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婚外情的本质是什么

2016-12-06王雪岩

家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婚姻关系创伤性婚姻

王雪岩

婚姻是一个生命的道场

与其讨论婚外情是什么,不如讨论人性是什么,婚姻是什么。

不管婚外情是如何发生的,那可能都代表了人性中某些缺损的部分,在婚姻中也未被正视、未能修补,或是婚姻关系中的裂痕没有被理解、发现和修复。

至于说现代社会“出轨”现象增多,那可能一个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婚姻遭到破坏后,日常经济生活不再像之前那样受到破坏性影响,所以人们就有可能在行为上更加自由,敢于做出伤害婚姻的行为。另一个可能是社会文化相对开放,现代社会更加尊重个体的内在需要,道德的限制功能相对降低,使现代人更有力量去挑战道德底线。

说白了,出轨这件事不是现代社会才有,而是现代社会更有可能实现。

婚姻这件事,绝不是两个人一块过日子可以省点钱,或是缓解一个人生活的寂寞那么简单。婚姻实际上是一个生命的道场,是半世的修行。当两个人决定结婚的时候,他们都在这段关系中找到了一些熟悉的,或是需要的东西,同时也带着对过去创伤的修复期待进入婚姻。这个熟悉的东西,既可能是爱的、幸福的部分,也可能是伤害的、痛苦的部分。

比如,一个从小被父亲忽略的女人,可能在寻找伴侣时,无意识地寻找到了一个不那么重视她的男人,之后她的婚姻可能一直处于不断试图修复早年创伤的过程中。她可能既期待丈夫可以不像父亲那样忽视她,也可能非常敏感地捕捉丈夫对她一丝一毫的忽视,然后扩大这个被忽视的感觉。

没有什么关系可以禁得起这样的折腾,丈夫可能为了自保,会离她越来越远,于是她再度感觉受伤。她可能会对婚姻越来越失望,直到有一天,另外一个男人给了她一个灿烂的笑脸。她似乎终于等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于是出轨事件就发生了。

实际上,那可能也会使她陷入另外一种伤害。

婚姻是一件挺复杂的事

大部分人都是在家庭中长大的,也都是带着各种创伤性体验长大的。我们心中一个重要的婚姻模板,就是父母或主要养育人。在寻找婚姻对象时,我们很容易按照两种方式去寻找:要么与父母相似的人(认同);要么与父母完全不同的人(反向认同)。

这个寻找的过程,其实已开始了我们修复内在父母形象留给我们的早年创伤的过程。

如果处于婚姻中的两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曾获得了充分的情感满足,都发展出了健康的人际能力,那当他们的婚姻遇到困难时,双方就会有能力去容纳那些破坏性的情感,也有勇气在与对方的沟通中去共同面对困难。

这使他们更有能力面对关系中的焦虑,婚姻关系得以修复,于是也就可能不必在婚姻关系之外寻找满足。如果面对这个焦虑的能力缺失呢?就会在婚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出轨——这是缓解内在焦虑的其中一种方式。

网上曾有人说,丑女比美女出轨的机会大得多。某种程度上讲,这话是对的。因为,如果丑女代表的是在成长中获得被宠爱体验少的人,那她内在情感的不足会让她对被宠爱充满渴望。但事实上她真正获得宠爱的经验又不足,所以她在生活中吸引对方满足自己的能力很少,于是,一旦有机会在婚姻外获得一点点满足的时候,她就有可能奋不顾身地冲上去。

有时候,这个奋不顾身是完全缺乏现实性判断的。比如:对方只是对她露了一下笑脸,她却以为他给了她整个世界。这个现实判断的缺失,恰是这个女人在关系中的严重创伤之处:无法区分真实的情感和幻想的情感。这个功能的缺失,可能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给她带来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又会让她更加无法应对,造成更多的功能破坏。

婚姻这么复杂的事情,出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婚姻是修复内在创伤的过程

除了补偿情感获得的不足,出轨这件事对现存的婚姻关系具有很复杂的心理意义:破坏、攻击、修补、探索、成熟等。

假设婚姻中的两个人,她和他。

她从小生活在城里,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家庭文化有些重男轻女,而她父母没有儿子,所以,她从小知道如果自己是个男孩子,会让父母开心得多。但她小时候常见不到父亲,因为父亲工作很忙,家里都由母亲打理。

他生活在农村,后来读了很高的学位,留在城里工作。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家中非常有权威,母亲很顺从,凡事都听父亲的。他有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哥哥,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他从小很听话,让妈妈很开心。

这两个在不同家庭中长大的人,结婚时,也带着各自的家庭文化、各自的成长经验、各自的内在需求,走到了一起。

婚姻给了他们机会去接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这个过程,有可能修复他们成长中的创伤体验,也有可能使他们的创伤严重爆发。

这个女人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她会承载多少来自家庭对她性别的失望?为了对抗失望,她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功能,比如让自己非常能干,不比男孩差,也可能对男性充满敌意。父亲的缺席,让她缺失与男性相处的学习机会。所以,婚后,她可能对自己女性身分的认同是有些困难的。

再来看看这个男人,哥哥比他大十几岁,至少有十几年的时间,哥哥是父母的宠儿。妹妹比他小一岁,那意味着,很可能他一生下来,妈妈就要去忙着孕育妹妹。所以他在抚养中获得的来自母亲的照顾是不足的,而他的父亲在家庭中有着过高的权威,可能使他成为一个“被父亲阉割”的儿子。即,攻击性缺失,无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只能屈从于父亲的权威。所以,他的创造性是受限的。而他在性别认同方面,可能也存在问题。

现在,他们结婚了。在潜意识中,他成了她那个缺席的父亲,对她缺少认可、支持与帮助;她成了他不能给予充分哺育的妈妈,她不能让他“吃饱”,于是他们对对方都充满了失望,认为对方不合格。

他们可能会做各种努力,但内部的创伤只要未被理解,就会认为是对方伤害了自己。于是,在各种挣扎都无效之后,他们可能会各自探索一些改变的途径。

有些创伤性体验其实来源于自己

她在成长过程中,妈妈可以担负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来。于是,她开始认同妈妈,成为非常有能力的那个人。这样,她既向父母证明了女孩子不比男孩子差,从而缓解早年成长中不被重视的创伤性体验,也可以帮助自己认同无依无靠的婚姻也是可以坚持的。

他在婚姻中始终感觉没有被满足,就像从一生下来就不得不被断奶。面对日益有能力的老婆,他可能会选择另外一个方向:什么都不干,只等着老婆来“喂养"。因为他的妈妈不曾满足他,同时他的无能也证明了他在爸爸面前的角色:你最厉害,而我不行。

这个家庭越来越失衡,就是所谓的“女人越来越不像女人,男人越来越不像男人”。他们对这种状况越来越不满,但是无力去突破。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这个婚姻可能会走向死亡。

这时候,如果有人跳出来破坏这个婚姻,比如一方出轨了,那可能也代表了这个人在与死亡抗争,在努力离开死亡的边缘。他这个破坏性行为也有可能激活婚姻中的双方,现在婚姻不再死寂,而是开始充满了战争,彼此的失望与愤怒在战争中开始爆发。这种冲突状态虽然让人不爽,但比滑向死亡还是有活力了很多。

所以,有时候出轨本身,也是修复的一种努力。

但危机并不那么容易渡过,他们的关系之所以糟糕,是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是对方伤害了自己,而不明白创伤性体验中有一些其实来源于自己。

这时候他们需要做的,是求助于伴侣治疗,请专业人士帮助他们理解在婚姻中的感受及期待,并学会发展建设性的关系。如果他们一直无法理解两个人的关系中到底在发生什么,他们就可能一直用出轨、暴力等破坏性的行为来缓解内在压力。

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做见诸行动。

猜你喜欢

婚姻关系创伤性婚姻
婚姻关系法律常识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借款捆绑婚姻关系致诉讼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青铜器铭文所见两周时期山东古国婚姻关系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论北魏六镇豪帅的婚姻关系与其社会地位“剧降”问题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