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12-08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普通高校身体素质

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余丁友

(绍兴文理学院 元培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采用文献资料和经验总结等方法,构建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递进式教学体系。研究表明:1.培养兴趣、掌握技术、提高素质和养成锻炼四个不同层面,并将它们汇聚成一个整体将是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继而在其指导下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2.依据思想和目标构建出一个人数由多到少,要求由简到难的递进式课程教学体系,即第一层次公共必修环节,为田径综合课、体育选项课、体育保健课和素质提高课。第二层次专项选修环节,为体育选修课。第三层次探索发展环节,为考证培训和考研辅导课;3.为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学习环境,提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办法。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指导思想;递进式;教学体系;构建

众所周知,在一些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大学体育”是一门选修课程,学生需缴纳一定费用方可参加,学校也不配备专职专任体育教师(均属社会聘请),但其报名学习的场面却十分火爆。笔者曾用“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你认为身体素质哪个阶段最好”这一问题,问过众多同学,答案是一致的,即初中阶段尤为初三时期。这是因为此时的体育考试成绩将记入中考总分,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自然得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第一,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等方面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开始对上述方面有意识培养将会终身受益。反之在大学阶段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可能会收到暂时性效果,但牢固程度可能较前者差;第二,俗话说得好,“若要想健康,管住你的嘴,甩开两条腿”,说明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科学锻炼才会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否则均有可能是徒劳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这就意味着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是关键[1]。由此可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公共体育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从建国迄今,已历经若干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们期待的结果还存有一定距离,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急剧下降”,这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智育目标的过度追求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力,导致锻炼缺少[2];也有人认为是中学与大学间的体育教学严重脱节而致[3];还有人认为高校招生数量的扩大,导致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致使上课难度增大等[4]。

基于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公共体育教学的责任是难辞其咎,其改革力度不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将依据相关文件精神,顺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要求,提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对体育的兴趣,增进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供一些有帮助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讨论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而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之间的竞争。其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建设,关乎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

普通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较全面的培养过程,不仅肩负着对学生知识储备与道德修养的培养与养成,而且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其加强身体健康方面的教育[3],使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含义与作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02纲要)。02纲要将“健康第一”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这指导思想指引下,历经近15年的改革发展,尽管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与期待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校学生的体质状况出现持续下降且得不到有效制止和根本解决这是事实。当然出现这一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共体育教学的不合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环节,从而引发我们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深刻反思和讨论。

在一个特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无疑是2002年我们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起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需求的变化,仍以“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作为现如今公共体育的指导思想可能不完全适合。具体表现在:首先指导思想不够具体。表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均把“健康第一”置于首位显然是不太合适,特别是对大学生而言,在这特定年龄阶段其健康状况绝大多数是正常的,这样就有可能使指导思想变得更加弱化;其次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脱节严重。欠学生体育债务过多,致使很多方面得重新做起;第三过于空泛。导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十分迷茫,出现应付教学、减少体育风险等行为严重,进而影响到课程设置简单、教学内容随便、教学组织松散、教学评价模糊等现象[5];第四可操作性不强。经多年的实践得知,就当今时代背景下,很难找到一个既能体现这一思想又能符合学生需求的真正切入点,使得操作更具不确定性而导致指导思想与实践脱节,体质测试项目与教学项目冲突,测试活动与教学活动冲突,测试结果与考试结果冲突等,致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怨声连天。

基于上述讨论,现阶段以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基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出我们的研究思路,即:培养兴趣、掌握技术、提高素质和养成锻炼四个不同层面,并将它们集聚成一个整体将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是前提保证;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是本课程的基础;积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本课程的根本;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是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上述四方面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基础的关系,不仅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具体要求,也为本课程如何实现“健康第一”指明了一个较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讨论

有了一个符合于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继而就要在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设定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02《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分两块。第一块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第二块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目标。两块均分五个相同领域不同要求的教学发展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从要求上看,第二块较第一块高,这是因为后者针对的部分学生,并具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尽管本目标反映层次清晰,要求明确、具体且对有较好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的部分同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经近15年的实施,其实际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在:⑴从构成的五大课程教学目标看,不难发现此目标内容之多且虚而不实,更为重要的是缺少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提高这一前提保证环节,似乎感觉墙基不实;⑵要求过高、与现实不符。由于与中学体育有一定脱节,导致欠学生的体育债务多,致使大学体育不但要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作为抓手重新做起,而且还要承担专项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方面的教学责任与义务;⑶注重传授专项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弱化甚至抛弃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体育意识、互动合作、心理磨练等体育素养的培养,导致教师应付教学减少风险,学生为拿学分而被动参与学习[5];⑷体质测试项目多且变化频率快。则无疑会占用更多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完成测试任务,另一方面测试项目变化快会造成设备资源上的不必要浪费。这一系列表现将导致师生怨天怨地,似乎完全被测试工作所束缚,整个学习过程无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最终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学生需求的改变,体育的教学目标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需要。为尽快改变这一现实,在本文研究所得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呈多元化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详见表1)。

表1 公共体育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

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就目前而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课类型主要有:选项课、选修课、保健课和俱乐部制四种形式。前两种是绝大多数院校所开的类型,项目约13~15项左右,个别多达20项;第三种按教育部要求各校均开;第四种只有个别教学条件较好的重点高校开设(如清华大学)。经过近15年的实施,不难发现无论是选项还是俱乐部制模式,仍然是以竞技体育为杠杆的训练形式,虽其优势可能十分明显,但一些主干项目学生在中学时期已接触过,激发不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欠学生的体育债务过多,很多方面得重新做起。因此,我们依据本研究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了一个公共体育课递进式教学体系方案(详见图1)。

图1 公共体育递进式教学体系图

说明:本体系呈金字塔状,人数由多到少,运动技术水平由低到高,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几层间存有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之关系,直往体育更高层次发展。

(一)第一层次—基础必修环节:图1表明,该层次为公共体育必修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田径综合课):面向大一全体学生,按行政班组班,为期一学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第一学期,侧重提高学生的速度与耐力。教学内容以田径类项目为主,球类和体操类等项目为副。考试项目为50M、800M/1000M、肺活量,评分标准参照2014修订版;第二学期,侧重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爆发力。教学内容以球类和体操类为主、田径为副。考试项目为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评分标准与上相同。第二阶段(模块选项课):面向大二全体学生,按照学生兴趣爱好选择教学模块,以基本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目标。设田径(分田赛和径赛)、大球类、小球类、武术类、体操类等模块,为期一学年,以教学班组班,班级人数40人左右,教学内容以专项基本技术和技战术体系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为主,学完一学期后在模块内全班互交。实现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了解基本的健身健康知识,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继续推进“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兴趣,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成绩考核实行过程性评价为主,技术达标为副的办法。

(二)基础必修环节中大一和大二间二条黄线部分。图1得知,该区域为素质提高课和体育保健课。素质提高课主要针对有隐形和显形的亚健康小部分学生,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为该类学生开课目前国内高校尚属首例。学生来源主要通过心理量表、教师在上课中的观察和调查咨询等途径。大一时期的素质提高课,教学内容、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与健康学生一样,运动量和密度要依据每个学生身体状况个别对待。大二时期的素质提高课,目标同上。教学项目,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不作明确,因人而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有所选择,最好由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态度端正、有耐心的教师来担任,这是其一;其二,班级学生是动态的,经一段时间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如果本人提出,教师认可,随时可以转入健康班;其三,考试时对其通过自身努力而得到的成绩提高值要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保健课主要是针对身体有明显伤残的学生,经过若干年的实施,各高校均开展得相对成熟,在此不作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担任保健课教学任务的教师,最好是武术专业毕业的。

(三)第二层次—专项选修环节:如图1设定,该层次为选修课。是建立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第三层次打下基础。在全院学生中招收一部分对体育有一定兴趣,在专项技术功底方面有一定深度且有往体育更高层次发展的学生。特别是对新入学的新生,要积极主动的去查档、发掘有体育基础和潜力的学生,鼓励动员他们参与第二层次的选修课学习。该层次以各项目训练队或俱乐部形式,主要是专项技术和技战术体系的进一步巩固提高为主要目标。其任务是参加各级各类校内外赛事,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同时也为第三层次奠基。注意的是一个班人数不宜太多,控制在30人左右,便于训练质量上的提高。

(四)第三层次—探索提高环节:图1反映,本层次为裁判培训和考研辅导课。是建立在前两个层次之上,拟向更高的高度培养高级体育人才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探索。面向具有较好体育运动水平并对体育有较浓兴趣的学生中选择。其教学内容包括参加各级各类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培训、公体学生报考体育硕士研究生等方面。其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全民健身体育指导员等,同时也为学生谋求另一条发展之路,真正体现“全程育人”的教学理念。

四、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普通高校的体育考核评价办法一定要“多元化”。既要注重学生增进健康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远期效果[6]。因此不仅要评价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对其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作出正确客观的评定,特别应将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所得的成绩提高幅度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以减轻身体素质稍差学生的学习压力,努力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部分考核评价方法,详见表2)。

表2 部分考核评价办法

说明:⑴在此只选择第一层次基础必修环节中的大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田径综合课和大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模块选项课的考核评价办法;⑵体育课最高成绩为100分,无故缺席扣5分/次,一学期内累积5次本学期直接降为59分。迟到或早退1次扣3分,一学期内累积8次本学期直接降为59分,一堂课内既有迟到又有早退按缺课论;⑶参加院体委组织的各项赛事,参赛加5分、前六或前八加8分、前3加10分。参加校级以上赛事按1倍计。参加市级以上赛事,获前八90分起评、前六为92分,前3为98分;⑷参加各项运动队训练,出勤率高训练刻苦90分起评,获奖累积参照⑶;⑸参加社会健身,凭证加5分。上述5条,一学期内除第4条可作累积外,其他均不得累积,只取最高1条加分。

五、结语

(一)我国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速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显得很有必要。

(二)自从02纲要出台迄今,尽管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经过近15年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们期待的效果还存一定距离,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急降趋势得不到有效制止和根本性的扭转”,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反思总结。

(三)虽然我们提出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递进式教学体系和“多元化”考核评价办法等方案,作为当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主线,并非十全十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变,这只是我们对目前公共体育教学现状所提出的一些新思路,希望能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借鉴,从而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1]余丁友.体育与健康读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

[2]杜亚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5):84-86.

[3]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94-99.

[4]郑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症结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8):82-86.

[5]程昕,刘强辉,蔡先锋.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设置、结构及其内容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85-86.

[6]刘美凤,郑瑾.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新思考——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2):177-179.

[7]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2(10):446-449.

[8]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5):78-81.

[9]陆作生,刘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2(9):79-83.

[10]张建华,高嵘,毛振明.当代美国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04(1):50-52+55.

(责任编辑 邓 颖)

Construction of Progressive Teaching System of Public Sports in Average Colleges

Yu Dingyou

(Yuanpei Colleg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and experience summary, the present paper endeavors to construct a progressive teaching system of public sports in average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1. The 4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est, techniques mastery,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xercise on a regular basis as a whole will be a guiding ideolo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whose guida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2. According to the ideology and objectives, a progressive course teaching system is built where students’ number is from more to less and the requirements from simple to complicate, forming the first level of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s covering comprehensive course of track and field, selective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of physical health care and cours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second level is special elective links, which are elective cours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level is the explor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E, including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training and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urses; 3. A multiple exam and assessment method is proposed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but light burden” learning environment.

average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guiding ideology; progressiv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2016-08-03

2015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独立学院公共体育递进式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Kg2015607)

余丁友(1963-),男,浙江诸暨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2.002

G807.04

A

1008-293X(2016)12-0007-06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普通高校身体素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体育锻炼也重要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