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言志书家录 以史为鉴月旦评————读郭兴文《往识集》有感

2016-12-08吕福忠

诗潮 2016年4期
关键词:咏史孟母诗集

吕福忠

品诗评潮

以诗言志书家录以史为鉴月旦评————读郭兴文《往识集》有感

吕福忠

提起郭兴文的名字,可以说凡熟悉的人有口皆碑,赞誉有佳。我是2011年5月13日,在辽宁美术馆举办的王梦赓书法展开幕式上,聆听了他那生动精彩的致辞,让人惊叹不已,令我十分敬佩。正如他常说的,朋友相识是一种缘分。2015年的春天,这个缘分终于到来了!那一天,沈阳东方画院院长韩之泳带我去华溪中医中药研究院,这才认识了毕伟院长,才和仰慕已久的郭兴文巧遇相识了。从此,我们一见如故,交往亲密,情如兄弟。是诗情棋趣好友把我们连在了一起。他对我这个赋闲多年,已年过76岁的老朽,视为兄长尊重、推崇,让我由衷地感动、感激,却无以报答。最近得知,他的诗集将付梓出版,我就主动请求为他的诗集写点东西,一向谦逊的他开始还是推辞,后经朋友劝说总算答应了,并将诗稿发给了我。我先睹为快,荣幸地当了《往识集》的第一读者。

当我通读了《往识集》书稿后,真是感到别开生面,独出心裁,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个人诗集由众多书家用书法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诗书并举,诗为书添彩,书为诗争光,可谓珠联璧合,诗雅书香。全集333首七言绝句,皆为咏史之作,堪称一部史书。一首绝句仅仅28个字竟浓缩了一段历史故事,让每个读者重温典故,以史为鉴,学习先贤,弘扬正义,抨击邪恶,褒奖善爱,贬罚丑陋……由此可见,作者不仅是一位擅长绝句的诗人,更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史学家。若想读懂这本诗集,读懂书中的每首诗,就必须去重温历史,了解诗中的典故,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诗中的内涵和外延。否则,就如同盲人摸象,雾里看花。这本诗集的书名《往识集》就告诉我们要鉴往识来,温故知新。

当我翻阅这本诗集,首先看到的就是《咏史船》:“董笔千秋镜鉴悬,徜徉太简兴何酣。愧无阳夏一匹锦,讵望寻声咏史船。”一开篇就把读者带进了历史的长河中,揭开了中华文明史的诗篇。这本诗集正像一艘咏史大船,诗人是船长,又是导游,把乘船的“旅游者”带进了珍藏着悠久历史、博大精深、令人神往的博物胜境,让“旅游者”目不暇接地领略着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无限风光,无穷美妙的故事,结识了无数的先师、先贤、先圣……诗人首推春秋晋国太史董狐,亦称史狐。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诗人开宗明义:“董笔千秋镜鉴悬”,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并让自己徜徉在太史公编著的史书中,激发诗人的咏史诗兴正酣。随之遥想谢尚在豫州为官,与同僚趁秋夜乘船闲游江上,巧遇阳夏袁宏在邻近的船上朗诵咏史诗,相邀袁同船共吟咏,从而结为友好。诗人用这段历史佳话,让读者知道“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的可贵品质。推崇袁宏为官、为文皆有杰出才华,做事做人有高尚节操的人格魅力。同时,诗人在这首诗里借用一匹锦的典故,以表自谦,兼抒自己喜欢读史吟诗的情怀:“愧无阳夏一匹锦,讵望寻声咏史船。”

第二首《甘井先竭》:“直木先伐奈若何,甘泉众饮早竭涸。南金东箭堪为用,败絮不乏弹冠多。”前两句引用《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说的是长得很直的树木成了材,有用,所以总是先被伐取;甘井的水甜,人们争先汲取,所以先干枯。这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是一样的道理,喻意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容易遭嫉妒,受伤害,不得不防。第三句“南金东箭堪为用”,出自《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古人把南金东箭喻美才,诗人赞赏的是“南金东箭堪为用”,痛斥的是“败絮不乏弹冠多”。可见诗人爱憎分明的耿介品格。

第十一首《咏墨》:“入砚松风响亦香,文房光气不寻常。取烟原在太华顶,五李三张韵味长。”谁都知道,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却不一定知道它们的来历。郭兴文不仅是诗人,还是书法家,他深谙许多字帖,尤对书圣王羲之《圣教序》熟记于心。他能将马致远的第一部神仙道化剧《岳阳楼》中的话:“这墨光照文房,取烟在太华顶上。仙人掌,更压着五李三张,入砚松风响。”巧妙地概括成一首绝句,可见他学识之渊博,写诗之造诣。

第二十二首《开卷有益》:“天子读书绝韦编,日攻御览课功全。偶因繁政阙三卷,追补还曰有益焉。”这首诗写的是宋太宗日理朝政,每日还要阅读三卷《太平御览》,若因事有缺,还要暇日追补上,并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诗人还用孔子世家“韦编三绝”的典故,说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之事。皇上和圣人都能孜孜不倦,勤奋读书,作为平常人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第三十二首《山中白云》:“句曲山中作鹤闲,每逢大事但频烦。白云不必自怡悦,枕石亦当知历年。”这首诗是写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他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也是那个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辞官隐居到句容的句曲山(今江苏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据载,梁武帝萧衍即位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念其旧功,“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朝廷与句曲山间音信不断,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当读者了解了陶弘景的这些事情后,对这首诗就自然心知肚明了。诗人是在倡导一种社会责任感,正所谓:“白云不必自怡悦,枕石亦当知历年。”

笫三十五首《三余》:“董遇治学法自殊,门生苦渴日时无。穷经原本无捷径,当惜三余百遍书。”董遇是三国时候的著名学者,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老子》。因为他治学有方,求教者自然很多,可他不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学习的方法。他的“必当先读百遍,而义自见”和“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当以三余”说,就是古今治学的好方法。这正与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同样的道理。诗人以“穷经原本无捷径,当惜三余百遍书”画龙点睛,堪称传世佳句。

第三十八首《三迁》:“三迁原为教儿郎,机杼一绝圣绪昌。六艺率成称范典,慈晖亦照万年长。”诗人以这首诗,让人们重温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孟母为使孩子能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三迁其家。孟子因逃学跪在孟母织布机前,孟母一剪刀把正织着的布剪断,并告诉孟子,这布是一线一线连成寸,一寸一寸连成尺,再一尺一尺连成丈,才织成匹,剪断了就成了没用的东西。读书学习和织布一样,也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能成才。若是没有孟母三迁,及孟母“断机杼”的谆谆教诲,孟子怎能学成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成为儒家之亚圣。孟母懿范,使我联想到岳母刺字、欧母画荻的故事,正是因为古代有了孟母、岳母、欧母这样伟大的母亲,才造就了孟子、岳飞、欧阳修这些千古流芳的先圣先贤。这才有了诗人“六艺率成称范典,慈晖亦照万年长”的美好诗句。

诗人笔下,佳什力作数不胜数,雅句佳辞信手拈来,犹如他的讲演出口成章,才华纵横,学识渊博。这等赞誉并非言过其实,而是众所周知的共识。这三百多首咏史诗,不就是最好的见证吗!笔者在前面随便拣出十来首诗,写了一些粗浅的感想,验证了诗人的知识修养、诗才功力、史学底蕴。下面我再从《往识集》里,遴选一些耐人寻味、令人思考、富有思想的鲜美诗句,大家不妨慢慢地品味,真真地体会。

请看:“澄清无待黄河水,品节高莹可对天。”(《不疑诬金》)“天听高远还盈尺,头上神灵判伪真。”《天高听卑》)“朱子斩绝说要害,一刀两断去根源。”(《一刀两断》)“帝家原本无棠棣,煮豆燃萁悲总生。”(《灼艾分痛》)“铁面能缩权贵手,青天总唱老包公。”(《笑比黄河清》)“一任为官诚若许,不屈民脂喂君肥。”(《有脚阳春》)“神宗岂赞行装少,为政更期尚简廉。”(《一琴一鹤》)“居安总作忧舟诫,履朔求衣社稷兴。”(《罪己诏》)“前朝莫论风骚事,七步诗成悲豆萁。”(《邺宫游宴》)“但无讽谏何摇笔,难为生花五柳风。”(《白璧微瑕》)“民以邦本当须固,少作追思五子歌。”(《民为邦本》)“一旦庙堂倾玉柱,安倚宠物作金梁。”(《爱鹤失众》)……这些掷地有声、含意深遂、赏心悦目的诗句,怎能不让人拍手、点赞,引起共鸣。不要说这些通经明理、脍炙人口的诗句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就是浏览那些妙笔生花的诗题,都会使人开眼界,长知识,情不自禁地生发联想……请看,《红叶题诗》《吴牛喘月》《任棠之喻》《祁奚荐贤》《户枢不朽》《卧雪吞毡》《乐不思蜀》《三顾茅庐》《绝伦逸群》《吴下阿蒙》《含沙射影》《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满城风雨》《树倒猢狲散》《铁砚磨穿》《杯酒释兵权》《天衣无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死而不朽》《多难兴邦》《后生可畏》《徐市求仙》《奇货可居》《死灰复燃》《鲁殿灵光》《太宗纳谏》《康乾盛世》……一首诗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我们从这些精彩纷呈、一目了然的诗题中,足见诗人写诗的功底。

《往识集》的开篇之作是用《咏史船》,来剪彩、起锚,开始远航。而收官之作则是以《穷愁著书》,在鸣笛、靠岸,圆满旅程。由于诗人的精心策划,巧妙编排,按照历史的脉络,这本诗集首尾相接,前后呼应。《穷愁著书》吟唱:“奔走风尘斗米途,穷鳞铩羽始编书。虞卿原本为自见,白首之心余也无?”诗人在这里借用战国时期赵国虞卿弃相、潜心著书的典故,和柳宗元“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诗句,写成这首杀青佳作,借以表达诗人出这本《往识集》的初衷,兼含“白首之心余也无”的自谦之意,更是难能可贵。

纵观《往识集》,它不仅是一本诗集,还是一部史书,又是一部当代书法集,其价值不可低估。试问,有史以来,有哪部个人诗集能赢得国内300多位著名书法家垂青,用书法将其诗全部写出来?可见诗人的人品是何等德高望重,诗品是何等高雅非凡。诗人正是以他的人格魅力换来了当今书坛的大家名人赵长青、苏士澍、聂成文、王丹、邵秉仁、胡崇炜、李仲元、宋雨桂、冯大中、姚哲成、董文、王贺良、王梦赓等献艺于《往识集》,使其翰逸神飞、锦上添花。

这本诗集体现了诗人对待历史的真实态度,用典有据,说事有根,做人有本;还体现了诗人吟诗写文的严谨态度,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为了充分表达诗人咏史的真情实感,不受格律的束缚和限制,诗人完全是以七言绝句的艺术形式来展现的。我们知道,绝句有律绝和古绝之分,在韵律要求上,律绝严格,古绝宽松、较为自由。诗人是律绝和古绝并举,突破古绝多为五言和押仄韵的约束,大胆地写出七言古绝,又多押平声韵,还将普通话中的新韵融入古绝,起到了推广新声韵的作用。这本《往识集》就是诗人赋诗咏史、为人处事的诠释。诗人无愧为诗家、史学家、书法家。作为他的挚友,我衷心地祝贺《往识集》出版。我相信,诗人在鉴往识来的人生旅程中,一定会赓续一代鸿儒董仲舒的治学精神,“上继往圣起绝学,下为万世开太平”。

2015年12月5日写于盛京陶然轩

猜你喜欢

咏史孟母诗集
孟母断机
孟母断机子虚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孟母难迁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