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2016-12-07胡云霞
胡云霞
在西班牙马德里近郊的一个小镇上,有这样一处建筑,它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人前去观赏游玩。它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比标准的足球场还大。最高的地方40米,主楼有一个地下室,相邻有小教堂、修道院和图书馆,还可以提供住宿……
有人问,这庞大的建筑是谁设计的?建了多长时间和用了多少人力物力?答案令人吃惊,设计者和建造者只有一个人——马尔科·桑斯,他用了53年的时间,原材料大部分是捡来的废弃物,并且建筑物现在还在建造中。
如果没有那场大病,马尔科如今应该还是一位僧侣。1961年,一向健壮的他感染了肺结核,按规定,他必须离开修道院。那是他人生中最消极的时候,他在心中祈求,如果能够恢复健康,便要为圣母玛利亚建造一所教堂!
也许是心诚所致,他痊愈了!为了实现曾经许下的诺言,他于1963年春天打下了第一块基石,开始建造教堂。但他心里没有底,因为他没有任何土木工程基础,也没有一点建筑经验,甚至在这之前都没有动过一砖一瓦,并且更没有充足的资金。他那点资产对于建一所教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周围的人也都笑话他异想天开、老虎吃天。
但马尔科的“倔劲儿”上来了,“我就是要做给你们看!”他说。每天早上六点,他准时起床,穿上工装到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十个小时,只有星期日例外,因为这天要做弥撒。
看到马尔科每天忙碌的身影,路过的人都笑着摇头,也许这人只会拧巴上一段时间,就不再有热情建造他的工程了。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十个月、一年、两年、十年……马尔科就这样坚持着干了下去。
没有吊车,没有起重机,无论多重的原材料都靠自己慢慢搬,无论多高的位置,都靠自己一手一脚爬上去。他像“愚公”一样,不停劳作着。时间久了,马尔科的行为感染了一些志愿者前来帮忙,有时,他的六个侄子也会过来帮助他。每当这时,他都非常高兴,招呼大家把那些“大家伙”抬到高处安装起来。
但更多的时候,马尔科都是一个人在工作,他从不抱怨从不后悔,只是按照心中的蓝图,将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每当原材料“告急”,他就停下手中的活计,四处逛,碰到中意的废弃物,他就美滋滋地手拉肩扛弄回来,盘算着该怎样让这些东西再次焕发生机。
教堂巨大的穹顶是由食品塑料管制作的,而它的柱子则是由废弃的油桶做成。那些捡来的不规则的红色砖块,被他仔细垒砌起来,近看就像放大版的华夫饼,超有视觉感。
因为教堂大多是废物利用,所以外形看起来也很破旧,人们很形象地称之为“垃圾教堂”。但马尔科不管这些,只是埋头工作。没有图纸,一切都在他的脑子里,怎么想就怎么建。有时,他也会借鉴一下圣彼得大教堂或者美国白宫的外形,有时又会参考下记忆中的大大小小的城堡和教堂,有时还会按照圣经里描述的样子建。他的教堂看上去随意又有些内在的规律,很有抽象派的意味,徜徉在其中,总会被作者的奇思妙想所感染。
53年过去了,马尔科也由38岁的壮年汉子变成了91岁的耄耋老人,可他的建造还在继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