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贫困中寻出路
——地方科技扶贫经验介绍

2016-12-07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晴隆晴隆县巴中

本刊记者|柴 帆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贫困中寻出路
——地方科技扶贫经验介绍

本刊记者|柴 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贫困地区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科技扶贫是以科学技术推广普及为手段,以提高贫困地区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由科技部门主导的隶属于国家宏观扶贫部署的一项工作安排。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冬梅表示,我国科技扶贫移走了30年的历程。主要包含以下六个阶段;

1980—1985年,我国开始探索利用科技要素进行扶贫开发,以科技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扶贫模式。

1986—1993年,科技扶贫由一种典型的扶贫模式迅速转变成一项重要的国家扶贫宏观部署。

1994—2000年,科技部门制定科技扶贫战略规划,指导和推动扶贫工作转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2001—2010年,引入市场机制-“科特派”,开始信息化建设和合力扶贫。

2011年—至今,衍生出片区扶贫战略下的科技扶贫,精准扶贫模式下的科技扶

贫。

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的“2016年扶贫日减贫发展论坛科技扶贫平行论坛”对过去30年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汇报。其中,地方分享了过去30年科技扶贫在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带领我国广大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探索出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巴中特色种业创新基地

四川巴中 创新科技扶贫模式

四川省巴中市,“红军之乡”、“东北氧吧”,“山中水中、入画之中,四川巴中”等诸多标语向外界宣告着这个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我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成渝、关天两大经济区联接地带,总人口近400万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57.6%,这里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城在山中建、水在城中流、楼在绿中立、人在景中游。

丰富的旅游资源似乎并未给这个全国第二大苏区带来经济效益,巴中是我国有名的连片贫困地区,目前还有699个贫困村、31.83万贫困人口。巴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新聪在“2016扶贫日科技扶贫论坛”上表示,长期以来,巴中发展的历史就是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在长期的贫困斗争中,巴中市政府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科技扶贫模式。

党政推动:通过制定科技政策,着力营造科技扶贫的浓厚氛围。

科技带动:通过加强人才工作,着力解决科技扶贫的瓶颈制约。

院校驱动:通过构建创新平台,着力增强科技扶贫的创新能力。

企业联动:通过大众创新创业,着力构建科技扶贫的重要载体。

部门互动:通过集聚部门资源,着力形成科技扶贫的强大合力。组合力量攥拳出击、组合资金打捆投放、组合项目连片推进。

如今的巴中市,建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5000万元,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逐年做大基金规模,已兑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荣获省科技进步奖政策补助资金近千万元。2015年12月,科技部批复成立了四川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引领全市农业科技发展。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技术创新人才1000余人。选派科技特派员538名,其中创业式科技特派员120余名,先后培育出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8家和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

袁新聪表示,未来巴中将深入推进“五动”科技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凝聚创新力量,以务求必胜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昂扬向上的斗志,努力把巴中建设成为秦巴山片区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扶贫示范区。

湖北罗田 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罗田茶叶产业

自1986年“科技挺进大别山”战略实施以来,湖北农科院先后向湖北省英山县、罗田县选派科技副县长和科技扶贫开发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邵华斌介绍,在科技部、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农科院承诺“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30年如一日,虽然科技副县长一届接着一届的换着,但用科技帮助农民致富的担子却一直没有卸下来。

邵华斌表示,过去三十年的发展让罗田成为盘捏的凤凰,罗田经验归结于四个方面:

一、选派科技精英,实施人才扶贫。根据扶贫开发不同时期及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选派优秀的专业型或者复合型干部担任科技副县长和科技扶贫开发团团长,将科技的精髓深深根植于乡村田野。

二、培育服务体系,实施智力扶贫。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领导和管理体系,茶研究会、蚕桑学会、养殖技术协会等社会化科技引导体系,科技特派员、“青年博士服务团”、专家大院等科技支撑体系,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村村通”科技经济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依托各个层次的科技应用平台和培训阵地,传播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模式,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三、打造支柱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把专业技术优势和科研课题与地方科技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帮助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建立了“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扶贫模式。

四、构建长效机制,强化激励保障。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之帮“万户”脱贫行动,科技挺进大别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注重在经费上、职务上、职称上给予支持和倾斜,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挂职期满后,有管理潜力的提拔重用,适合从事研究的在项目申报和职称评聘上给予政策倾斜。

如今,罗田的茶叶、蚕桑、板栗、畜牧等产业逐步壮大和转型升级。科技扶贫帮助湖北大别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较好的脱贫致富之路。

贵州晴隆 助推种草养羊奔小康

贵州省晴隆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农业生产效益低,2000年以后,晴隆县开始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终于找到了一条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表

示,“晴隆模式”会让你真正感受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所带来的新变化,让山区农民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阔,让石漠化治理效果越来越明显。张大叔介绍晴隆模式主要包括四点;

一、坚持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强力推进全县精准扶贫。晴隆县草地畜牧业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草地生态建设与发展草地畜牧业相结合。在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种植牧草,通过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工种草、草地改良等措施,恢复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使原本石漠的地方披上了绿装。

二、从单纯的种草养羊发展为“接二连三”的产业。从原来单纯的种草养羊发展到现如今的全产业链式发展。围绕从农业中抓出工业的理念,狠抓示范带动及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做标准、做体系,系统性开发,配套建设了活羊交易市场、海权肉羊加工厂熟食生产线、晴隆县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等,不断开发特色产品,初级产品深加工,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致力于要把现代畜牧业服务经济与观光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全面引领带动贵州省畜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三、选育晴隆羊新品种,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从2008年开始,晴隆县开始了现代肉羊培育的初选工作;2011年后,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应用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完成了晴隆草、晴隆羊的快速纯繁扩群和杂交组合筛选,按照繁殖率高、生产速度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个体大、适应性强、耐粗饲的方向,用杜泊羊、澳洲白羊、克尔索羊、湖羊、小尾寒羊进行杂交组合筛选,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晴隆肉羊品牌。

晴隆绵羊种羊场

四、汇集小项目,建成大产业。晴隆县将实施的每一个小项目做到滚动可持续发展,针对实施的每一个项目投入科学的管理、科学的方法、生态的手段,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以人为本,汇集项目资源优势、人力优势,不断做强做大,并在发展中选育牧草品种和“晴隆羊”品种。

截至目前,晴隆县养羊50余万只,建成肉羊基地88个,种植人工牧草48万亩,改良草地30.8万亩。2014年户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最高达86.8万元,创收总额近4亿元。张大权主任表示,未来三年,晴隆县将从羊的养殖数量、养殖质量、草地的建植数量、建植质量,到羊群的管理、销售及收入实现晴隆县羊全产业链井喷式裂变式发展。

巴中、罗田、晴隆三个地方仅仅只是我国科技扶贫30年历程的一个小缩影,30年,是一段过程,也是未来的一个起点,科技扶贫,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晴隆晴隆县巴中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的保护与开发
民政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姜仕坤:鞠躬尽瘁的县委书记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调研巴中扶贫
铭记姜仕坤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