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台势力在美国都是哪些人?

2016-12-07

环球时报 2016-12-07
关键词:特朗普

编者按: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的一通电话,捅了娄子,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暴”。尽管特朗普团队随后表态缓和该事件的负面影响,但在观察人士看来,如此“鲁莽”之举实在不当。英国《金融时报》6 日即发表社评称,特朗普在台湾问题上挑衅很危险。其实,这通电话来得并不“随意”,知情人士称,双方人员提前几周就开始准备了,居中牵线的美方“亲台”人士的身份也被众媒体猜了又猜。确定无疑的是,美国有不少“亲台派”围绕在特朗普身边,而他们是美国国内那股长期存在的“亲台”势力的一部分。

I 他们,在特朗普身边挺台湾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鲁铭

种种迹象显示,一向我行我素的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不是一时兴之所致,熟悉内情的人称,特朗普幕僚在他还没有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前就开始悄悄准备和讨论,而最终进行通话是双方人员和专家提前数周准备的结果。

即将成为特朗普白宫幕僚长的普里伯斯被认为是促成电话交谈的主要推手。现年44岁的普里伯斯是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此前担任过该委员会的法律顾问以及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主席。美国媒体称,是他帮助很有权势的众议院议长瑞安以及威斯康星州州长沃克在该州以及全国获得目前的声望。

普里伯斯熟悉美台事务,台湾方面称他是“台湾的朋友”。他分别在2015和2011年访台,并与蔡英文会面。今年7月,他在美国接待了台湾的一个“立委”代表团,而且一直与台湾在美国的机构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保持良好关系。

特朗普的经济与安全顾问、加州大学教授彼得·纳瓦罗是特朗普身边另一个重量级“亲台派”。《华尔街日报》称,纳瓦罗一直主张派出内阁级别的官员访台,让美国不再承认北京的一个中国原则。特朗普在贸易上对中国的抨击也跟纳瓦罗如出一辙。

纳瓦罗制作过《中国导致的死亡》纪录片,出版过《与中国的未来战争》。今年,他的新作《卧虎:中国军国主义对世界意味着什么》,阐述了美国今后与中国会产生冲突的悲观论点。在特朗普11 月8 日当选前一天,纳瓦罗与特朗普的另一名顾问亚历山大·格雷在《外交政策》刊物上发表一篇可以看作特朗普亚洲政策蓝图的文章,文中将台湾称为“亚洲的民主之灯”,抱怨奥巴马政府“恶劣”对待台湾,呼吁全面对台军售。

有分析称,推动特朗普与蔡英文接触的还有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他目前是特朗普的国务卿人选之一。在特、蔡通话前一天,特朗普邀请博尔顿到他的寓所谈话。可以预料的是,两人讨论了有关对华政策以及台湾问题,而博尔顿一向对中国强硬,今年一月曾刊文主张美国打“台湾牌”,加强美台关系。“电话事件”后,博尔顿为特朗普辩护,强硬表示美国总统跟谁通电话,不需要中国同意。

特朗普的重要智囊、铁杆支持者前纽约市长朱利亚尼与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也是“亲台派”。朱利亚尼是特朗普的国务卿人选之一。美国媒体提到这两人时,把他们称作“特朗普的代理人”。

不得不提的还有曾长期担任美国传统基金会总裁的福伊尔纳,最近媒体猜测“通话时间”推手的主要人选就有他。他是美国保守派领军人物,过去常来往美国与台湾,几十年来与台湾各界发展广泛关系,被称为“台湾的老朋友”。今年8 月,他加入特朗普团队,10 月赴台会见蔡英文。

昨天出现在台北机场的特朗普交接团队顾问叶望辉,则是这两天媒体上的风云人物,因为媒体一度认为他是“通话事件”的中间人。叶望辉曾经担任小布什时期副总统切尼的国家安全顾问,能讲一口流利汉语。朱利亚尼和金里奇分别在2008 年和2012 年参加共和党总统初选时,叶望辉是他们的竞选顾问和亚洲问题顾问。今年7 月共和党党纲中增添重申支持前总统里根对台湾做出的“六项承诺”等,叶望辉是这部分党纲的撰写人。

除了这些人,特朗普身边的亲台势力还包括经济顾问史蒂芬·摩尔,后者为特朗普辩护称, 如果中国不高兴,那就“搞翻他们”。特朗普还仰赖一些亚洲问题专家,如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沃尔特·洛曼,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卜大年,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等。

卜大年与薛瑞福12 月5 日撰文说,特朗普与蔡英文的电话交谈,是朝着重新平衡日益受到中国界定的美国、大陆、台湾三边关系的良好第一步。卜大年还在推特上发文说:“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让中国发怒竟变成美国的政策?”▲

II “亲台派”,从“蛰伏”到“苏醒”?

●吴云 本报记者 吴志伟

对美国的“亲台派”“挺台派”“知台派”,台湾方面如数家珍。此次“通话事件”发生后,岛内就对几个“关键人物”如福伊尔纳、叶望辉等做了不少报道。

以传统基金会前总裁福伊尔纳为例,台媒称他是坚定的“亲台派”,几乎年年到台湾访问,与马英九也关系友好。前几年马英九母丧,福伊尔纳是马英九母丧后见的第一个外宾。据说,传统基金会一年有8000万美元预算,而福伊尔纳任该基金会总裁36年,2013年才卸任,影响力不容小觑。

蔡英文今年5月上台后,频频展现拉拢美国的架势,不断邀请美国重量级人物访台。6月初,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伊斯率领刘云平等众议员访台3天,呼吁美国造船产业应提供更多专家与技术协助台湾进行潜舰设计。7月,特朗普的政策顾问纳瓦罗访台,返美后随即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美国不可放弃台湾”专文。

台湾同时派人到美国打探最新政情。11月初,由民进党中央党部主管和民进党“立委”资深幕僚组成的观选团到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观察美国大选,并分别与美国两大党主司政党交流的美国国际民主研究院和共和党国际事务协会座谈。

台湾官员称,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台驻美人员、“外交”系统更是动了起来,与特朗普团队、幕僚、顾问等人员展开全面性接触,最终促成通话。

另一方面,台湾策动美国内部为美台关系点火升温。今年9月,由台湾涉外部门策动美国“挺台派”众议员夏波、薛曼、柏吾等人推出“台湾旅行法”,法案声明,美国应该促进美台之间“所有层级”互访。

在美国大力经营人脉,台湾有着深厚传统。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台湾对美国国会所做的工作几乎细致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台湾驻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曾给美国国会送去很多烤鸭,现场烤着给议员吃。台湾方面经常邀请美国议员及其助手来台,以前不乏直接的现金交易,现在依然有一些利益交换。俞新天说,台湾的这种“工作”做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并且还有延续性,即使美国国会换人,台湾还在孜孜不倦地“做工作”。

但眼下,美方“亲台派”能否帮民进党当局拓展“国际空间”在岛内仍不乏疑问,“通话事件”看似让台美关系有所突破,但是福是祸仍未可知。岛内不少专家认为,几分钟的谈话改变不了世界格局。当年台湾涉外部门全力促成李登辉到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演讲,事后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更有台媒拿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例子称,“未上任前,一切都是变数”。1980年大选期间,反共、“友台”的里根甚至多次公开表示要和台湾“恢复邦交”,但最终却和大陆签订了对台湾非常不利的《八一七公报》,1984年还留下一张和中国领导人在白宫草坪手挽着手走路的照片。▲

III 台无孔不入“做工作”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太曦

在美国,多数人对台湾了解不深,包括政界人士。但出于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考虑,尽管美台“断交”已长达37年,美国国内支持台湾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

美国国会历来是保守反华人士的一个大本营。早在二战结束时,就有一批议员支持蒋介石反共,积极推动美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各种援助,成为名噪一时的国会“中国帮”。后来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时代演变,国会的反华议员逐渐转化为“台湾帮”。进入21世纪后,其形式则是持鲜明“挺台”立场的非正式议员组织“台湾连线”。

美国众参两院的“台湾连线”分别于2002和2003年成立,目前参议院参与“台湾连线”的议员共20名,占1/5,众议院137名,超过3成。

近年来,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涉台议案,涵盖对台政策、对台军售、台湾“国际空间”等,“台湾连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两院“台湾连线”也搞了不少小动作。当然,也有一些亲台议员支持与中国大陆务实合作。

如此次“电话事件”显示的,美国一些智库及学者也是显著的“挺台”力量,其代表为传统基金会、2049计划研究所(负责人是薛瑞福)和美国企业研究所等。以传统基金会为例,在该智库网页上以“台湾”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条目就有1400多条。今年美国大选结束仅一周多,该研究所举行“美新政府与台美关系”研讨会。前文提及的福伊尔纳等人都与该智库关系密切。

“在美国,很多人不了解亚洲,不了解中国大陆和台湾问题。”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对《环球时报》说,亲台的美国人分为几种,有些是因为不太懂却对台湾抱有“同情”,有些人是因为意识形态,有些人是因为与台湾有利益关系。

俞新天提到,过去大陆没有完全开放时,日本人、美国人学中文多是去台湾,很多“中国通”是台湾培养的,自然有亲台倾向。最近华盛顿相继成立几个新的专注于台湾研究的智库,如“台美关系研究中心”和“全球台湾研究所”,它们的背景还不是很清楚。此外,美国军火工业集团与台湾有密切关系,和中国大陆则关系很少。美国还有一些其他与台湾进行贸易、经济往来的集团,他们也是亲台势力。

美国国内的亲台势力也受两岸大环境影响。民进党在台执政时期,“台湾连线”特别活跃,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寻求与大陆合作,长期负责“台湾连线”的共和党人罗拉巴克尔辞去联席主席职务以示不满:“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作而非对峙,那么(我)对台湾连线的支持将毫无意义”。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倪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1995年开始,美国对台政策比较倾向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到2003年以后,“台独”势力有所失控,甚至危及两岸和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转变,变为抑制“台独”势力过快膨胀。当时,美国对台政策大规模转向后,亲台力量受到钳制。现在,在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亲台势力有了“苏醒”趋势。

台湾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对《环球时报》说,美国民主党执政时期这些亲台势力不太发声,民主党的智库也多数主张对台湾问题维持现状,现在共和党要上台了,亲台势力也活跃起来。日经中文网6日称,共和党保守派一直走对华强硬路线,但在奥巴马政权下,共和党的主张被压制,现在“亲台派”积极活动是奥巴马政权对华“软弱”外交的弹簧效应。

倪峰认为,特朗普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对外政策,特朗普团队的一些成员本身就有着亲台倾向,亲台势力更是希望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在新总统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还没有明确认知的时候,通过一些动作促使新总统的对外政策朝亲台方向走。不过,大陆对台海局势的掌控力已非以往可比,以前美国势力介入台湾问题更容易,现在远不是这样,再加上台湾问题最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直接发生军事对撞,虽然特朗普有“特殊性”,美国总统历来的“学习曲线”在他这里仍可能继续保持。▲

猜你喜欢

特朗普
特朗普上任至今发推文1.1万条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承诺”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特朗普之星”又被砸了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特朗普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