括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向移动电话用户提供与用户的移动电话终端所在物理位置相关联的在线黄页电话簿服务,用户通过与位置信息相关联的在线黄页电话簿就能够在其移动电话终端上显示其所在位置附近的、其要求类别的所有电子名片供其浏览与选择,用户通过其移动电话终端选择出电子名片,选择通信方式并确认后,移动电话终端以所述通信方式与选择出的对象建立通信联系等。微信软件特别是其包括的“附近的人”、“微信公众账号”功能,已经完整地覆盖了该项专利的全部技术特征。
腾讯公司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短板,亟待引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创客们的重视。
对于大众创业来说,不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加入创业团队,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做好包括商标在内的各类品牌和创意保护。微信和滴滴打车都是采用“先有产品,再做保护”的常规策略,这种策略并没有错,但是,碰到特殊情况就麻烦大了。当年的IPAD商标纠纷也是如此,一个10万英镑的商标转让合同,最后变成了16亿美金的商标侵权纠纷,个中滋味,当事人自知。因为我国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都是采用的“申请在先”原则。
再来说个专利的例子。
VCD和U盘,大家都熟知的产品。当年的万燕VCD和今天的朗科U盘,两个公司的创始人背景、创业灵感的来源,以及创业经历都十分相似,但两个都是“开拓了国内空白领域”的公司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姜万勐的兴趣,他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并且迅速将产品面向市场销售。随后,国内VCD生产商群雄四起,爱多、先科、步步高等厂商后来者居上,万燕眼睁睁看着自己开拓的领域被群雄分割蚕食而无力自保,技术的保守固封等来DVD的最后一击,万燕黯然退场,销声匿迹。
1999年,邓国顺在新加坡参加技术博览会,获得灵感,要摒弃传统的软盘软驱,以更加小巧、稳定、容量大的移动存储器取而代之。回国后, 以15万元的资产注册成立了深圳朗科科技有限公司,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移动存储器——闪存盘(取名“优盘”,“优盘”现为朗科公司商标),并向中国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申请了相关专利。2002年,朗科创下了2.5亿元的销售奇迹。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同类产品,仅国内市场的同类竞争品牌就多达200余个,加之国外巨头SanDisk、金士顿、PNY、索尼等几乎所有做过计算机存储业务的企业都加入了闪存市场的争夺战中。朗科前景一度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朗科针对华旗发动侵犯专利权的诉讼,并在此后对美国多家公司发动侵犯专利权诉讼,在朗科一系列的诉讼进攻下华旗败诉,SanDisk、金士顿、PNY、索尼等国际巨头都展开了和朗科的合作,而台湾宏基则退出了移动储存领域。此后几年,朗科申请并获得多项移动存储方面的基础专利,巩固了朗科公司在全球闪存应用领域“开山鼻祖”的地位,并成为中国第一个靠收取专利费获利的公司。
朗科与万燕,一个是优盘之父(1999年),一个是世界第一台VCD的制造者(1992年),前者已经在创业板风光上市,后者在制造了世界第一台VCD之后不久就被后来者排挤到了无路可走、被人遗忘的边缘;前者开拓了中国企业向国际巨头收取专利费的先河,后者在黯然退场之后被尊崇为“革命先烈”,引起一个叫“万燕悖论”的理论讨论。他们的故事都无法绕开一个东西:专利。当然,一个企业的成功和失败都是多因素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专利策略的失败是万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先申请专利,还是先让产品占领市场?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在万众创新的今天,不应该是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生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吴敏.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6(05):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