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半受访大学生称“刷手机度暑假”

2016-12-07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寒暑假命题大学

这个暑假,大学生们都是如何度过的?2016年8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对来自全国的1937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8月24日发布了调查报告。除了学习备考、参加暑假社会实践、外出旅行或兼职打工的学生以外,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67.19%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症,其中认为自己“重度依赖,手机就像身体的一部分”的大学生占9.46%。来自四川一所高校的李同学坦承,每天自己都会有8到14个小时是与手机为伴的,主要是通讯和看资讯,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手机没电。

大学生暑期刷手机皆因“无事可刷”

手机只是消遣之物,偶尔刷刷用于打发时间也无可厚非,但若一个假期都基本在玩手机,则表明大学生没有做好假期规划,没有比玩手机更有意义的活动。中国的大学生群体如此,中小学生的状况也难言乐观。“不知如何度假”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命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宅家度假”是一种习惯的延续,从小学到大学都一脉相承,并非大学时期才形成如此状态。学生要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么被家长所主导而被动参加大量的补习班,孩子无法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度假方式。

反观国外,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利用假期来做自己规划中的事。在美国,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寒假来完成他们的义务服务工作。在法国,旅游是学生假期生活的一个重要项目。当然在国内,一些大学生的度假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比如利用假期先做些兼职,自己挣一些钱后再去考察或者旅游,或者共同研究一个课题,抑或到公司实习或者打暑假短工,既体验到挣钱不易,又加速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不过,这些还仅是“小众化”还不是“整体性”的表现。实际上,大学生暑期刷手机皆因“无事可刷”,如何让他们的假期变得更有意义,从手机上将其解放出来,这既是一个社会命题,也是一个教育命题。唯有保持全面视野和采取综合手段,才能避免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

“刷手机度暑假”背后的遗憾

此调查结果令人遗憾,问题首先在于这部分大学生个人。在暑假,虽然课堂里的教学暂停了,适当的休闲调整也是必须的,但这并不是说学习就停摆了,甚至生活就定格在刷屏中。这背后有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原因。很多人错误地把读书的目标设定为考进大学而非认真求知,进了大学很容易陷入虚无,学期内该干什么,寒暑假该做啥,完全没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是毕竟之前多年深陷“题海”,往往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自己未来的人生缺乏前瞻性的规划。所以,在这方面家长也应该进行引导,比如和他们谈谈人生经验,讲讲所知的社会上各个行业的动态,询问子女对未来的人生是否有了大致的想法等等。

此外,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在社会层面上,究竟提供了多少可以让大学生在寒暑假学习实践、施展才能、实现自我的机会。比如说社会实践,往往从初中开始学校就会有所要求,但最后大多流于形式。至于高校,其学生往往来自天南海北,学校很难安排整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至于企业,很少会为除了商业利益之外的因素专门设置方便学生的实践渠道。所以即便是比较上进的学生,想多接触社会,往往也只能到快餐店打打零工,或者去父母托人介绍的单位跑跑腿。所以,社会层面也需要有远见的企业建立一定的渠道和机制,从在校学生中开始储备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寒暑假命题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论寒暑假的关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