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外貌描写,让文章“回眸一笑百媚生”
2016-12-07魏得强
魏得强
我们先看一段外貌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许多同学都熟悉,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外貌的经典语句。写出了贾宝玉眼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如果能恰当运用外貌描写,也会使文章“回眸一笑百媚生”呢!那么,如何运用外貌描写呢?
一、 抓住特征,传神绘形。
人的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如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描写蔡芸芝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作者抓住了老师的一个特点,写出了她的温柔和美丽,让每一个读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二、 运用修辞,生动刻画。
进行外貌描写,如果能适当用一些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飞舞出绚丽的色彩。如大家都喜欢的经典名篇《童年》,作者进行的一段外貌描写:
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童年》的同学都会对这段外貌描写印象深刻,因为它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两个舅舅的自私残暴和外祖父的气愤。
三、前后对比,揭示中心。
对比手法是记叙文中常用的方法,外貌描写的前后对比更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很多同学写“母爱”,常用这种方法,先写母亲的光鲜靓丽,然后发现皱纹、白发,前后对比,让感情自然流淌。我们来看鲁迅的《故乡》中对闰土的两段外貌描写: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同一个人,两段外貌一对比,不用作者直言,我们就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揭示了旧社会农民日益困苦,农村日益衰败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要说的是,外貌描写虽然用处大,但不能随意、盲目地写,要尽量根据表现文章写作意旨的需要,增删取舍,做到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