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之思

2016-12-07奚玉琴黄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弘扬工匠院校

奚玉琴++黄祥

关键词: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摘 要: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必要性 教学实践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

李克强总理在 2016年 3月 6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古代的鲁班、黄道婆都是优秀工匠的代表;近代同仁堂倡导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但是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现代工匠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手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崇尚专业的精神。2.精益求精的精神。 3.锲而不舍的精神。4.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二、对工匠精神的两种错误认识的澄清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绩。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各项高尖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手工操作慢慢地被各式各样新颖的机器所取代并随之渐渐地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人认为现在谈工匠精神已经过时,还有甚者认为中国就没有工匠精神。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种认识都是错误的。首先,工匠精神现在没有过时,以后也不可能过时。过去随处可见的“匠人”(铁匠、鞋匠、工匠、木匠、泥水匠等)今天慢慢地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所以有人大谈特谈工匠精神已经过时。笔者认为再先进的机器也无法完全替代手工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冰冷的机器永远也取代不了“双手的温度”,相信看过电影《机器人之恋》的读者更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所以我想强调的是:工业

4.0照样需要工匠精神,也更需要工匠精神,所以它不曾过时,也不会过时。其次,中国不是没有工匠精神,只是人们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而已,并且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推动下,时下工匠精神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发挥着更为重大的作用。古有鲁班、黄道婆,今有海尔张瑞敏大锤砸烂次品冰箱,褚时健开山数年培育褚橙,难道你能说这其中体现的不是工匠精神吗?

三、云南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云南省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契机。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节奏,为市场和社会输送大批专业素质过硬、技能娴熟的高职人才在高职教育的改革路上传承好发展工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一)弘扬工匠精神是学生专业成长和技能养成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

高职院校更多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也就是我们浅层意义讲的技工。这些掌握专业的技术工人,一方面可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破坏力量,这是由科技应用的双重性影响的。

(二)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塑形象、提水平、出成果的有效方法。

高职教育历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家长和学生的青睐,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各省市近年来兴办了很多各种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以致高职院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也越来越困难。

(三)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的现实需要。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转型升级”既要不断寻求科技进步,也要培养、形成一只高素质的技工队伍。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其产业结构将逐渐类似于德、日,相应地,人力资源模式也应向德、日模式靠拢,中国的职业人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中国职业人。

四、教学实践中将工匠精神传承和弘扬的可行路径

第一,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常言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职业教育理念,是现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提出来的。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如果只是仅仅掌握书面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必须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操作的工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创造些新的东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加强首脑的协调性。

第二,“两结合+一体”即将理论教学、实训、实习相结合,课堂、实训基地、工厂相结合,集讲、练、用于一体。首先,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课堂教学以教授理论为主,学生吸收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能否独立操作应用还得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三,把撰写毕业论文转变为毕业作品设计。在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三的第五学期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但在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于 2011年主要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取了异样的要求:用毕业设计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同学们设计的卡丁车各式各样,既彰显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又挑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笔者认为,这是将工匠精神与专业结合的必要路径。

第四,构建专业技能展示平台,开展各项专业竞技活动。高职院校应在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学生搭建更多专业技能的展示平台,开展各种专业活动,可以是校内自行组织的,也可以是校际之间联合举办的。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专业知识,还能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

[2]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

猜你喜欢

弘扬工匠院校
弘扬爱国精神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