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的中和之美

2016-12-06朱根勋

中华诗词 2016年9期
关键词:雅正正宗中和

朱根勋

历来,人们习惯把词的风格和词家分为豪放婉约二派。实际上,在豪婉二派之外,尚有中和一派。1990年,扬州绿杨诗社成立10周年时,我在《西江月》贺词中作了这样的表述:

绿透云天远碧,春高杨柳新青。诗如湖瘦正含情,社燕年年剪影。豪婉个园之竹,中和盘古来亭。词呈三品味分明,笑我观天坐井。

词以扬州个园之竹,一叶两“个”比豪放婉约二派,以扬州小盘古之亭,坐亭中,上可观山,下可见水,喻中和之区,其美所在。

2006年,见《中华诗词》6月号披露,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先生亦有“界于‘豪放派和‘婉约派之间的‘中和之美的认定,可见持此观点者非我一人也;而前人更有诸多精辟之言。.何谓中和?《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生焉。”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它要求人的道德修养和处事之法,都要不偏左,不倚右,无过激,无不及。

就艺术而言,绘画中的黄色,它调和于冷色与热色之间,呈现的是中和之美。音乐中的中声,累于阳律与阴律之间,“有中则正”,“中正以平之”(王灼语),上下过渡,优美动听,也是中和之美。苏东坡说:

“乐之所以不能致气召和如古者,不得中声故也。乐不得中声,气不当律也。”词中的中和之美,在于它能在恢弘与柔曼、铁板红牙与晓风残月之间,继往开来,自成“清刚”“雅正”“和永”的境界。对此,南宋词人开宗列派,其中以姜夔为大宗,把宋词推向高峰,被誉为宋词正宗。其特点,夏成焘先生概括为,以“瘦硬之笔,救软媚之弱”,以“绵邈风神之韵,避苏辛粗犷之弊”。

我认为,白石词是暗中吸取苏辛的豪放以养气,借温韦的绮丽以藏雅,学宋诗的理趣以显瘦,效唐人的抒情而得清绮。取众家之长,避太过不及之弊。激越处,虚里传神,神似豪放;温柔处,健笔抒情,情存婉约;字里行间,空淡深远,取清真笔意。《灵芬馆词话》中说:“姜张诸子,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磐,入其境者,疑有仙灵,闻其声者,人人自远。梦窗竹山或扬或沿,皆有新隽,词之能事备矣。”故《古今词话·序》中云:“豪旷不冒苏辛,秽亵不落周柳者,词之大家也。”所以,戈载、陈廷焯誉白石为词圣,刘熙载称其为词仙。前人对白石词的中和之美的推崇,可见一斑。

由于词的前期,以花间派为主,故以婉约为正宗。范仲淹以国事入词,第一个力图摆脱“艳科”,成为豪放词风的先驱。苏辛以政治人词,气势盖人,另树一帜,豪放派得领风骚,然指弊者亦多。南宋诸家,中和雅正之作,缓冲其间,不废豪婉,仅作修正,另开一派,时势必然。由此可见,词的三种风格的形成,三个流派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各有千秋。区别风格流派的原则是:豪放在于气壮,婉约在于情柔,中和则在于雅正。而雅正则是宋词的正宗,因为它使宋词达到了顶峰,完善了词学的科学实践。

细观宋词作家的作品,不难发现,每个词家都有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学养、审美观点的变异,题材的不同,情绪的起落的必然现象。因此,对词家以其主流作品分派,以彰显其特征和贡献,也只是相对的定论。在词学流派和作品的评论中,开始以婉约为正宗,是正确的;此后又肯定豪放派,并指出其不足,亦是公正的,而对大量存在的中和雅正一派,未能充分估量和倡导,把它一直模糊在婉约豪放之中,是一个非常可惜的缺陷。时至今日,社会文明以中和为主导,词的中和派地位,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倡导;以利作品反映时代特征,多出精品。当然,豪放婉约之作,也会永葆青春。

猜你喜欢

雅正正宗中和
Estimation of far-field wavefront error of tilt-to-length distortion coupling in space-based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
免疫塞内卡病毒灭活疫苗后豚鼠、家兔与猪的血清中和抗体相关性研究
范扬:博采与中和的风范
认准这个“壹”,才是正宗的昌盛“海南壹号”
‘Fourand More
《我的英雄学院》——这就是正宗的《少年Jump》!
在幽深与高古中追寻中和之美——读段朝林中国画作品有感
《牡丹亭》的文本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