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积极维护实习生的权益
2016-12-07杨阳
杨阳
高校学生外出实习,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毕业生找工作的必经阶段。在劳动力紧缺的行业,事实上很多企业与实习生愿意达成一种“准雇佣”关系,一些公司为吸引优秀实习生,提供了较丰富的报酬,甚至在奖励性收入方面能与正式职工的差不多。然而,社会上还是存在很多实习生被压榨的现象,他们被作为廉价劳动力对待,这需要高校切实维护实习生的权益。
很大一部分实习生在实习时的目标就是毕业后能转正,他们时刻处在被淘汰的危机意识下,甚至有的人干的活、担的责与在职员工区别不太大,工资却有天壤之别,在发生工作失误时,还容易因“实习生”的身份招致另眼看待。一些企业把实习生当成了牟利工具,高压式的实习模式已经成为实习生转正的必经渠道,变成行业的常态,却远称不上健康或公平,如此现象并非个例。对于一些高校来说,人才培养中提出了校企合作等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措施在推行时或多或少都有“走调”,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很多学生为求职而草草实习,甚至耽误学业,一些高校则在学生实习环节成了“甩手掌柜”。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用人单位更心仪实践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下,学生在求学期间实习,加强认知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十分重要,而如何为实习生保驾护航,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应该成为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重点。
首先,高校应精心规划学生的实习。高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时,可以由各二级院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要求等,设计实习的一整套程序和方法,将其纳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有制度可循,而不能由专任教师个人带队,或任由学生自主实习。另外,廉价劳动力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教育的发展和形象建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校未加甄选,急功近利,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合作,推荐学生去一些与专业关联不大、缺乏专业技术含量的岗位,学生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锻炼。对此,高校必须按专业培养要求,精心遴选实习实践单位,整个实习实践要有系统的方案,包括师资保障、实习内容、学生考核、实习质量评价等,绝不能随便安排实习生到某个企业。
其次,高校与用人单位良好沟通,确保实习生权益。除了给予实习生富有实效的引导,高校还需要提供实质性的权益保障。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学生接触行业一线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他们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却很微妙,一般来说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没有法律认可的劳动关系,即没有协议,这也为不少单位将实习生当作“廉价免费劳动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即使实习生能够获得一定薪酬,但法律地位仍不明确,游离在学校和单位的管辖之间却又未被明确归属方。对于高校来说,对学生参加实习较理想的保障方式是实习单位与高校、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从根本上保障实习生的合法利益。当然,这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推动。
最后,高校应积极接收和处理来自学生的反馈。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屡屡出现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权利遭侵犯的报道,大部分原因是实习生在恶劣的环境中加班加点工作,只有很低的薪酬或根本没有薪酬,且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觉得没有多少收获,不得已才向媒体爆料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在侧面反映出高校对自己的学生缺乏关爱,在实习生的实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对此,高校必须事先告知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薪酬待遇等事项,以及向学校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途径,为实习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虽然实习主要是由高校安排,但在实习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如学生代表访谈、实时跟踪、QQ群、微博等听取学生的反馈,接收来自专业技能学习、条件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实习生实习的最终效果。
总之,大学生的实习关乎个人成长和就业,实习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他们的实习境况理应得到校方的重视,高校应改善对学生实习的认知,精心谋划,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为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逐步走向社会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