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士以弘道:摄影家的立命之本

2016-12-07索久林

大众摄影 2016年12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摄影家信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一讲话为相关领域打造更强学术软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索久林特别执笔,结合摄影的实际,与我们一起探讨了摄影家的立命之本。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这一要求,对于摄影工作者是完全适用的。

士以弘道,无论是指弘扬天地万物变化、社会演进之大道,还是指日常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发展之理,对于摄影家(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摄影艺术家称为“摄影家”)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审美追求。它不是一般的艺术理念问题,而是关乎摄影家生存与发展的立命之本。

士以弘道,是摄影家得以存在的客观条件。

摄影艺术,是摄影主体作用于客体——抒发思想情感、记录现实、塑造形象的审美行为。摄影用什么“作用”客体呢?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摄影家没有思想情感,就没有审美的艺术活动;没有审美的艺术活动,自然也就没有摄影家的存在。可以说,思想情感是构成“摄影家”这种特殊生命的蛋白质。没有“士以弘道”之志的人,在摄影创作中自然也不会有思想情感的存在。如此,摄影家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尽管他的生理形态的生命还存在着:他可能是把玩摄影技术和生活情趣的“玩家”,也可能是“使用”摄影成像技术的工匠。

这个艺术规律,对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都是适用的。俄罗斯著名摄影理论家瓦尔坦诺夫在《摄影的特性与美学》中强调:“如果一幅照片只是反映了相机的作用,而没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那它也是没有什么好看的。”“照片上不仅可以看到记录的现实生活片断,而且还可以看到摄影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记录现实生活、不改变表现对象物理形态为特征的纪实摄影,同样需要摄影家的思想情感,同样是一种审美行为。那种认为“审美只存在于艺术摄影这种文体运作之中,不存在于纪实摄影的全部活动中”的观念,是不成立的。著名写实主义大师刘易斯·海因认为:他的摄影就是“揭露那些应予以纠正的,表现那些应予以赞赏的”东西。这个信念,使他拍出大量揭露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弊端,反映社会底层人正义呼声的优秀作品。作为世界摄影史上最优秀的摄影家,他的纪实摄影从来不存在着“没思想”的问题。“没有思想的眼睛是盲瞳”(英国美术家佐治·伯里曼语)。视觉艺术的客观规律,从来不允许摄影家有盲瞳!

以思想情感为基础的“士以弘道”信念,是一切摄影艺术活动产生的条件,也是摄影艺术家存在的条件,一切有志于摄影艺术的摄影家,都应该恪守这一条件;一切向往摄影家的摄影人,都应该积极创造这一条件。

士以弘道,是摄影创作的动力之源。

摄影活动的常态,是跋山涉水、起早贪黑,是所有艺术活动中最辛苦、最危险的劳动。摄影家常常因摄影而如疯如癫、不畏艰险,甚至为常人所不理解。摄影又让许多人“走进来就走不出去”,痴醉一生。其动因,最根本的还是摄影艺术信念的驱动 。

“士以弘道”的信念,可以点燃摄影家激情的火焰。被聘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员的巴西摄影家萨尔加多,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摄影大师之一。他说: “用信念去摄影,是我生活的准则。”他让摄影来承载、表达自己,使摄影成为一种精神境界所在。他用人道主义的情怀,表现社会弱者的贫穷、劳苦、艰辛,呼唤社会的公平正义;他把自己置身劳苦的工人、贫困的群体、多灾多难的下层人之中。萨尔加多说:“人是美的,人的尊严是不可蹂躏的。这些苦难的人并不丑陋。我以尊敬的心情审视被摄人物。”他的摄影作品也在反映表现对象的意愿、呼声,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为了摄影创作,萨尔加多经常进入到表现对象当中:在埃塞俄比亚瘦若骷髅的饥民之中,在巴西金矿非人般的矿井生活之中,在奇寒酷冷的极地荒原,在波涛汹涌、险象环生的大海……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摧残,然而,艺术信念给了他永不衰竭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在摄影艺术的路上继续攀行的脚步。我们身边那些拍长城的、拍湿地的、拍冰雪的、拍野生动物的、拍南极北极等源源不断的摄影家,之所以乐此不疲,多数也是艺术信念所致。

士以弘道的信念,使摄影家在艺术道路上永存初心,终生不渝。一直关注希望工程的解海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了十年的时间,行程两万多公里,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这些照片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改变了命运,有力地推动了希望工程的社会进程。

就市场化程度而言,摄影历来见笑于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摄影的经济回报是偶然的、有限的。投注于摄影创作的艺术家,多是“满囊光影,两袖清风”,甚至贫病而终。像刘易斯·海因者,绝不是个别现象。然而,接踵而来的摄影家仍可以安贫乐道,“笑傲江湖”,还是信念给予的热能。相反,那些在生活情趣层面“把玩”摄影的人,生活变化了,情趣减弱了,摄影也就停止了;那些借用摄影沽名钓誉者,搞了展览、出了画册、得了获奖证书,摄影的动力也就消失了;那些用摄影获取某种物质需要者,“需要”得到之后也就不需要摄影了。唯有摄影家,其艺术信念,永不衰竭地为之提供创作的动力和激情,其艺术生命之树永远绽放着青春异彩。

士以弘道,是实现摄影家高品位自我价值的根本保证。

每个文艺家都有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摄影家自然也不能例外。摄影家要提高自己人生价值的品位,必须提高艺术创作成果或相关工作的成果的品位。士以弘道的信念,把摄影家的创作和相关工作纳入到统一的审美理想的轨道,其激情和智慧的种子就可以在理想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甚至怒放出绚丽的风景。

把摄影纳入到使命的层次上,提高了摄影的价值定位。摄影家树立了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其摄影活动就不是在一般的生活层面了——不是一般的消遣或日常的需求,而是体现理想和志向的一种人生抱负。其摄影创作,也会在人生抱负的高度上展开。正如刘易斯·海因所说:“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我就不会拿起相机。”说明摄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这也让我们理解了他的摄影艺术的高度和摄影作品的高度。

士以弘道的追求,使摄影家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尤金·史密斯被称为伟大的人道主义摄影家,他坚持用照片影响“他们”(人民)的艺术使命。在二战后人们对前途无望的情绪中,他发现了现实生活具有《走向天堂》的审美意义;在平凡的乡村生活中,发现了《乡村医生》的高尚和不凡;在不被人们重视的西班牙底层社会,他发现了《西班牙村落》的尊严和高贵。这些被“发现”的作品都成为世人称道的摄影名作,尤金·史密斯本人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殊荣。

士以弘道,为摄影家认知与表达拓展了提升的路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摄影家对生活和艺术的认识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艺术表达,也是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升华的。弘道的责任,给了摄影家在创作上长期钻研、深入实践的可能,自然也是作品不断提升的可能。美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热爱大自然那首“冷峻又炽热的真实的诗”,终生用光影艺术弘扬大自然生态环保的艺术理想和信念。这个理想和信念,为他赢得了源源不断的风光摄影佳作,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奖;吉米·卡特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他的摄影理论研究和摄影技术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厚,他创建的“区域曝光理论”,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球摄影界影响最大的摄影成像理论。亚当斯的艺术理想和理念,成就了他在世界摄影史上特有的价值。

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内涵。摄影家当下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要从时代赋予自己的特定使命出发,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进而推动民族的复兴和全社会的文明进步。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摄影家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信念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