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冬锻炼那些事

2016-12-08扩展阅读

家庭医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冷空气热身运动量

生命在于运动,然而冬季寒冷,锻炼时稍不注意就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有数据显示,冬季运动伤害比其他季节要高出三成。本期我们特别总结了一些冬季锻炼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冬锻炼8项注意

1.室外锻炼要视天气而定。以下几种情况就不要到室外锻炼了:第一,温度低于零下10℃,气温过低不仅会使运动质量大大降低,还容易受伤;第二,大风天,这种环境下锻炼容易引起身体受凉感冒和皮肤干裂;第三,雾霾天,雾霾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会诱发鼻炎、哮喘等。

2.热身时间要长。一般情况下,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在5分钟左右,但冬天应多花一倍的时间做热身,最好达到10~15分钟。热身时最好先做动态拉伸,然后做一定强度的快走或慢跑等,直到微微出汗、毛孔张开为止。

3.衣服不能过紧或过厚,不要戴口罩。冬季锻炼穿着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开始可以多穿一些,热身到身体发热并开始出汗时,再脱去多余的衣服。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冬季跑步不要戴口罩,因为多数口罩不够透气,跑步时空气循环聚集在口罩内,不但新鲜氧气不足,反而会吸入过多废弃的二氧化碳,使人头晕、气短。如果怕冷空气,可以用三角巾挡风保暖。

4.最好不用嘴呼吸。天冷时锻炼应该主要用鼻子呼吸,不要张大嘴巴。因为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加温和湿润的作用,可以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咽喉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喉痛和咳嗽等。如运动量大,只用鼻吸不能满足供氧时,那就得借助于口来帮助呼吸。一般情况下,口张开,上齿轻触下唇,舌微舔上颚,让冷空气经牙缝进入,经舌头阻挡吸进,就不会严重刺激呼吸道。

5.运动量不宜过大。冬季锻炼对人体的热能消耗大,容易疲劳。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人自感疲劳为第一原则,过于疲劳,人的抵抗力下降,不仅不能运动强身,反而会让病原菌乘虚而入。运动量究竟应该是多少,可以根据自我感觉判断,经过锻炼后,全身舒畅、精神愉快、体力充沛、睡眠良好,说明运动量掌握得比较适当;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劳,甚至在休息一夜后仍有疲劳感,就说明运动量过大。

6.锻炼完继续活动10分钟。结束锻炼后不要急于休息,可以原地蹦跳踢腿。这时注意全身要放松,两臂自然抖动,两腿交替前后左右自然摆动,然后抬膝俯身,两手握拳或成刀形,捶打大腿和小腿肚,使肌肉充分放松。放松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这样能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和热身同样重要。

7.回到室内后换上干爽衣物。冬天身体热量散失较快,放松完后尽快回到室内,擦干汗水,换上干爽衣物,并穿上外套保暖,以防体温快速下降。

8.运动后多喝水。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冬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鼻子出血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流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

雾霾天,最好在室内做运动

近段时间,灰蒙蒙的雾霾天取代了蓝天白云。这样的天气,到户外运动要注意什么?首先,应关注空气污染程度。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才适合所有人进行户外运动;当有轻度污染时,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适当减少户外运动,或者在运动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重度污染时,应减免户外活动。

其次,要考虑自己的健康情况,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有老慢支、肺气肿、哮喘等肺部疾病,建议在雾霾明显的时候不要运动。因为雾霾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刺激呼吸系统的大小气道,诱发感染或免疫反应,引起气管炎、肺炎等;有哮喘的患者,空气污染还会导致哮喘恶化;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空气污染会增加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有肺癌和心肺慢性疾病的患者,空气污染则会增加死亡的风险。

此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都会出现严重雾霾,故户外运动还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以减少污染空气带来的伤害。

另外,由于城市汽车尾气,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空气质量也较差。与许多人所设想的“傍晚的空气清新”看法相反,傍晚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上午的空气质量相对清晨和傍晚来说,反而是相对更安全的。所以,推荐上午10点左右进行户外运动,不推荐晨练或者夜间锻炼。

很多跑者选择在马路边慢跑来锻炼,其实并不健康。因为现在的城市道路汽车往来,尘土飞扬,再加上汽车尾气的排放,在马路边运动会吸入更多的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在剧烈运动时,呼吸节奏加快、加深,吸入体内的有害气体会比平常多好几倍,所以最好选择在公园或者操场锻炼。

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比较常见的就是戴口罩。不过,并不是所有口罩都具有防雾霾效果,比如,一次性的医用口罩就不具有防护效果;防护能力强的透气性较差,不适合运动时佩戴。对于雾霾天的户外运动者可以选择运动防护口罩。

雾霾天气,室内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游泳、跳绳、室内健身操、有氧舞蹈、瑜伽等。不过应该注意,严重雾霾时,空气不流通的室内污染并不会比室外低多少,应选择空气洁净的室内进行锻炼。如果在健身房运动的人多,空气污染程度可能也不低。

◎扩展阅读

运动后做10分钟冷身运动

运动后身体真正平静下来,通常需要1小时左右,最好通过舒缓的冷身运动,逐渐调整身体状态。而且,系统充分的冷身运动还可以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最常见的冷身运动,包括剧烈运动后的慢跑、跑跳运动后的快走、力量练习后的舒展体操等,这些运动可以维持肌肉的积极性,促进血液的回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冷身运动中,需要逐渐减慢动作,至身体恢复平静(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即可。虽然动作简单,但是对身体的养护是很必要的。此外,冷身运动只是为机体提供一个平缓过渡期,弱化机体的不良反应。一般需要5~10分钟,使身体平缓度过不良反应“危险期”。

此外,在运动结束1小时内,尽量不要吃饭、睡觉、洗澡等,避免全身血液集中在某个部位,而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出现不良反应。

运动过程中消耗能量较多,为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可随身携带补充能量的饮料或饼干、巧克力等。

猜你喜欢

冷空气热身运动量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关于冷空气的八个真相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冷空气从何而来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冷空气的故事
when与while档案馆
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