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上海滑稽戏诊脉开方

2016-12-08本刊编辑部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方滑稽戏机制



给上海滑稽戏诊脉开方

本期头条聚焦上海滑稽戏,用比较尖锐的笔触,深入分析了“滑稽戏式微”的种种原因,有些剖析语句,针对性还很强,可能会得罪人。但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与其轻描淡写大而化之隔靴搔痒地“说台面话”,不如一针见血刺刀见红不留情面地“说内行话”——其实这也是为“文艺批评”树立正面榜样:又要解决问题,又不能开刀放血,你的“批评”谁会在乎?

文章通过滑稽艺术家的视角,回顾了滑稽戏鼎盛时期的盛况,表达了重振辉煌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不是有点高,是不是不太现实,在此暂不详析。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既然滑稽戏是代表上海的最佳文化名片之一,何况传统深厚根深叶茂,你不把它伺弄好,是愧对上海这座城市,愧对上海人民的。难道它不可以变得更好么?难道聪明的上海艺人尤其是业内人,对如此现状很满意么?

本文没有回避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滑稽演员“触电”现象的弊端。不是不能“触电”,而是要看“触电”能否“促进”滑稽事业。你的嘴皮子溜会来噱固然带动收视率,但是假如你本末倒置地将自己的滑稽戏当作“副业”,而将频频亮相做主持做嘉宾当作“主业”,又怎么能够指望你将心血和才华用于创作和创新滑稽戏呢?何况看样学样,“留守”在剧团的年轻演员,看到“前辈”们对滑稽事业不敬业的做派,怎么能有“正能量”激励之仿效之?这种演员红而剧种衰的现象,已然成为当今滑稽界独有的滑稽现象。当然,我们并不对滑稽演员的“触电”一概否定,历史上“戏与电”也有比翼双飞“双赢”的正面案例,但是从滑稽戏的本位出发,既然她是正儿八经的戏剧剧种,对创作能力的要求很高,迫切需要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才华横溢的从业人员贡献集体智慧,如果在“一线”的滑稽演员,很多都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主业上,又怎么会出现奇迹?当年滑稽戏的鼎盛时期,不都是滑稽艺术家满腔热情全力以赴的结果?

当然也不尽是个人的原因,体制机制的革新和嬗变也是不可绕过的话题。如何打好国营和民营两副牌,如何破除大锅饭,如何减少不必要的人际摩擦,如何改变创作和决策机制,如何实现充分市场化,如何建立可行的退出机制,如何试验明星组阁制,如何探索自由组合的工作室……这些都是应该深入探讨和解决的命题。真正的领军人物不是哪级组织哪个领导可以决定的,而是市场反复摔打的结果。何时才能出现像姚周这样的滑稽大师呢?唯有沉下心来、敬业爱岗、解放思想、心情愉快、创意碰撞……形成舍我其谁、上下一心、和谐共舞的氛围,滑稽事业才会大有作为、值得期盼。

令人尴尬和启迪的是,二十多年来,江浙沪七个滑稽剧团在全国性的戏剧活动中集体“沉默”,唯有苏州滑稽戏独步江湖,多次荣获包括文化部文华大奖、保留剧目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这个“邻居小弟”是怎么“辉煌”起来的呢?他们的政策、机制、人才、氛围,是不是具有参考价值?作为滑稽大本营的上海,假如不急起直追,而是继续无所作为,碌碌无为,产生不出一批广受欢迎的一流滑稽戏,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诊脉开方?

“热点聚焦”的长文和“卷首语”的短文,均有“言重”部分,愿殷殷之愿,化为鞭策。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开方滑稽戏机制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生来孤独
滑稽戏、戏单、漫画——以滑稽戏《活菩萨》及大公滑稽剧团为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浅析滑稽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