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妈妈吼”了,伤娃伤己
2016-12-07Jo妈
Jo妈
三个月前的一天,我工作上新接了个项目,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下班后又加班了半个小时,才去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我紧赶慢赶,生怕孩子等得着急,或者被坏人骗走。等我到了校门口,看到老师身边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忍住焦虑和疲惫,赶紧牵着孩子的手走向车子。
坐下来后,孩子一个劲儿问我:“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接我?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久了?”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十分不安全,我只好集中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开车。可孩子却一直在逼问我原因,搞得我有些心烦意乱。但想到来晚了确实是我的不对,我尽量克制住自己的烦躁,轻声对孩子回道:“妈妈因为工作上出了一点事情,所以来晚了,对不起,下次妈妈不会了。”
开了半个小时的车后,总算到了家,而此时已经七点了,我赶紧到厨房做饭。哐哩哐啷了将近一个小时,饭菜终于做好了,但当我走出厨房的那一刻,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客厅被孩子搞得乱七八糟,玩具扔了满地……而这些,都需要我一会儿来收拾掉……
我再次忍住怒火,大声叫孩子过来吃饭。吃饭时我还在盘算:一会儿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还有哪些家务活要忙?于是,我不自觉地加快了吃饭的节奏。等我缓过神来抬头一看,小家伙还在把玩手里的玩具枪,饭没吃几口不说,还弄得满身都是,一会儿又多了件要洗的衣服!我脑子里“嗡”的一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朝着孩子大声吼了起来。
“你看看你,饭不好好吃,做什么都像搞破坏似的,能不能让妈妈省点心啊?”
孩子被我吓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赶紧低下头使劲扒拉碗里的饭,没几口就吃完了,嘴巴撑得老大。我发完脾气后也有些后悔,让孩子自己玩玩,就去忙我的事情了。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似乎听到孩子在外面有一些声音,出来一看,孩子正蹲在那里呕吐。喝水也没有缓解后,我赶紧带着孩子去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检查,孩子是因为被食物噎到,导致急性肺炎,可能是吃饭太急造成的。听到这样的解释,我感觉内心被人狠狠地打了一下,不都是因为我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为了讨好我才那么着急吃饭的么?!
看着孩子小脸惨白躺在病床上,我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我决定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对孩子大吼大叫了。
孩子毕竟就只是孩子,他们仍需要学习,仍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必须时常告诉自己这样一个事实:大喊大叫是没用的,这只会让孩子哭个没完罢了。
所以,当孩子做出不符合我期望的事情时,如果我控制不了孩子的行为,那我选择控制自己的反应。比如暂时离开一会儿,或者做几个深呼吸,等恢复镇定以后,再回去和孩子谈谈。
●有很多吼叫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在外面遇事不顺受气了,或者夫妻俩吵架赌气了,或者仅仅是因为每个月的那几天……都会让我们的情绪失控,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来。其实如果事后能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孩子并没有犯多大的错,是自己情绪压力太大,想找个发泄出口罢了。
●照顾好自己,才能有好心情照顾孩子。
当我觉得家务活多到忙不过来时,我会请孩子爸来帮忙,而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比如玩具,我会交给孩子自己去收拾。这样一来,我就能省出很多时间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焦虑感明显减轻了。
别任何事都亲力亲为,别太追求完美,对自己和孩子都宽容一点,你会发现,你有了很多空闲时间,这样你就可以早点睡,可以约朋友逛街,可以做好多让自己快乐的事了。
●当孩子犯错误时,先换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马上就对孩子大吼大叫。
比如有一次,我家孩子不知从哪里发现了我的口红,把盖子打开一扭,口红便冒出来了。他试着在地上画了画,跟水彩笔一样,于是这支口红就成了他的新玩具。等我发现时,这支口红早已面目全非,地上则全是他的“作品”。
如果我总想着:这支口红还挺贵的,这得浪费多少钱啊,还有地上被画得到处都是,我得收拾多久啊。这样想的结果,一定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吧。
但如果我换一种想法:孩子并不知道那是口红啊,他也不知道口红是干嘛的啊,对孩子来说,那支口红就是个玩具,甚至变成了他的画具,他用那根“画笔”在地上创造出了美丽的作品,这种创造性难道还不如一支口红吗?
这样长期下来,在我坚持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三个月里,我感觉轻松了许多,每天不再那么忙乱,还多出了很多时间。
更重要的是,现在儿子经常对我说:“妈妈,我好爱好爱你啊!”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带给一个妈妈满足感和自豪感呢?
而且我发现,自从我选择跟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以后,孩子似乎也变了个人,温顺了许多,我讲的道理也能听进去了。很多时候,当我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而表现出些许烦躁时,他还会主动抱抱我说:“妈妈,你是不是累了?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有我和爸爸呢。”每次想到这,眼眶都会湿润呢。
很多时候,真没必要非得大吼大叫。当然,我们也绝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只是不要被情绪控制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