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人学新视野 共话发展新理念

2016-12-07曹得宝董彪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人学综述

曹得宝+董彪

[摘 要]2016年7月22日-24日,由中国人学学会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的“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哈尔滨举行。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发展问题的哲学审视”、“新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发展问题和人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展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共识,提出了许多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一步打开了人学的研究视野,明确了今后人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人学;新发展理念;综述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0-0017-0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引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2016年7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人学学会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承办的“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近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紧紧围绕“人学视野中的发展新理念”这一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主题,就“发展问题的哲学审视”、“新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发展问题和人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展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共识,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于新发展理念和人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展问题的哲学审视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对于发展问题的思考始终是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对“人的发展的阶段和研究方法”、“资本与人的发展”、“科技发展对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关于人的发展的阶段和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侯衍社教授指出,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在当代中国,人的发展处于从“人的依赖关系”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发展过渡,同时处于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向“人的自由个性”发展过渡的错综复杂阶段。从具体形式看,一方面,人的发展处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的身体素质、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国人的发展又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诸如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人情淡薄、生态意识落后、道德滑坡等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推动和改变。首都师范大学陈新夏教授认为,人的发展研究主要有人性论和唯物史观两种理论范式。人性论范式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根据、要求和目标是什么等人的发展动机方面的问题;唯物史观范式解释了人的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指明了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合规律性及其历史性。两种范式各有优势及缺陷,只有以人性论范式引导唯物史观范式,同时以唯物史观范式支撑人性论范式,才能有效地推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关于资本与人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郗戈副教授则从资本逻辑、全面异化与人的发展的悖论角度指出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异化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关联,并由此产生出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对抗、分裂。同时也正是这种分裂恰恰为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历史性统一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从而构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海财经大学程晓博士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她认为,可以在未来取得巨大收益的知识和技术被称为人力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资本增殖而不是人的发展,因此,资本增殖方式的改变只会不断加深劳动对资本的从属性。但劳动者在面对资本时并不是彻底无力的,由于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身体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不完全受资本的控制。人力资本能够塑造出适合更高社会形态的劳动者:一方面劳动者能够超越资本控制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成为资本增殖的动力,必然驱使人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北方工业大学刘志洪博士认为,资本攫取了现代社会的最高权力,不但支配了劳动和剩余价值,而且依次对生产、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进行支配,资本控制了现代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过程,也就决定了现代人整体素养的可能空间与实际发展程度。它一方面造成了人全面发展乃至自由发展的需要,进而一定程度地实际促成了人的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更为深刻地扼杀了这种发展,甚至造成了人的发展的片面性与不自由性。

关于科技发展对人的影响。海南大学张治库教授分析了现代虚拟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他指出当今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建构起一个虚拟世界,而现代虚拟关系则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与这一虚拟世界所建立的对象化关系。由于计算机及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诸领域应用与切入的广泛性,使得现代虚拟关系演变为影响和规约现代社会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客观力量。现代人应科学有效地选择与把握资讯信息和自我发展的关系,自觉抵制损害自我健康发展的不良信息。哈尔滨师范大学段虹教授则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的认知方式的重构。她指出大数据分析通过重构认知模式去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认知方式来看,大数据分析强调“样本=总体”的全归纳法,以相关关系替代因果关系,淡化认识过程中对精确性的追求。基于这样的认知方式,大数据分析不再追求以因果关系为中心的“客观事实”,而是把由“相关关系”链接的“主观事实”建构为认知的主要内容。“相关关系”的形成需要更多的咨询和更为迅捷的信息处理方式,人的日常生活更加依赖社群,渐渐形成“社群意识”,这与传统的共同体观念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新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

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理论智慧,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其中包含着重要而丰富的人学意蕴。endprint

人学视阈下的新发展理念。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指出,发展理念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实践理性和价值取向,党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虽主要是针对经济发展而言,但又不完全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涉及到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至人的发展层面。作为研究人的观念和行为的人学,理所当然需要对新发展理念问题给以高度关注。而新发展理念的“新”就在于凸显了人的生存和人的价值,其精神实质和本质规定都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罗文东研究员指出,新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和政治立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的灵魂与精髓,新发展理念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方式和路径。国家行政学院范文教授指出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的客体性方面,强调要认识和尊重社会客观规律性,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二是在社会发展的主体性方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立体作用;三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方面,强调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在社会发展的目的性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崔新建教授认为新发展理念与过去的发展理念相比的创新性在于:从发展的内涵来看,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单纯讲经济发展到追求人与自然和社会共同发展的转向;从发展的动力来看,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来完成,人的素质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最终决定因素;从发展的目的来看,新发展理念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享有和人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发展而发展。

关于创新发展。深圳大学田启波教授指出,创新发展居于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已超越科技层面,使创新进入了理论、制度、文化等综合层面,这也是对“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升与拓展。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认为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他指出教育创新在理论上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实践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创新一是需要推进以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领域的教育观念创新,二是要推进以产学研相结合,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教育体制创新,三是要推进以通识教育为高校课程体系基础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河北省社科院覃志红副研究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创新是人的最高本质。一是从自然形成机理上看,人是实践中的自我生成,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的主体特性,创新实践是人的本质要求。二是从创新形成的社会机制来看,人正是借助生产劳动并在其形成的一系列现实关系中使人的创造本性得以实现。三是创新实践是主体人的自我生成,它和社会生产发展都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

关于协调发展。中国社科院刘志明研究员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状况表明我国发展存在后劲乏力的问题,而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未能齐头并进。这意味着我国发展存在诸多明显短板,党中央提出协调发展的理念旨在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的同时,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在加强薄弱领域中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北方民族大学高梅教授则指出民族地区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群众的积极性,我国在民族地区践行协调发展的理念就需要一方面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和发挥民族多样性在国家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上的特殊功能,把多民族的国情打造成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关于绿色发展。北京交通大学路日亮教授提供了关于绿色发展问题的制度思考。他指出生态危机的本质是资本危机,资本至上的价值观是当代环境问题的总根源,我们应既要利用资本发展经济,又要避免生态问题的发生。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途径依赖于经济制度的设计,我们要摒弃资本破坏生态环境的逻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逻辑,从制度层面塑造完整的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使资本不但不伤害环境,反而可以被用来保护生态环境。北京大学徐春教授认为我国环境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面源性、持久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公民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环境权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趋势下,我国环境社会治理应当从政府唯一主体走向企业、各类社会组织机构、社区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局面。哈尔滨师范大学于冰副教授指出,特定的时代具有特定的时代意识,生态意识就是伴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而兴起的,生态意识内在地包含着认知层面的生态科学意识、伦理层面的生态道德意识和价值层面的生态价值意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就是现代生态意识最为生动和鲜活的体现,要想使生态意识落地生根,就要切实推进绿色发展。

关于开放发展。武汉大学陈曙光教授指出,在开放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属于以“交往关系意识”和“为他的主体性”观念为根据的交互共同体,是交互共同体的当代形态。它既不同于以“自我中心意识”为根据的单子式集合体,也不同于以“单极中心意识”为根据的依附型共同体。它是我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对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社科院张建云研究员指出,当今互联网时代正是群雄并起、新业涌现的时代,无论是旧业升级,还是异业跨界,都需要系统重组,除旧纳新。开放发展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开放,才能融合,才能有自我变革的勇气和创新发展的机会。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则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角度来论证了开放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关于共享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袁吉富教授认为共享发展的精髓是公平正义,推进当今我国共享发展理念的实施需要践行公平正义的原则,一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要拓展人民的基本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平等。二是在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应以境况不利者为重点,不断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帮扶工作水平。三是对丧失或基本丧失发展能力的人应予以最基础的兜底保障。四是要合理调节劳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促进社会包容式发展。教育部社科中心任青研究员认为,促进共享发展最繁重最艰巨任务在农村贫困地区,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共享发展在根本上是要把教育抓好,要想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就需要国家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国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让农村贫困地区孩子能上学,上好学;需要不断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让农村孩子共享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三、发展问题和人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发展问题和人学学科建设的问题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与会学者还讨论了发展问题和人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前景导向。

关于发展问题的展望。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认为应该从存在的角度看待发展。他指出发展是人的存在方式,而存在则是发展的规定。存在是发展的前提基础和起点,也是发展的目的归宿和线路。发展造成的诸多问题的本质事实上在加重非存在的威胁,根源就在于对存在的遗忘,我们应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看护存在的功能。西南大学胡刘教授指出了将人的发展研究与现实接轨的路径: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人的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教育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推进制度和组织的创新与建设,力求在制度上确保优秀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在组织上通过学习机制、转化机制来取得实效;四是注重人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塑造,人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塑造的基础在于实现国家政治和经济的自主发展。

关于人学学科建设问题的展望。北京大学陈志尚教授指出,我国人学研究界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人学学术成果,但理论上尚存在着不足之处,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落后的问题。人学研究者应着眼于人学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扎实的人学学科理论基础,实现人学的科学梦。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认为新发展理念蕴含的“共创、共进、共生、共赢、共享”的内涵就是对我国现阶段发展背景的哲学诠释。他进而指出当今我国学术研究需要真正实现研究方向的转向,即由过去过多的论证西方给我们提供的议题转向来发掘、分析、研究和论证我们中国自己的议题和问题,建构我国的话语体系,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这也就要求我国的人学研究要从过去注重概念的逻辑转向注重现实的逻辑。

与会学者还就其他有关人学基础理论和新发展理念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人学内涵,对新发展理念的研究必将打开人学研究的新视野,促进我国人学事业的发展,也必将有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姚黎君 彭 坤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人学综述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