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邻盗斧
2016-12-07周俊根
周俊根
【原文】
人有亡①②者,意③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④,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⑤窃鈇也。俄而⑥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⑦。(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亡:丢失。②鈇(fū):同“斧”,斧子。③意:通“臆”,估计,怀疑。④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⑤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⑥俄而:不久。鈇:通“鈇”,挖掘。⑦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子的样子。过了几天,这个人要到地窖去储存物品,当下到地窖里的时候,发现自家那把不见了好多天的斧头正躺在地上。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变的原因也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
【启示】
邻居家孩子的言语举止并没有变化,但在丢斧人眼里却前后判若两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成见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要怀疑,但不能多疑,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练习】
1.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
视其行步( ) 复见邻人之子( )
窃鈇也( ) 亡鈇者(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含义。
①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
译:
②他日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译:
3.“亡鈇者”错在哪儿?
4.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1.视:看,观察。 复:又,再。窃:偷盗。者:……的人。
2.①邻人之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②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3.不经过调查并且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4.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生活在一个充满真诚和信任的世界里,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