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阿拉斯加
2016-12-07游侠
游侠
常人眼中,阿拉斯加的冬季万物萧条、白雪茫茫,棕熊尚在冬眠、游轮早已歇业,除了赏极光泡温泉和坐雪橇, 便再也无事可做。然而,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你才会发现它的千姿百态。
阿拉斯加的“两极”:阿留申和北冰洋
迪纳利国家公园和阿拉斯加山脉
窗外,绵延着白令海与太平洋间的串串珍珠——阿留申群岛。飞机开始降落,一条盘山公路蜿蜒在悬崖边,那便是荷兰港(乌纳拉斯卡)了。
乌纳拉斯卡,一听就是俄罗斯的名字。大约在9000 年前, 就有阿留申人在岛上生活。18 世纪中期, 俄罗斯人探险并发现了阿拉斯加,随后在1759 年来到如今的荷兰港并起名Ounalashka,开始在那从事毛皮交易。乌纳拉斯卡又被称为“荷兰港”,据说一艘荷兰船只最早在这个港口下锚,荷兰港也因此得名。不过,当地人还是喜欢把乌纳拉斯卡挂在嘴边。
乌纳拉斯卡市景
虽然俄罗斯在1867 年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但是他们在岛上的影响仍可以从19 世纪初建造的东正教堂(如今位于市中心的升天大教堂)中看出, 这也是美国最古老的一座俄罗斯十字东正教堂。从教堂背后靠海的马路往东一直走,就到了纪念公园,公园的建设是为了纪念那些在二战中战斗过甚至牺牲了的战士或饱受战乱痛苦的人民。天气虽然阴沉,但街景却也非常漂亮。
日本是另外一个给这片土地留下深远影响的国家。1942 年6 月,日本人发动了阿留申群岛战役并首先空袭了荷兰港,不过由于当地天气恶劣并没有很大战果,随后日本军队占领了更西端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岛上随处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修建的小碉堡, 在南水道大桥附近还能看到当年美国海军的151 潜艇基地。
乌纳拉斯卡海边的一只白头海雕
岛上还有一个阿留申二战国家历史区,位于机场北面,由于该片土地属于Ounalashka 公司所有,所以要去的话,还得先到大阿留申饭店后面的Ounalashka 公司购买一个人每天6 美金的土地使用许可证。
从纪念公园往回走,忽然前方如雪片纷飞,仔细一看,哪是雪呀,分明是鸟的羽毛。抬起头才发现,屋顶上一只白头海雕在享用自己的美食。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虽然残忍却也是千古不变的定律。这儿的白头海雕多得出奇,几乎每一座路灯上都停着一两只,在屋顶和湖边也时常可见。冬天虽然阴冷雨雪多, 但却是观白头海雕和候鸟的好季节。
北冰洋畔世界之巅的鲸骨
步行来到南水道大桥上,西面的金字塔山今天终于露出了峰顶,不过有着壮美火山湖的马库申火山依然不见真容。沿着桥的北岸往里走到不需要许可证的尽头,一只白头海雕在海边嬉戏。“扑棱棱……”几只野鸭子展翅而飞,乌纳拉斯卡也是阿拉斯加野鸭的热门地。岸边,堆满了捕帝王蟹的笼子,似乎在提醒人们,这儿就是美国最大的渔港。
离开荷兰港,搭乘Ravn 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费尔班克斯经停后转乘阿拉斯加航空班机,前往北冰洋畔的巴罗。
巴罗,濒临北冰洋波弗特和楚科奇海,是阿拉斯加也是美国最北端的城市,小城北面的巴罗角算是美国最北端了。这儿大部分的居民为因纽特人,所以保持着捕鲸的习俗。每年春秋两季, 多达几十支的捕鲸队伍出海捕杀弓头鲸,6 月份还会举行捕鲸节。每当鲸肉等切割分配完毕,当地人会把鲸骨拉至远离城市的北冰洋上,以防北极熊光临居民区造成意外。
珍娜温泉度假村极光冰博物馆
睡了个懒觉,来到北冰洋畔时,恰好赶上日出。巴罗的地标之一,就是北冰洋畔的鲸骨拱门,这个拱门离世界之巅饭店并不远。初升的太阳照在冰面上,金灿灿的。
天亮了,吃完早饭打算去美国极北之地:巴罗点。由于暴风雪阻断了通往巴罗点的公路,在Ilisagvik 学院附近开始就只能徒步踏雪前往美国极北之点。下榻的机场旅馆主人安德鲁夫妇告诉我,昨天有人在学院附近看见北冰洋上的一头北极熊,劝我如果计划去巴罗点一定要请个当地向导。可是哪找因纽特人啊?
理查森公路边的极光闪耀在天边
想了想,还是冒个险自己徒步前往。从积雪阻断的路面到波弗特海边的巴罗点差不多有10 公里的距离,在零下30℃左右的气温下行走,算是不小的考验和挑战。在北冰洋畔,经常可以看到捕鲸季过后遗弃的鲸骨。来到巴罗点, 站在这极北之地出神地望着浩瀚的北冰洋,可惜没有看到任何北极熊的踪迹。
珍娜的幸福时光
1905 年8 月5 日,金矿工人罗伯特和托马斯兄弟在费尔班克斯以东约90公里的上珍娜河谷发现了温泉泉眼, 仅仅过了几年,珍娜温泉便成为费尔班克斯居民休闲的胜地。如今,占地近1.8 平方公里的珍娜温泉度假村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尤其是中日游客来此泡温泉、赏极光。
基奈河畔,雪山连绵
冬季的费尔班克斯是世界上最好的观赏极光的城市之一,只要你连续住3 晚,就有八成以上的机会可以看到极光。能否看到极光,除了强度以外, 还和天气晴朗与否,是否暗夜等有关。费尔班克斯北面的Ski Land 滑雪场山顶由于无遮挡,是观赏极光比较理想的场所;其实只要是地理位置开阔,避开强光源的地方都可以。
离开机场附近的美国长住酒店驱车一个多小时穿越珍娜河州立娱乐区后,顺利抵达温泉度假村。非度假村住店客人只要购买一张15 美金通票,就可以全天使用温泉池。四周白雪皑皑, 在池中放松身心,运气好的话晚上可以边泡温泉,边赏极光。
冬季的荷马岬冷冷清清
既然到了珍娜温泉度假村,就参观一下这儿的极光冰博物馆吧。据说这座冰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全年开放的冰建筑,总共使用超过1000 吨的冰雪来打造。进入大厅,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冰雕,包括骑士、豹子、北极熊、冰琴键、内有冰床的冰屋,当然还有冰吧。
游览之余,来杯用冰杯盛装的苹果马提尼,喝完后可以把杯子咬碎吞进肚里或者狠狠摔在地上,听起来不错吧。
泡完温泉,却迟迟不见极光降临。在活动中心等了一会,正准备驾车离开,忽见几个日本人跑进了观赏极光的小房间。极光的强度虽小,肉眼却足以看见。一道淡淡的绿色,夹杂着一抹红, 在森林的上空慢慢舞动起来。
第二天,沿理查森公路驱车90 公里,经过艾尔森空军基地,来到桦树湖州立娱乐区,这里是冬季冰钓和观赏极光的好地方。停车等了半小时,似乎极光还不愿露脸,只得折返费尔班克斯。就在离北极村几英里的地方,窗外忽然现出一道绿光。
在路边泊好车,走出车外一抬头, 就见一条狭长的极光在公路右前方舞动起来。虽然路灯发出耀眼的光芒, 却丝毫不影响我观赏它的“舞姿”。相比昨夜,虽然今晚极光预报强度只有3 级,却更为明亮。绿光飘逸地向右延展,渐渐和南侧森林上空冉升的极光交汇在了一起。
一首动听的歌,奏响在珍娜和理查森的上空。
阿拉斯加的一号公路:斯特林,去看金色火山
在苏厄德高速路边的燕鸥湖畔往西拐,就转上了227 公里长、阿拉斯加一号公路西南段的斯特林公路。
荷马白鲸湖和对岸的基奈半岛雪山
宽阔的基奈湖闪现在公路南侧,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碧玉般的色泽,不一会儿汇成基奈河蜿蜒在斯特林公路边。冬季的斯特林公路两旁,银装素裹。我曾两次自驾来到这条公路,一次观熊,一次钓鱼,今天到火山上看日出日落。
抬头远眺,一座巍峨的雪山时隐时现,那是海拔3108 米、克拉克湖国家公园的最高峰里道特火山。总面积1.63 万平方公里的克拉克湖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东部一南一北矗立着两座标志性活火山里道特及伊利亚姆纳(海拔3053 米),阿拉斯加山脉和阿留申山脉在此交会,公园内冰川纵横、总数超过1500 条的冰河使得克拉克湖成为继兰格尔- 圣伊莱亚斯后全美冰川第二多的国家公园。晴朗的日子,里道特和伊利亚姆纳火山以及诸多雪山冰川伴随在斯特林公路一侧的库克内湾畔, 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火山冰川景观公路。
在尼尼尔奇克驶下一号公路,驱车沿着山谷街观赏库克湾畔,过了安克波因特后即将抵达斯特林公路南部终点, 荷马前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俯瞰卡彻马克湾和对岸的基奈山脉,以及眺望奥古斯丁和伊利亚姆纳火山。太阳徐徐落下,整个天空和库克内湾都染成了金色,照耀着远方的奥古斯丁。
顾不上去酒店登记,直奔荷马市内的白鲸湖。落日余晖下,楚加奇山脉披上了金色外衣。接着上山来到天际线景观路,在观景平台披上外套,静静看着山脚下,荷马岬延伸到卡彻马克湾内,对岸的雪峰冰川慢慢变成了金色。忽然,天空闪现一片耀眼的粉红色,在东南面的基奈山上漫延开来。驱车来到东线,一路欣赏这世上最美妙的日落晚霞。
看着夕阳西下,还是决定回到奥古斯丁火山观景台。奥古斯丁最早形成于大约4 万年前,是一座海拔1254 米的复式火山(岛),19 世纪以来至少喷发了9 次,其喷出的火山灰最高可达海拔1.2 万米,也是库克内湾地区最为活跃的一座火山。橙色中,奥古斯丁似乎也准备歇息片刻。
冬季在阿拉斯加看日出也有优点, 那就是不用起得太早。天蒙蒙亮,我已经驾车沿着斯特林公路前往欢乐谷,沿途找了个视野开阔的州立公园泊好车, 踏雪来到崖边等待日出。林子里忽然传出一阵声响,吓了我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头驼鹿(又称北美麋鹿)。别看它是素食主义者,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动物,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妙。
荷马白鲸湖和对岸的基奈半岛雪山遥遥相望
火山上,一片淡淡的粉色,再多等一会儿,斯特林公路东面的森林上空, 太阳冉冉升起。不久,一缕阳光洒在了克拉克湖国家公园的两座火山上,伊利亚姆纳和里道特东面山坡渐渐地涂上了一层金色。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日照金山么?
寒风吹过,这才发觉天已大亮,回到酒店用早餐,忽然,窗外飘起了雪, 卡彻马克湾内迷雾渐起。临行前,还是决定要走完斯特林公路的全程,去一趟荷马岬的终点。这座大比目鱼之都平日里码头上热闹繁忙,而在大雪纷飞的冬季,7.2 公里长的堤岸上却冷冷清清。
驾车来到荷马岬的尽头,一侧,是阿拉斯加海洋渡轮站。下了车,望着似曾相识的码头,看着波涛翻滚、海燕纷飞。忽然,一只白头鹰掠过,打断了我的思绪。雪花落在眉间,我甩了甩头,看到路边几个大字:LANDS END。这里,就是斯特林公路的终点。
雪越下越大。有些路,走一次, 便可铭记一生。
“地球上最后一项伟大的竞赛”
从荷马返回安克雷奇,打算明日观摩被英国《每日邮报》誉为“地球上最后一项伟大的竞赛”——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的开幕式。
44届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安克雷奇开幕式
每年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的开幕式都会安排在安克雷奇市中心4 大道举行,然后第二天在威洛重新开始正式比赛(2015 年安排在费尔班克斯)。平日市中心会铲雪,所以前一个晚上需要从其他地方拉雪填路,由于近年安克雷奇降雪不足,开幕式前几日有消息说今年的雪需要从费尔班克斯用火车车皮拉到安克雷奇。
漫无边际的荒原中,一支阿拉斯加雪橇犬队在雪地上行进,这是上百年来阿拉斯加因纽特等原住民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阿拉斯加发现金矿和淘金热的兴起,狗拉雪橇更是成为苏厄德到白令海峡畔诺姆长达3700 公里、最早连接原住民村落的冬季道路系统——艾迪塔罗德路径(如今的艾迪塔罗德国家历史路径)运输物资和人员并输出黄金的主要工具,而1925 年诺姆爆发白喉传染病时狗拉雪橇及时运输(白喉)抗毒素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随着科技进步和雪地摩托的应用与推广,狗拉雪橇逐渐淡出了交通运输的舞台。为了保留狗拉雪橇这一阿拉斯加特殊的文化传统以及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艾迪塔罗德路径,退伍老兵、一支狗拉雪橇队主人乔·雷丁顿与其他几个志愿者打算筹划一项州级的活动。在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 1973 年3 月3 日,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诞生了。
为了纪念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 个州,艾迪塔罗德比赛总距离被定为1688 公里(1049 英里),实际上总长度通常会少于1600 公里。这项比赛分为南北两条线路,北线总长1569 公里沿途共有26 个检查站、用于偶数年份; 而南线总长1606 公里沿途有27 个检查站、用于奇数年。
来自阿拉斯加的迪克·威尔马思赢得了第一届比赛的冠军,总共花了20 天49 分41 秒,而最后第22 名多花了12 天多。从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成了国际性比赛,来自大洋洲、亚洲、欧洲、加勒比和南美洲等地的选手纷纷参赛,来自挪威的罗伯特·索黎更是在2003 和2005 年两次夺得冠军。
里克·斯文森可以说是上个世纪艾迪塔罗德的传奇人物,一共拿下5 次冠军,至今无人能破;已故的苏姗· 巴切尔则是巾帼不让须眉,从1986 年到1990 年夺得了4 次桂冠。如果说还有谁是艾迪塔罗德的传奇,那肯定是西维家族了。丹·西维虽然没能夺得奖杯, 但儿子米奇·西维两夺桂冠,而他们家的孙子达拉斯·西维更是在2005 年18 岁时成为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历史上最年轻选手,2012 年25 岁时成了该项比赛最年轻的冠军以及最年轻的艾迪塔罗德和育空狗拉雪橇比赛(加拿大育空特区白马和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之间狗拉雪橇国际比赛)双料冠军,米奇和达拉斯父子包揽了2012 至2015 年连续4 年的冠军,狗拉雪橇传奇家族名不虚传。
狗拉雪橇比赛中争先恐后向前冲刺的选手
四大道上人声鼎沸,那些参加比赛的狗狗们终于可以露脸了,这不一些狗狗耐不住寂寞打闹起来。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规定只能使用阿拉斯加马拉穆(又叫阿拉斯加雪橇犬)、西伯利亚雪橇犬或者混种的阿拉斯加哈士奇, 阿拉斯加哈士奇由于速度更快,成了许多参赛选手的首选。今年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和英国等5 国总共85 支狗拉雪橇队参赛,其中挪威占了8 支,是除东道主美国外参赛选手最多的一国,此外女选手占了近1/3。
每个选手可以有12 ~ 16 条犬参加比赛,但最后过终点时必须有至少6 条参赛犬。所有选手在沿途必须做一次24 小时和两次8 小时的休息,具体地点(检查站)可以自行决定。
随着一声哨响,17.7 公里开幕式狗拉雪橇开始了(不计时间和成绩)。咦,没看错吧,怎么雪橇队里面貌似有游客呢?原来为了筹集给20 名以外的选手颁发回家奖金(1049 美金),组委会用拍卖的方式让粉丝能够坐上雪橇过一把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的瘾,那一口价买这个开幕式的雪橇坐坐多少钱呢? 7500 美金!
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的冠军从1985 年起可以拿到至少5 万美金的奖金,比首届的1.2 万多了几倍,但是参赛选手都无法靠比赛来维持雪橇队的运营,训练和养护这些爱犬的费用实在太高,所以像达拉斯·西维这样的冠军选手都得靠代言、参加商业活动以及找赞助人赞助参赛犬等来增加收入或者降低成本。一些条件较好或者参赛奖金较多的选手,经常会给爱犬吃野生三文鱼,夏季则会搭乘直升机上雪山进行“实地”拉练,而更多选手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艾迪塔罗德选手眼中,能踏上这条国家历史路径,是自我挑战,也是一种自豪。正如西维父子,最终再次包揽本届的冠亚军,8 天11 小时20 分16 秒的成绩让达拉斯继续刷新艾迪塔罗德的最短时间记录,也许超越里克·斯文森的5 连冠不再是个梦想。
雪纷飞,哈士奇不断地冲刺,因为这是“地球上最后一项伟大的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