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际交流成为一种常态—专访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印凯

2016-12-07李文星摄影王文静设计胡婷

留学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中教国际交流学分

记者_李文星 摄影_王文静 设计_胡婷

让国际交流成为一种常态—专访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印凯

记者_李文星 摄影_王文静 设计_胡婷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经从2000年的2.8万人攀升到52.7万人,且仍旧处在上涨趋势。然而,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印凯却表示,“中国的学生体量大到1000多万,而留学人数仅占其中不到5%的比例,国际交流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印凯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教育展于10月22、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现场声势浩大,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中国、哥斯达黎加、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印度、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波兰、葡萄牙、俄罗斯、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国、荷兰、土耳其、英国、阿联酋、美国和香港的逾40个国家和地区近500余所海外院校参展。

中国国际教育展一场文化交流盛宴

据《留学》记者了解,中国国际教育展已经连续举办了16年,2016年延续了历年的态势,国家展团仍是主角,海外院校继续摆台,热门国家热情不减,留学新军锋芒初露,声势浩大,精彩纷呈。由政府机构如爱尔兰教育推广处、加拿大全球事务部以及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哥斯达黎加对外贸易促进协会、塞浦路斯教育与文化部、芬兰国际教育交流署、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高等教育署、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意大利教育中心、日本学生支援机构、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菲律宾旅游部、波兰科学和高等教育部、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西班牙对外贸易发展局、瑞典对外交流委员会、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美国驻华大使馆-EducationUSA (中国)等支持并亲自参与的20个国家展团,荟萃一堂,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科研实力和教育国际化风采。

在教育展现场,《留学》采访到主办单位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印凯,他表示,“每年一度的教育展,不仅是国内家长和学生与校方代表面谈咨询的最佳平台和机会,而且是各个国家向中国展示其学术风气、国家文化的重要渠道,教育展的意义已不止指向留学,更是一场文化交流盛 宴。”

搭建中外交流平台链接优秀教育资源

中国国际教育展是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社会看作是留学行业的风向标。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每年的重头戏,除了中国国际教育展之外,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还包括中国国际教育论坛和中外院校合作项目洽谈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致力于通过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教育论坛,搭建中外交流平台,链接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据印凯介绍,除了组织中国国际教育展之外,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还负责着一项和教育展差不多年纪的,已经组织了16年的中美人才培养1+2+1双学校项目,该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四年内分别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学校学习,并拿到两个文凭,至今已经向国外输送了3000多名学生。同时,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还负责关于中美专升本升硕的3+1+1项目、中韩专升本升硕项目、新西兰本升硕项目、中法工程师项目以及中日养老及福祉学科建设等。除此之外,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还组织了致力于寒暑假的短期研学项目。

“据我们内部统计,通过这些项目的学生中70%都选择了去国外继续深造,其中很多申研时申到了世界Top50的名校,毕业后又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印凯无不自豪地告诉《留学》记者说,“同时,我们做的国际交流,并不是单向的,我们正在开发一项学分互认项目,目前中国已经与45个国家签署了学历学位认证,一旦学分认证时代开启,将会使中外的交流进入一个更为频繁的新时代。”谈到学分互认项目的可行性时,印凯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职业的融合倒推着教育的发展,学分互认慢慢成为可能。“我们最熟悉的是中美的课程,因此首先与美国进行课程衔接等工作,只要我们一直坚持服务中国高校、中国学生,慢慢地让国际交流成为一种常态,一切都将成为可能。”印凯告诉《留学》记者。

猜你喜欢

中教国际交流学分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在文学经典中教陶艺 让儿童的想象飞起来
《汽车电器》数字版出版合作
学分
A WITHERING FLOWER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