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2016-12-08姜启波王斌谭清美

现代经济探讨 2016年11期
关键词:价值链全程耦合

姜启波 王斌 谭清美

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功能及其运行机制※

姜启波 王斌 谭清美

该文研究了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内涵和框架,并分析了平台的网络集成、价值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等全新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平台领导权、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高资源和创新效率的平台运行机制,为平台的建设和良性运行提供了借鉴。

“互联网+” 工业4.0 产业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创新平台主要以科技创新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产业集聚平台等形式存在,各平台在承担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和产业集聚等功能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运行模式以线性单向封闭式循环为主,阻碍了创新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而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平台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是协同耦合和全程价值链的重构,运行模式也由传统的单向小循环转变成开放立体网络循环。本文主要探讨在“互联网+”和工业4.0背景下,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

一、文献回顾

关于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多数研究者认为产业创新平台是一种资源集聚空间,在空间内,参与者在协同机制下资源共享,并进行协同创新。“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一词首先由美国竞争力委员1999年在“Going Global:The New Shape of American Innovation”的报告中提出,认为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人才和前沿创新成果等集聚的空间,在一定的规制约束下,空间内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并共同使用。Li&Deng(2011)则认为,创新平台是一种资源整合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通用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谭清美、房银海(2015)认为,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下产业创新平台是一种全方位资源共享体系,包括信息共享、创新共享、政策共享、金融共享等子系统,各系统广泛合作,实现决策功能、研发功能、生产功能、市场化功能等五大功能。既有研究反映了传统产业创新平台的基本架构和功能,但对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体系下的网络集成功能和价值集成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复杂网络下的全程价值链供给功能的实现,如何有效促进中低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从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等视角进行探讨。许正中、高常水(2010)认为,在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产业创新平台及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聚集效应、流效应、协同效应等驱动下的运行机制,使得平台的整体竞争优势大于各子系统。Gawer(2011)从策略、创新、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产业创新平台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创新及知识共享的运行机制。王斌、谭清美(2013)从组织、环境、规制及外部支撑的四维视角,探讨了产业创新平台良性协同运行的运行机制。目前,对产业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已上升到服务网络层面,但对平台的领导权动态演化和产业生态演化升级机制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在“互联网+”和工业4.0的大环境下,产业创新平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应融入新的设计元素,使平台功能价值体系更为健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二、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功能构成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逐渐深化,智能生产与服

务网络体系日渐成为产业组织体系的前沿领域。个性化需求、模块化生产、系统性流程再造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创新平台正是适应了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体系的要求而产生的。关于产业创新平台的概念和功能,既有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共性基础上,将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定义为:由产业关键技术决定的产业链(网)上相关实体构成的自适应产业组织系统。它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产业新兴和演化。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科技创新驱动体系、智能生产与服务体系、大数据与物联网支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规制体系(平台内外部规制)。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在五大体系的支撑下,实现了传统产业创新平台的基本功能——决策功能、研发功能、生产功能、市场功能;同时,在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体系条件下,也衍生出其他功能——网络集成、价值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等新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功能

1.复杂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网络集成功能

传统产业创新平台的参与主体通过科技支撑体系、生产与服务体系、信息感知与传输体系、基础设施(软硬件设施)体系和平台规制体系的有效融合,实现其决策功能、研发功能、生产功能、市场功能。而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网络集成功能、价值集成功能和全程价值链供给功能是顺应了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时代需求而产生的全新功能,具体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网络集成功能是将创新网络、供应网络、生产网络、销售网络、物流网络和消费者网络通过一定的机制(如模块耦合机制,后文将详述),高效集成于产业创新平台中,形成一个网格化的复杂神经网络,实现产品和服务从设计到最终消费的“成本最低化-价值最大化”的理想状态。

2.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价值集成功能

价值集成功能是将消费者价值、创新价值、资源价值、生产价值、商业价值、空间价值和服务价值等7大价值有效集成。通过价值核聚效应,产生倍增价值效应。“互联网+”时代,服务网络条件下的消费者价值集成,是价值集成的起点,通过平台网络和规则,将消费者需求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柔性化或大规模定制进行生产,使得制造价值倍增。柔性化定制虽然使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但通过多样化智能制造,产生范围经济,进而创造倍增价值;大规模定制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挖掘出个性化需求中共同的需求,并进行集中大规模生产,产生规模经济,从而使消费者引致的生产价值成几何级数倍增。

3.智能生产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全程价值链供给功能

全程价值链供给是在创新网络和智能生产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从横向和纵向将产品创新、生产、销售、运输等价值环节进行集成,形成立体网状全程价值链供给消费者网络。全程价值链供给是生产驱动型价值链和消费驱动型价值链的综合与升级,该功能可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并确保产品在全程价值链上精确高效的生产。横向集成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互联网新技术,将创新价值、资源价值和服务价值等全程价值链各环节的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和优化,构成全程价值链供给的基础;而纵向集成将产品生产过程模块化,根据智能生产的需求和指令,改变各模块的耦合和空间结构,实现端对端的价值链集成,对全程价值链的横向集成提供支撑。

三、新型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传统的产业创新平台除了存在“运转失灵”现象之外,同时还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协同效益不高、知识溢出效应和平台外部效应未达到预期等问题。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条件下,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组织网络系统,其必然存在平台领导权、资源共享效率和利益分配博弈等问题。要想突破传统产业创新平台的局限性,实现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良性运行,需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在借鉴国内

外产业创新平台实践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核心运行机制包括如下机制。

图2 新型产业创新平台功能框架

1.建设导向机制

在平台建设初期,政府提供适合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的软硬件环境,采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手段,从宏观上引导和促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依靠市场力量实现各种资源与要素在产业生态圈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圈的优化升级。

在平台建设成长期,依据商业和产业生态圈进化理论,以市场为主导,以全程价值链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平台建设实现优胜劣汰。平台主要目标是寻求平台网络价值的引爆点,协调好各方利益,为平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在平台建设成熟期,在以市场为主导基础上,更多地探讨未知领域,创造全球新的价值增长点。这不仅可以极大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风险。聚焦产业创新平台的系统性价值,以产业创新平台企业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和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上的群体彼此连接、互动和交流、相互融合协同演化,形成对平台企业的共同依赖,进而产生巨大的跨界协同效应。

2.领导权动态变化机制

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产业创新平台是一种跨组织网络,具有无疆界性和高度的异质性。在这个高度异质性和没有边界的复杂网络中,平台领导权是如何赢得的呢?刘林青等(2015)认为,平台领导权获取是一个动态过程:提出系统性价值主张→主动去扩大网络→将新的信息资源去物质化→系统中的“价值”进行聚核→平台领导权组织;由此往复循环。可见,平台领导权是在产业生态圈中通过激烈的竞争而获取的。正是由于产业创新平台的异质性,平台领导权动态变化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权形成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二是领导权更迭也是动态变化的。由于知识、技术和竞争环境的飞速变化,平台领导权很难保持持久生命力,已经获取的平台领导权也极有可能在下一个竞争循环中被取代,这也是产业生态圈生态竞争和进化的必然体现。领导权动态变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也可以表现为:在本次生产中平台领导者可能是平台中的自组织,也有可能是全程价值链某一环节上的企业或机构等;但在下一次生产中,具有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另外一个组织有可能成为平台的领导者。

3.资源共享机制

产业创新平台是一个知识、技能集聚的平台,通过人才、科技、稀有资源以及大型设备、创新实验中心等资源的核聚,形成了一个资源共享中心。产业创新平台包括资源核聚子平台和资源共享子平台,如图3所示。各种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知识、稀有资源及各种实验中心和创新创意中心等)通过资源核聚子平台集聚到产业创新平台中,在知识发酵原理的作用下,裂变出几何倍数去物质化的产业创新资源,企业通过产业创新平台,在服务支持系统的辅助下,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并获取企业所需资源,使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寻求与开发资源的成本。初始相对孤立的资源在核聚过程中,资源“孤岛”有机融合,形成资源共享链和相互交织资源共享网络(在本质上,资源共享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资源交易网络),资源共享管理自组织同时产生,负责资源共享途径和利益分配等。资源需求者通过产业创新平台的自组织和市场力量,依据价值规律和成本效益原则,支付较低的平台服务费和资源使用费以使用所需资源,平台自组织获取服务费,资源提供者获取资源使用费。

图3 资源共享机制

4.产业生态演化机制

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是指物质在一个开放的自然系统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同质到异质、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迭代和进化的过程。产业创新平台中的企业和自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进行资源整合和运筹,形成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企业和自组织之间激烈竞争的同时,又相互共生,不断地迭代重生和可持续进化发展,达到“优胜劣汰”的最终结果,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促进中低端产业升级(如图4所示)。在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平台成员作为自主经营体,实现自我经营、自我驱动,并构成利益共同体,分享进化超值价值。超值价值是通过智能会计核算体系核算每个成员为平台所创的价值,依据所创的价值来进行价值分享。自然生态系统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倒逼机制,通过全程价值链中出现的问题,快速迭代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塑商业模式和再造全程价值链,借此提升平台成员素质和价值功能,拓展市场,延伸业务层面的生态链,简化平台管理,使平台在更高层次上更轻更灵活地运转。

5.模块化耦合机制

在智能化生产和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包含众多具有自律性和相对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创新机构、生产企业、服务组织和经济系统,也可以是全程价值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是具体产品价值构成部分。模块耦合机制是基于全程价值链,以知识模块耦合为载体,将具有自律性和相对独立的模块通过一定的规则以耦合方式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构成高效率的耦合网络集群(如图5所示)。模块化耦合网络集群有四大特性:一是动态性。平台按照价值最优、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在动态环境中进行模块耦合和互动,实现动态全程价值最大化。二是虚拟性。在全程价值链体系中,各模块高效耦合,形成了虚拟的新型价值链。由于耦合网络群体具有动态性,虚拟价值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柔性化设计和生产,使不同模块根据价值需求进行虚拟耦合,形成相对稳定的虚拟整体。三是协同性。在产业创新平台中,各模块按照一定的规则有效地自我发展和自我演化,形成网络协作系统,实现网络协同创新效应。四是生态性。当现有模块不再适应产业创新平台发展的需求时,旧的模块将被淘汰,新的模块将进入平台,这样就形成新一轮重大模块创新的开始,从而实现优胜劣汰,使产业发展呈现出螺旋演进的态势。

图4 生态演化机制

图5 模块化耦合机制

由于环境和技术等不确定性因素,在模块耦合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无效耦合,也可能会有各种潜在的系统矛盾和冲突,螺旋生态化的模块耦合系统自带模块耦合检测子系统,分析和检测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参数及耦合规制下解决和优化;如问题超出耦合检测子系统所能处理的范围,系统将自动将问题提交平台领导组织解决。

6.立体网络效应机制

模块化生产网络突破了原有产业的有形疆界,真正形成了跨地区、跨国界的网络组织,具有了全球化特征。与此同时,全程价值链突破了传统价值链的单一直线形式,在空间上纵横交错,与社会子网络、网络服务子网络形成了立体网络空间,产生立体网络效应(如图6所示)。

图6 产业创新平台的立体网络效应机制

在立体网络效应机制下,产业创新平台产生内部协同效应和正外部效应。相对独立的模块交互行为首先引起整体网络价值的几何级数增加,产生平台内部协同效应。其次,引发模块外部的双边或者多边价值的扩大,使得产业生态和社会价值集聚增加,产生正外部效应。

四、结论与讨论

步入“互联网+”和工业4.0时代后,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涵盖了大数据、物联网和全渠道物流等方面,因此,作为产业组织系统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成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地位和作用无可取代。本文从全新视角探讨了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网络集成、价值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等功能,研究了平台在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体系下,依据资源共享提效率、领导权动态变化促竞争、生态演化驱动创新以及立体网络协同等运行机制,为平台的高效运行和良性演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进而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解决产能过剩、产业优化升级提供载体和实现渠道。由于产业创新平台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网络系统,其建设和运行必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文化冲突、危机管理和利益博弈等方面,相关问题尚需深入探究。

1.Adekunle,A A,Fatunbi A O Jones.How to Set up an Innovation Platform.Accra,Ghana:Forum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Africa,MP.2010.

2.Bloch,E.The New Face of Innovation.Review Of Progress in Quantitativ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Volume 19.AIP Publishing,2000:3-16.

3.Feldman,Jonathan Michael.The Managerial Equation and Innovation Platforms:The Case of Link?ping and Berzelius Science Park.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7,15(8):1027-1045.

4.Gawer,A.Platforms,Markets and Innovation.Lond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1.

5.Li,J,Deng Q,Sorensen O J.Building National Innovation Platform in China: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Journal of Science&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2011,2(1):58-78.

6.刘林青、雷昊、谭畅:《平台领导权争夺:扩网、聚核与协同》,《清华管理评论》2015年第3期。

7.谭清美、房银海、王斌:《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存在形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23期。

8.谭清美、王斌、王子龙等:《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10期。

9.王斌、谭清美:《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9期。

10.许正中、高常水:《产业创新平台与先导产业集群: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4期。

[责任编辑:侯祥鹏]

F062.9

A

1009-2382(2016)11-0074-05

姜启波,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王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副教授、博士;谭清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南京21002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中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及其供给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BGL02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市场-资源-政策驱动下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038)的中间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价值链全程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