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童钢琴家的命运交响曲

2016-12-06朱珂

家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刘浩母子俩盲童

朱珂

黑白键上,手指飞快地舞动,跳动的音符随之倾泻而出。一曲奏罢,第一个站上维也纳市政厅舞台的中国少年——15岁的刘浩,一步步挪至台前,鞠躬,谢幕,神采飞扬,自信而优雅。镜头拉近,一张稚嫩、圆圆的脸上,一双细小、狭长的双眼,空洞、无神。

原来,是个盲童。观众席上爆发出了更热烈的掌声。

作为盲童,又出身贫寒,刘浩的音乐路走得比别人更艰难。他的故事曾被拍成电影《弹钢琴的盲童》,感动了无数人;他参加过郎朗的钢琴演奏会,被赞誉为难能可贵的钢琴天才;他上过央视的《成长在线》,被赞叹是最有天赋的音乐神童……

但是,如果没有母亲康桂芹,就不会有钢琴天才刘浩。

三胞胎中的幸存者

2000年,康桂芹怀上了三胞胎。这位内蒙古赤峰市的下岗女工高兴得几乎发疯。她想,以后有人能照顾患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女儿刘娜和长年卧病不起、80岁的婆婆了。

第二年2月11日,怀孕7个月时,康桂芹早产。之后发生的一切令她措手不及:3个孩子因器官发育不成熟,被医生放进保温箱全力抢救。治疗费用高得惊人,丈夫刘国玉一边照顾妻小,一边四处借钱。

虚弱的康桂芹躺在病床上,死死盯着保温箱里的3个孩子。第三天,老三永远地离开了她。三天三夜没合眼的康桂芹当场昏死过去。无数次的昏迷、惊醒,死神却再次无情地夺走了老二的性命。

只有老大刘浩幸存下来,这让康桂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身上。她一天挤二三十次奶水,连血都挤出来了,只因听说母乳喂养对小孩更好。但3个月后,刘浩被诊断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晚期,失明,无治愈希望。

一个个晴天霹雳,把康桂芹与丈夫击蒙了。看着“哇哇”大哭的刘浩,康桂芹心如刀绞。她紧搂着儿子说:“浩浩别怕,妈妈当你一辈子的眼睛。”

回到家,看到堆满杂物、终年阴冷潮湿的三十几平方米的供暖泵房,想着一家5口仅靠丈夫每月1 000元不到的工资生活,康桂芹再次以泪洗面、痛不欲生。

丈夫没日没夜地四处打短工以维持生计,康桂芹却不得不当全职妈妈,以照顾其他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三口人。小刘浩一天天长大,康桂芹每次带孩子外出,都要经历一次痛苦:孩子对各种嘈杂的声音感到恐惧不安,而其他孩子看到刘浩眼睛怪怪的都不跟他玩。

康桂芹每天都很煎熬,“真的很绝望,他啥都看不到,以后能干啥呀!”

当盲童撞上音乐

刘浩三四岁时,康桂芹先是给孩子买了台录音机,后来又买了个玩具琴。“既然看不见了,就让他多听点东西吧,音乐或许能给儿子带来快乐。”

那个玩具琴,刘浩成天摆弄,怎么也玩不厌。一天下午,康桂芹听见屋里传来一阵琴声,刘浩居然弹出了刚听过的曲子!这让长期生活在苦闷中的康桂芹惊呆了,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她笃定:“这孩子肯定有音乐天赋。”并暗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学琴。

此后,赤峰市红山区每天都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削的妈妈背着双目失明的儿子四处求师。康桂芹几乎跑遍了所有琴行,但对方一听说是盲童都不收,有的甚至不耐烦地把母子俩往门外推。

康桂芹没放弃,母子俩最终打动了雅马哈电子琴学校的刘永学校长。对方破例收下了刘浩,分文不收。刘浩成了学生中的佼佼者。2007年正月,6岁的他参加了一场电子琴比赛,在一群正常孩子中获得了金奖。康桂芹脸上写满了骄傲。

而这场比赛,令刘浩接触到了钢琴,他发现声音比电子琴好听,表示想学。刘永学校长告诉康桂芹,学钢琴最好去北京,那儿才有最好的教学资源。

康桂芹陷入焦虑。家陡四壁,如何带刘浩去北京求学?丈夫和婆婆也反对:“没钱去北京吃什么、住什么!钢琴都买不起!”但第二天,康桂芹就决定要豁出去试试:“守在家里什么也不会发生!”

她背上电子琴,拉着儿子,悄悄离开家,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身上就带了200元。“别找我们,我们走了。”她给家人留了纸条。

“那时候真的想过,实在活不下就去卖肾。”康桂芹说。

母子俩北漂的日子

住廉价旅店,每顿共吃一碗面条,这是母子俩初到北京的情况。每次,等刘浩吃饱了,康桂芹再把余下的汤汤水水吃干净。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沦为了“乞丐”。

盲校上不了,音乐学院更不让进,一个要北京户口,一个不收盲童。在北京无法落脚,终于有一天,康桂芹口袋里只剩下5块钱。她买了两个肉包子给刘浩,“再难也不能让儿子饿肚子。”

在街边乞讨时,刘浩无意中弹起了电子琴。行人被琴声打动,与康桂芹聊起来,得知二人到北京求学的困局,纷纷解囊。至今,康桂芹仍记得那些好心人的面孔:不收面钱的老板娘;不收住宿费的旅馆老板;帮忙找盲校的好心“的哥”……

母子俩的事越传越开。最终,北京苹果基金会帮他们解决了在北京的生活,资助刘浩进了盲校。丈夫刘国玉此时才与母子俩联系上,一家子上了央视的《成长在线》,感动无数观众的同时,刘浩的音乐天赋也震惊了专业人士。

刘浩的钢琴之路正式开始,母子俩租住在简陋的城中村,冬天如冰库,夏天似蒸笼。特别是下雨天,屋外大雨瓢泼,屋里细雨绵绵。每次下雨,康桂芹就用大盆举在刘浩的头顶挡雨。刘浩弹一个小时的琴,康桂芹就举一个小时的盆。雨势过大时,她甚至用身体为儿子遮雨。

钢琴老师不懂盲谱,盲校音乐老师又不懂钢琴,康桂芹只得找器乐老师学,把琴谱译成盲谱,给儿子当“翻译”。刻一页盲谱需要一个多小时,一页五线谱要刻好几页盲谱。为了不耽误儿子学琴,她每天都要刻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康桂芹从网上看到《南京日报》征集郎朗演唱会“特邀琴童”的消息,一番争取后拿到机会,母子俩兴奋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那一场表演,现场观众反响非常好,掌声不断。郎朗和经纪人李宁一直嘱咐康桂芹:一定要好好培养这个不可多得的孩子。

康桂芹忍不住抽泣起来:“孩子从赤峰到北京,再到南京,能见到郎朗,这一切就像做梦一样!”

离梦想还有多远

后来,刘浩的钢琴路“顺”了一些:2010年,刘浩获得德国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三名,震惊国际钢琴界;2011年,根据刘浩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弹钢琴的盲童》上映,感动了无数观众;2015年,刘浩在《挑战不可能》中以过人的声音识别能力震惊现场;2016年10月15日,刘浩荣获象征与命运抗争的塔拉奖,站上维也纳市政厅的舞台……

一场场演出,一项项荣誉,刘浩似乎离梦想越来越近。可这只是故事辉煌的一面。康桂芹对记者说的一番话,透出了深深的无奈:“希望刘浩以后有能力回报社会。但现在不行,现在还需要别人的帮助。”

回头看看现在的生活,仿佛一切也没有变——刘国玉为了照顾老家的女儿,和康桂芹母子长期两地分居,仅靠微信联系;康桂芹对他只报喜不报忧,“就算跟他讲,他也帮不了。”

被国内权威音乐院校婉拒入学,15岁的刘浩坦露:“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我和大家还是不一样。他们可以考,但我连个机会都没有。”尽管今年9月初,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答应让刘浩免费入学,但因没有针对盲童的文化教学,他只能在北京自学。文化课家教1年10万元的费用,康桂芹还不知该如何解决,只得待“学”在家。

让儿子成为钢琴家的梦仍在天上飘着。

康桂芹一次次强调:“这么多年,我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多亏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没有他们,我们寸步难行。”她想感谢一些人,比如郎朗和郎爸,周立波胡洁公益基金,还有现在的钢琴老师——中央音乐学院的盛原教授。他免费教刘浩学琴,还送了一架三角钢琴。“他特别好,我觉得以后什么难题都可以扔给他了。”

但她不知道,永不言弃的强烈母爱,才是刘浩黑暗世界里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在京十年,康桂芹带着刘浩搬了无数次家,无论生活多艰苦,她从没想过放弃:“只要孩子能有学上,能学钢琴,再苦再累我都不怕。我的梦想就是帮助他实现梦想。”

猜你喜欢

刘浩母子俩盲童
陪母亲打球
THE EXTENSION OPERATORS ON Bn+1 AND BOUNDED COMPLETE REINHARDT DOMAINS*
陪母亲打球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诚实的孩子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刘浩艺术作品欣赏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消除“钝”感肌就是这样滑!
THE INVARIANCE OF STRONG AND ALMOSTSPIRALLIKE MAPPINGS OF TYPE β AND ORDER α∗